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汤勤丽 谭秀英 罗飞苑 梁敏丽
摘要:儿童孤独症又叫做儿童自闭症,为多种生物因素造成机体大脑广泛性发育障碍,对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均可产生严重影响,继而影响其正常发育。本次研究笔者就儿童孤独症临床高危因素以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望可为今后该病的预防和护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危因素;护理;儿童孤独症
有数据表示,目前国内孤独症的发病数量达到上千万,在这之中儿童所占比重就达到20%左右,有文献报道指出,在儿童精神疾病中孤独症的发生处于前列,同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1-2]。引起儿童孤独症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环境、自身等,临床实践表示加强儿童孤独症患儿的护理,对于改善其孤独症表现有着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就儿童孤独症临床高危因素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 儿童孤独症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1.1儿童孤独症简述
在临床中又将儿童孤独症叫做自闭症,其症状以及行为特点表现在人际关系障碍(即依恋行为,不管是亲人,还是陌生人基本上无差异,对人无兴趣)、交流障碍(即语言沟通障碍、非语言沟通障碍)、对外界环境反应异常(有的时候反应过强或者反应过弱)以及行为刻板(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动物,反应方式均固定,或者存在自我刺激行为)等[4]。
1.2高危因素
目前关于儿童孤獨症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多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因外部环境作用造成有孤独症遗传易感性机体神经系统发育出现障碍造成。临床实践和文献报道表示其高危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在儿童孤独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中,遗传所占比重非常大。父母自身性格、患儿家族家庭病史在很大程度上和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文献报道,如果孤独症患儿的父母存在冷淡、焦虑、语言沟通能力差、冷淡以及刻板等情况,则发生孤独症的概率就会显著上升,一般表现为刻板行为、社交障碍等[5]。有数据调查表示,孤独症患儿有家族史的,其发生率明显要高。2)神经生物。有研究报道表示,孤独症患儿神经生化代谢存在变化,主要表现为颞叶、额叶以及边缘出现异常血流;左侧大脑血流灌注下降等,经孤独症的脑影像检查以及尸检发现,患儿脑结构存在变化,比如海马、杏仁核以及小脑等细胞结构发生改变[6]。目前在生物学上,关注比较多的是构筑脑发育神经生长因子、神经通道功能递质基因和神经营养基因等,临床实践研究表示,树突发育异常容易引起孤独症。3)环境:很多文献资料表示,环境因素也是造成孤独症发生的常见高危因素,比如生物异源物质/重金属损伤、母孕期、肠道微生物、自体免疫、病毒和免疫学、饮食、过敏、营养以及代谢等,这些因素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7]。此外,孤独症多发生在脑力劳动者家庭中,大部分存在内向性格以及强迫性行为,在婴儿期如果受到冷遇、责打或者惩罚等,均容易诱发孤独症。
2 儿童孤独症的临床护理进展研究
2.1心理护理
在孤独症患儿的护理中,心理护理作为常用方式,经合理方式沟通交流,及时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经合理活动和训练,嘱咐患儿多和其他患儿接触沟通。有文献表示,对孤独症患儿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其临床症状表现的改善,提高其生活护理[8]。根据患儿心理需求,掌握相应的教育方式,多鼓励患儿,对其异常行为进行纠正,配合实施语言训练,防止对患儿厌弃、冷淡、责罚或者打骂等,避免其出现各种不快行为。
2.2音乐疗法
在孤独症患儿的临床中,音乐疗法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表现。实施音乐疗法,可激发患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治疗过程中,根据音乐节奏实施念白,在节奏中添加患儿名字,通过这种方式,使患儿对音乐可产生较大兴趣,从而自发进入到音乐治疗中,继而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治疗构成中,患儿可模仿研究人员念白和旋律歌唱,使患儿经音乐学习相关知识,借助于节奏进行数数,继而更好地理解数字概念。通过音乐疗法,能够尽快让患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加便于其接受,而后和他人构建良好情感,增强其社交能力。
2.3综合护理
综合护理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即亲子之间沟通护理、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听觉护理以及视觉护理等,经亲子间沟通交流,正确引导其活动,嘱咐父母多关心患儿,多陪伴在其左右,参与到患儿的康复训练中。经视觉护理和听觉护理等,刺激患儿神经,以培养其反应能力和注意能力,正确指导患儿识别不同图像、颜色等。在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中,教于患儿如何完成自理活动,比如如厕、洗手以及吃饭等,对过于复杂的动作进行分解,从而增强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有文献报道表示,对孤独症患儿的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各症状表现的好转。
小结
综上言之,目前儿童孤独症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且对其实施的临床护理也得到重视,在今后还需进一步对儿童孤独症高危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患儿实际情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进一步改善患儿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支丽娜,李鹏,李轶群. 孕期高危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2943-2944.
[2]钱晟,李佳钰,李静,等. 儿童孤独症的妊娠期和围产期危险因素Meta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3):430-435.
[3]占红,白淑霞,王金堂.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1,13(2):112-116.
[4]温瀚英,李芳,魏云,等. 丰台区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A2):18-20,23.
[5]王欢,马壮.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6):556-559.
[6]徐文君,邓琦. 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作用分析[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21,21(12):77-78.
[7]姜明霞,许洪伟,林萍,等. SWOT分析及对策对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6):11-13.
[8]孔红梅,吴跃伟,陈萧洁. 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图片交换沟通系统的应用研究[J]. 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89-90.
汤勤丽 谭秀英 罗飞苑 通讯作者:梁敏丽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邮编:5114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