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4-08-31

覃丽

摘要:着眼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把握学科育人问题,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应创新施教方式,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促使小学生关注课堂施教内容、深入文本以及广泛实践。在提升他们的感知能力、语言与文字运用意识中,助力不同阶段小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让他们走进母语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并积极约束自我行为,具有探索精神。在此,笔者结合执教经验,立足于提高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效率的意义,展开对有效措施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施教策略

引言:

新课标提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把握学科育人特点[1]”。只有广泛发掘生活化教学元素,凸显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心位置,使其具有多元化、生动化、趣味化学习感受,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善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意识等协调发展,为他们构建开放而具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在体现教学工作时代性与创新性中,让学生关注生活、积极运用与广泛积累。

一、提高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效率的意义

着眼于生本教育理念下,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促使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应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引导实效性。面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拉近师生之间地距离;为学生构建生动、充满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参与教学探讨。一如构建主义理论中的“避免知识传递,而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构建新的理解[2]”。

一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老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这与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为了打造高效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师应摒弃定式施教方式,让学生具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使语文学习更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性,让小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中积累知识,在学习中变得热爱自然、憧憬美好。

二、关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一)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促使学生观察生活现象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积极地为学生构建生动、趣味、多彩课堂,关注他们学科素养发展问题,使教育教学工作面向班级中的全体成员”。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有着文质兼美、关注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特点,也更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教材既是进行识字、阅读、习作等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施教的重要依据,更是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有效载体。故此,教师应该重视教材文本中生活化教学元素的挖掘与应用,使学生透过文本材料,观察生活现象、提炼生活感悟。例如:在人教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的授课中,教师便可运用微课进行激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唤醒学生对秋雨的记忆。从而,促进学生联系以往的生活经验,使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奇妙的比喻、生动的表达,进而发现秋雨的神奇,激发学生的热爱自然之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对生活的观察,使其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以教学情境为载体,带领学生了解生活常识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和情感的主动体验[3]”。因此,在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对教学情境進行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从而以情境为载体,使学生认识生活现象、了解生活常识。例如:在人教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施教中,教师便可以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让学生感受民族小学校园中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氛围,进而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各民族间相互帮助与团结友爱。

(三)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增强小学生的生活体验

为响应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以课堂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建构与积极体验来获取知识,促进学生自主积累、深入探索,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同时发掘生活化素材的内涵,增强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多样性课堂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例如:在人教五年级上《松鼠》的教学中,让学生结组探究、共同学习,为松鼠制作“名片”,学生应多渠道搜集素材;在《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中,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展开探究,说说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必要性等。

(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其良好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不仅要在家庭生活、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是学生广泛累积学习素材、丰富他们的情感,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知识融入到习作中。教师可在课堂上根据教材中习作练习的要求,设置生活化氛围,引导学生习作。例如:挑选语文教材中写人物、写景色等优秀的课文作为铺垫,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人、身边物、身边事,用身边富有影响力的素材所受到的启发,通过所掌握的习作技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以教材为引导的生活化习作方式,不仅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更将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并将其融入到语文习作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使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新课改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为了响应新的育人要求,积极打造小学语文高效、和谐、生动课堂,激发学生积极地学习情感,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教学意识,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助力学生关注课堂教学施教内容、自主参与教学互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具有“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还应重视对有益教育素材的发掘,关注生活、深研教材、领会新课标精神,助力小学生的快乐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探索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丽云,房建锋.探究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房建锋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8.

[2]杨孝恒.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浅析[J].家长,2020(11):21.

[3]杨中.教学生活化,让小学语文课堂色彩缤纷[J].读写算,2020(11):15.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中心小学 5461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