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4-08-31

陈颖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尽量覆盖单位内部的各种交易和事项,管理要求和规定适用于全体职工的各项工作。本文依据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政府的要求和指引,研究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控问题,希望能助力我国事业单位更好地落实预算管理事项,提高工作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综合性的系统管理手段。借助科学的调查和评估,把预算数据和单位计划目标融合到一起,把特定阶段的工作计划目标用更细致、更数据化的模式展现,通过具体的数额呈现。落实科学的方案,需要将总体目标拆分,明确单位中不同科室和岗位的具体任务内容和职责,在预算周期的结尾开展研究和总结反思。上述步骤能够组成相对完整的管理流程,包括事前设计、事中管控、事后反馈。

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重点在于三个“全”,即全体、全面、全程。全体意味着和预算有所关联的职员都需要积极投入预算规划的任务中,职员们要明确个人责任和义务,了解所在岗位的价值和意义,将预算的概念代入到日常工作中积极落实。全面指的是预算的计划应该包含细节和各项事宜,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不光包含了财政划拨,也包含了政府公益金、自有收入等,因此在预算规划中也要考虑到这些部分。全程指的是对预算管理要做到每一步都认真负责,不可以因为项目尚未开展就不重视预算规划和设计,也不能因为项目已经结束就忽略反馈反思的重要性。预算每个步骤的有效落实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和价值,努力做好每一步才能展现预算管理对财务工作的指引能力。

一、前期研究回顾

美国学者Argyris总结归纳了数家企业的预算措施,发现企业在落实预算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个科室出现了各种冲突,极大程度地冲击了内部结构的牢固性,拉低了运营的效益,对于这一方面他提出了预算参与措施。上世纪末Bimberg在权变理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企业预算方案决策的关键理由。在他的结论下,有学者发现要是委托代理双方的预算规划能够达到科学的分配模式,就可以最大化双方的利益。根据案例总结,加上多方面理论的归纳以及整合,不难看出预算对企业的作用和价值都不小,甚至可以说能够左右企业今后的发展。研究人员认为,落实合理预算工作的企业有更高的概率减少战略波动对企业运营水平的影响。同时,研究者还发掘出了比过去预算模式更先进的新模型,企业能够用更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措施来取代之前的模式,优化企业的管理质量。研究人员Kaplon的预算模型,是通过平衡记分卡将企业的内部情况、外部环境和企业战略方案融合在一起,来达成预算管理的运转。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依靠上述方法可以高效地提高运营水平和安全性,优化内部控制落实程度。案例强有力地证明了预算管理措施能够在变动的环境中生存和延续,而不会被轻易淘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对于企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显著。

我国的预算模式最开始源自周朝,当时的预算模式是对特定阶段的收入和开支列出大概的规划。到了19世纪,我国的企业慢慢对预算制度有了认识和了解,在各个行业渐渐普及。所以,对比在预算制度方面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的国家来说,我国的预算制度起步稍晚,因此不管是理论范畴还是落实的情况都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国内研究人员王斌结合商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延伸,认为企业在发展的早期,基本会选择将资本管理作为预算工作的关键,到了一定的阶段后会慢慢将注意力调整到销售和管控上,而当步入成熟的时期后,关注点就会落到成本管理方面。如果企业的发展趋势不理想,预算管理的侧重会偏向现金进出。于增彪调查了中原油田的有关资料,判断预算管理体系的四个关键点在于技能、组织、事项和背景,同时他认为预算管理的关键点在于计划、落实、核算、调查、总结、奖惩、内部审计和信息化。该结论是在结合企业内部条件、外界环境、企业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落实的。黄晓江总结归纳了不少地板企业的情况,把EVA和杜邦研究手段与预算管理系统相联系,积极推动了企业实现更深层次、更全面的运营自我认知。易多奇把洪都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认为预算管理的留个关键点在于组织、制度、义务、落实、监管、反馈,这样的步骤和体系可以形成预算管理的核心要素,可以积极优化企业的运转效率。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特点分析

事业单位和企业、政府并不能作为同类组织进行研究,事业单位独有的模式和特性让他的预算管理工作也必须与众不同。

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大多包含以下特征:首先是完整性,表示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必须包含到单位内部各项工作和流程细节;其次是连贯性,表示事业单位按照要求提供预算计划给本级财政单位,不得在某年中断;再来是透明性,表示内容和信息都要准确且直白,让大家能够轻松了解事情,开展监督工作;最后是公开性,表示预算必须披露给大众,接受监督。

三、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实难点分析

(一)思想认识问题

某些预算单位认为预算工作只需要交给财务科室进行负责,这讓出品的预算规划脱离业务和实际,无法实现期望的效果,预算管理工作浮于表面,预算方案无法落实到位,也就不能发挥价值。

(二)编制方法问题

某些事业单位没有合理的预算编制措施。我国要求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选择零基预算模式,然而在实际开展时,基本都没有采取零基预算模式,收集信息的过程也十分随意敷衍,导致落实的数额和预算的数额出现极大的偏差,损害了资金的有效利用。

(三)实施过程问题

预算资金的分配和运用不严谨,很多款项都不按照预算要求用到指定事项上,基础开支和项目开支没有明显的界限,蒙混造假的情况频频出现,预算的落实质量极差。同时,政府采购也不按照流程和规定实施,任意采购的行为无法保证采购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采购价格的合理,对于单位的资金资产都十分不利。

(四)考核制度不专业

没有专业的考核制度和标准,导致预算落实是否合格的问题很难得到精确的判断。某些单位虽然根据要求制定了一些预算考核的要求,不过因为考核标准存在问题,也没有科学的技术标准,在落实的过程中并不顺利。某些单位的预算落实效率不高,不按照预算规划,而是到了年末突然进行大额的支出导致资金,资金无法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五)监督手段不严谨

某些单位在预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完善的监督模式。就算指派了预算监督的负责人进行工作,然而由于没有及时的追踪监督,也达不到监督的效果,同时监督的覆盖面、监督的力度也不符合预算管理的标准。

四、推动事业单位发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了计划、落实、监督、考核这几个主要步骤。本文建议:

1.改善预算管理计划的质量

优秀的预算管理计划能够有效推动后续阶段的发展,也能够提高预算落实的准确性。在编制预算计划的阶段,就应该认真的对待,不仅仅是财务会计科室,而应该让业务科室也积极参与,以此获得更客观、更合理的预算信息,才能编制出科学合理、便于落实的预算管理计划。

2.提高预算管理落实的力度

事业单位按照财政给出的预算数额,根据需求分配到各项工作和各项流程中,必须规定部分款项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和调用,要根据国家规定来使用预算资金。对于需要调整和修改预算的部分应该严格对待、认真确认。各个科室的预算开支应该按照预算类别落实,不同类别的项目预算假如需要合理范围内进行调用和调整,也不能直接调用,应该按照有关单位的规定进行申请,待审核批准后才能实施。

3.加强预算监督力度

预算全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是全面预算管控非常关键的一环,落实的水平高低对于项目的推进和最终的表现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预算监督包括项目开展前、项目实施中、项目结束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由于资源并非无限,不能针对预算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所以必须对于不同项目或是同一个项目的不同环节对应的监督必要性做出判断。比如关键的、投资数额较高的项目要安排更充足的人手展开监督工作;对于次要的、投资数额较低的项目则不必安排同等的人力,假如资源受限的情况出现,可以选择分时段监控、不定期查验的手段进行。此模式可以尽量在人力不充足的情况下实现较好的监督水平。

单位的预算由本级财政分配后,再按照预算标准落实。优化预算监督是为了按照预算资金的配置比例開展监督评价。预算的配比和落实不光光在于预算金额的配置,更应该关注配置后的措施以及后续的结果。

预算监督工作涉及不同的科室和岗位,因此需要大家的共同支持和努力,切记不可交给财务科室独自进行。

4.严格开展考核和反馈工作

努力落实预算绩效的考核和额反馈工作,提高强化费用责任和效率的意识,将绩效管控的理念传播覆盖到各级预算部门以及各类财政资金上,将绩效考核的关键从项目成本发散到部门的综合费用、规定、要求等方面,提高绩效考核的理论价值和落实意义,把考核结论作为调整费用的一句。预算考核和反馈是全面预算管理最后的部分,也是相当有价值的部分,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出前期工作的完成情况,也能够给予大家反思反馈的参考信息,对未来的预算规划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有效调整。借助有效的考核和反馈工作,能够促进对今后工作目标的合理设置,也会改善职员的工作水平和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5.打造科学的预算评价考核要求

5.1对比研究

将项目落实的水平和预算方案的数据展开对比研究,了解两者的差异。此方法最为直接,操作的难度也不大。不过因为选取的信息和数据比较有限制性,只是针对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所以得出的结论未必能够客观合理。

5.2原因探究

找出会对预算落实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开展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工作。此方法更加细致深入,对于造成预算落实偏差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包含了主观和客观意见,也更加全面,计算在落实的步骤出现了某些特殊原因,也不会被忽略而影响最终的结论。不过需要对影响因素展开逐一调查和分析,因此工作量较大,难度也不低,可能会消耗更多的资源。

5.3综合积分等级评价

这种方法算是将对比研究和原因探究两个方法合二为一,借助各类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度不同,来设置不一样的权重,以此计算出更加科学的结果后进行对比。这样获得的结论必然会更合理,但缺点是工作量也不低。

6.设置可续额的事业单位考核标准

预算考核标准的设置很关键,合理的标准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财务数据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预算落实的情况,但项目的推进并不只是依靠财务数据开展,也运用了不少非财务信息,因此应该把两者综合起来进行考量。

参考文献:

[1]王化成,伶岩,李勇.全面预算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冯巧根.全面预算管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史习民.全面预算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4]吴井红,财务预算与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