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碳”目标下环境多元共治的逻辑机制和路径优化

时间:2024-08-31

罗丽芳

摘要: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双碳”目标下环境多元共治是基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现实诉求,致力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推动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双碳”目标下环境多元共治模式的逻辑生成,始于环境公平正义的顶层逻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高效能治理的方向逻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逻辑,其高效运行受制度供给、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和价值理念等多维因素影响。以依法治理为原则强化环境监管制度供给、以规范开放为准则优化环境治理市场环境、以信息共享为前提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以激励相容为导向创新多元投入合作机制等措施为缓解环境治理中的严峻形势和突破环境治理体制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双碳”目标;环境多元共治;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环境公平正义;高质量发展

1多元共治的内涵

多元共治源于西方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融合了协同与多中心的核心内涵,将多个主体联结在某个节点上,并产生优于割裂的主体的效果。一般认为,多元共治是指为了解决公共事物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和决策,各治理主体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进而达成相互合作,开展集体行动,综合发挥各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优势作用,实现公共事物治理的高效性。具体特征表现为:一是清晰的治理目标。各利益主体参与共治的前提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治理目标,即应基于实现治理效益最大化这一共治目标而展开治理行动。二是多元的治理主体。除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外,企业、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公众都是治理的主体。三是灵活的治理机制。维系多元主体共治的运行机制具有多样性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灵活的共治运行机制能够在其他治理主体治理失灵的情况下,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双碳”目标下环境多元共治的逻辑机制和路径优化

2.1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科学合理制定乡村环境治理政策

第一,政府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为民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完善基层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重视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和乡村环境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激发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基层政府需构建权责分明的责任体系,有效避免越位、缺位、不作为等问题,助推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降低基层环境治理成本。第三,政府需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大监管力度和环保执法力度,监督引导企业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督促乡(镇)企业等披露环境信息,力图实现企业环境信息公开透明化,推动政府和企业在环境问题上从对立转向合作。

2.2以依法治理为原则强化环境监管制度供给

首先,应发挥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以严格的法律制度落实各主体的责任,对各责任主体的依法履责形成硬性约束,并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其次,制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清洁生产等多方面的法律法规,理顺相关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完善环境治理标准、环境监测标准、绿色认证制度,使得环境治理有法可依。健全环境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监管,可以对企业生产形成有效约束,一方面促进企业将环境治理成本内部化,以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生产安排;另一方面加快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立法,以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督查。此外,应鼓励公众进行建言献策和投诉上访,合理表达自身环保诉求,对企业污染行为形成有效监督和舆论,以更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促使更精准的环境治理政策实施,进而提升环境治理效率。

2.3创新实践解决消费维权“忧心事”

为满足消费者对消费维权的需求,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探索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创新拓展维权途径,让消费维权更加高效便捷。市市场监管局结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在原有线下调解的基础上创新实践,率先推出微信线上调解,以操作简单、方式灵活、办理快速的优势,实现低成本、高满意度的维权效果,开创了高效便民的维权新途径。该局重大活动保障所推出的“微信调解室”利用线上即时通讯工具的便捷和技術优势,以微信接收消费者投诉举报相关证据材料,同时与商家就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做好调解准备工作;在调解环节,建立“消费者—被诉方—执法人员”三方共同参与的微信群,作为线上调解平台,通过视频通话功能实现随时随地三方远程音视频“面对面”调解,把了解案情、调解笔录、签订协议书等一系列流程搬到线上一并解决。

结语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的必然选择。将“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扎实推进碳减排工作是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进入“十四五”,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出了明确部署和要求。污染防治和“双碳”目标看似联系不紧密,实际上两者不可分割,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在排放上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治理上具有同频同效同路径、管理上具有同时同步同目标的特征,且两者都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全局。因此,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沈洪涛、黄楠:《政府、企业与公众:环境共治的经济学分析与机制构建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2]涂正革、邓辉、甘天琦:《公众参与中国环境治理的逻辑:理论、实践和模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3]郭进、徐盈之:《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逻辑、路径与效应》,《资源科学》2020年第7期

通信作者:刘力源  邮箱:562647058@qq.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