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吕振羽史学的始创性贡献探析

时间:2024-08-31

摘要:吕振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他在史学方面的研究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吕振羽是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史的先驱,而且对殷代奴隶制社会也有独特的见解,还是西周封建制度的早期倡导者,并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进行了探索,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系统研究中国思想发展的开创性著作。吕振羽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的先驱,在历史方面,吕振羽也是运用马克宁主义研究中国古代神话进行历史探索的第一人。

关键词:吕振羽;史学;始创性贡献;探析

吕振羽老先生一直都非常地低调,很少依靠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来做文章,1963年开始,他被不公正的秘密逮捕。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他的消息,他的作品当代人也无法读到,对于1980年代毕业的历史系学生,对吕振羽也许多少有一点了解,但对吕振羽在史学方面做出的贡献知道的就不是很多,1980年以后,现代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慢慢受到国家的重视,也得到了更加公正的评价。1990年代以后,基于对吕振羽著作的研究逐渐深入,他做出的贡献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的领导者

自从开展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渐被中国人认识,为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史提供了新的途径,原始社会史科学著作应运而生。郭沫若认为“商朝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因此,《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侧重于商周历史研究,对中国原始社会史的研究并不全面。吕振羽在1934年的《史前中国社会研究》的出现,使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更加完整。他说:目前很多中国历史的研究都将殷朝作为开端。至于殷代之前的漫长传说时期和旧石器时代很少踏足。吕振羽认为这种情况对历史研究不利,他建议,“试着探索传说中的古代历史”。 50万年前的'北京人'时期是对活人的系统分析。他对中国原始社会各个阶段的条件和特点的分析,可以说是中国原始社会科学史上的创举。

二、吕振羽是殷代奴隶社会说的第一人

奴隶社会是不是中国历史的过渡阶段其实属于学术问题。然而,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它却和中国革命发展方向有着紧密联系,是一个和政治相关的问题。奴隶制社会在中国是否存在,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是否能够在中国实施。吕振羽认真研究了中国原始社会史后指出:殷代以前的中国历史大部分在文献中都找不到,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吕振羽运用唯物理论武器来组织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阶段,除了构建原始社会史的科学体系,打通古代史的迷惑之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强有力的体现,对胡思的实用主义给出了强有力的反驳。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三、吕振羽是西周封建论的创始者

吕振羽的西周封建学说与殷朝奴隶社会学说同一时间进行,最早在《中国古代中世纪经济史讲义》中提出,在《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有详细的论证。吕振羽对郭沫若提出的奴隶社会,指出:西周社会虽然还在使用奴隶,但在生产中还是存在的。因此,在周代,奴隶被使用的事实只是一些前世遗存,生产不再是如同工具的奴隶,而是反人格的农奴。后来,吕振羽在解放后,在民族调查资料的启示基础上,详细完善了有关西周阶段社会形势的变化以及发展,填补了他的周封建论中的空白部分。从吕振羽发出西周是封建社会的言论以后,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就一直支持这一观点,慢慢西周封建主义已经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盛行。它是当时我国最强大的主要理论之一。尽管目前吕振羽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面的研究在范文澜之后,但是吕振羽是提出此理论的第一人,是没有异议的。

四、为中国封建社会部分时期理论的基础与区类打下基础

吕振宇研究中国整个社会史的理论基础是质变规律,中国封建社会是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时代变迁过程,它是建立在量变方面的局部突变,吕振羽指出:在整个历史进程中,量变不断引起质变,质变又带来量变。在循序渐进过程中,当达到一定量变时,渐变就停止了,进而突变发生,突变的终结是现有质量的消失,生物量产生带来新质,然后又进入新量的发展。他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期提出了早期的看法,将中国封建社会阶段划成两部分,分别是:封建主制度和地主制度封建制。

五、我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的先驱

观察吕振羽对民族史的研究,从1930年代的几句议论,到1940年代各民族的历史叙事,再到1950年代、1960年代对民族主义制度和范围的论述。四十年代的《简明中国通史》主要描述王朝的国策和被剥削人们进行的一系列反抗,而《中国民族简史》则详细描述了王朝的起源、形成、发展或衰落,包括居住区和运动条件、身体健康、外表、服装、住房、习俗、婚姻关系和礼仪、社会经济形式和阶级关系、政治制度、语言、生活观念和宗教信仰,1950 年代和1960 年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从理论的角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归纳总结。具体而言:一是解决国家存在与否的根本问题。吕振羽认为,应该用列宁和斯大林的科学原理研究国家问题,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前进,从无产阶级的一般标准出发,民族基本特征不会突然出现,因素是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以前的民族、部落中有一定的民族特征,具有民族范围内的问题,因此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吕振羽是继郭沫若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二位开拓者,这不只是说吕振羽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晚与郭沫若,更是因为他在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领域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确立了吕振羽的重要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勇.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J].历史教学问题,2021(01):12-13

[2] 周竞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史书写 ——重读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J].学术界,2019(02):88-89

作者簡介:王婷婷(1985-),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邵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9B14),受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