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线描艺术的的发展是从古老的石器时代便开始了,包括后来魏晋时期的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现在,这些线描精品无不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和个人的风格特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具有节奏与韵律美的文化艺术宝藏,白描线条因其具有韵律的美感,而赋予它强烈的生命力,塑造具有生命力的线,首先应注意用笔写出线条的力度和节奏,其次要让线条与形象紧密结合,最后要多观察现实生活,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体会生活的真谛,并且强化这一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具有生命的线条。
关键词:线条;白描;美
白描的种类特别多,他们相辅相成,有着相通的地方,那么怎么去画好白描,这个一直是我们学习工笔的同学所探究的问题。首先我认为画白描的人一定要会书法,因为书法里面的顿笔,行笔,收笔都需要运用到白描勾线中来,只有以书入画,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让我们的线条有力度有士气,第二,其实白描就是一种笔触,除了反应式的描绘,更注重形式美感。线条的抑扬,缓急,形成这样的韵律感都需要去仔细揣摩和控制,线条如果和音乐一样富有节奏,起笔慢--行笔快--收笔慢,有顿有收,那么在画面上每一根线都会有丰富的变化和强烈的节奏感,自然而然形成了韵律感,第三,身体平衡,我们每次练习白描之后很长时间不画,在捡起来画时,就感觉不行了。白描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是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与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点。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吴道子、赵孟頫、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宋元间也有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白描手法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曾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白描的描法尚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橛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柴笔描、蚯蚓描等,有依形状而名,有依用笔而名,各具特色。在中国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非常具有美感的线条,比如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就是典型代表,之后东晋最伟大的画家顾恺之更是把战国的高古游丝描发挥到了极致,这一个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有些线描作品和画家,如女史臧图,洛神赋图,烈女仕仁智图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画家吸取了天竺的一些营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还出现了顾的其神,陆的其骨张得其肉,一直到现代也涌现出了大批的艺术家,一直都在继承并发展白描这个独具魅力的艺术。
我们在很久没有画画的时候重新开始画白描,会发现自己好像都不会画了,所以我们需要在正式勾线前,先练习几天,让各个部位关节达成平衡,这样勾出来的线才会顺畅有力。寻找身体平衡需要自个人领悟,方式不一而同。最后我们要注意意在笔先,先设想好线的形态走势,抑扬顿挫,胸有成竹,果断地下笔。运笔时不能盯着笔尖,眼神放空,关照到整条线的运行轨迹。
线条是具有许多功能的,比如,线能够准确的表现形,诸如形体大小,曲直,部位和比例等等。但是线条的功能肯定不是停留在这里,它还注重运用线条的组织,用笔来表现不同的质感,量感,空间感,进而以形写神,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形象。首先,质感上线条组织自由灵活,切勿均匀。横,折,撇,捺,点,用笔多变,如同书法。线条组织均匀统一,严谨而有规律,用笔绵长,虚起虚收,多以S形态出现。量感上要轻盈,线条组织富有跳跃感,用笔纤细柔韧,同时,顿挫,转折明显,厚重,线条组织如同山水枝干,结构清晰。用笔快慢多变,多用侧,逆锋。黑色变化丰富,从湿画到干,产生飞白。空间感,表现物体内部结构与多个物体之间的前后空间。线的虚处理。减弱后面线条,以突出前面线条。松散的物体,线与线不相接,用笔虚起虚收。有距离的前后,每当后面物体遇到前面物体边缘,线条空出距离断开,或线条变细消失。线的实处理,类似阴影。强调后面线条,以衬出前面线条。结实的物体,线与线紧密相接,用笔肯定明确。紧贴的前后,每当后面物体遇到前面物体边缘,线条实接并加强按顿,或线条变粗。
总结下来,我很喜欢的一位老师,罗寒蕾老师,她说的一句话一直都影响着我,她说,工笔是一种态度,我也觉得,所有的技法可能都是次要的,最为重要的还是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根线的态度。每一根线条它的走势和韵律掌握在心中之后,在起笔酝酿行笔力量,在哪里停顿,哪里需要快哪里需要慢,其实我认为我认识的白描就是这么简单和纯粹,我信仰它,所以认真对待它,它就会给与回报!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认真对待它,总会又惊喜在后面。
参考文献
[1]蒋必薏.《浅谈工笔白描之美》[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羅寒蕾.《骨法用笔--白描之美》[M].四川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明(1991.11—),女,汉族,籍贯:湖南省益阳市,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国画工笔人物
(四川轻化工大学 美术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