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2020年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与以往相比,与这次疫情相关的舆情发展演变有其基本特点,地方政府部门在疫情舆情引导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修正之处。在后续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将舆情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构建重大事件主流舆情传播新格局,优化并提高政府部门舆情引导能力,防止产生与政府相关的次生舆情,严厉打击网络谣言,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
关键词:舆情引导策略 地方政府 新冠肺炎疫情
舆情是指公众对国家政治、社会政治、社会事物、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以及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舆情传播会对社会各阶层民众产生持续而广泛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执政者的决策。因此,需要通过舆情引导影响人们的意识,指导人们的行为。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条件下,及时有效正确的舆情引导,既考验着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又折射着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信任关系,还有助于公众克服焦虑恐惧心理,推进社会矛盾妥善解决,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我国得到基本遏制,然而,疫情防控工作尚未完全结束,继续探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舆情引导工作仍有必要。与2003年的SARS疫情相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舆情传播的主体、载体、手段都已发生变化,对政府舆情引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20年4月8日作为疫情主战场的湖北武汉全面解封,主战区、非主战区的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都已开始进入常态化。如何在检视武汉和湖北主战区在疫情期间舆情引导得失的基础上,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舆情引导工作,是本文需要探讨的方面。
一、探索将舆情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舆情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外在表现。要针对舆情自身特点及其不同影响因素,将舆情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综合运用线上线下不同治理主体的协同能力,进行长期有效的社会综合治理,并有效规避各类舆情引发的次生风险,才能更好地维护政府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力。
二、构建重大事件主流舆情传播新格局
1、打造全媒体舆情传播格局
完善各级政府的融媒体中心传播体系,整合传统主流媒体+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资源,通过“网、台、报、端、微、视、屏”等终端同步推送,也可以通过制作一些主题突出、内容完整、观点正确、图像清晰、充满正能量的宣传类或公益类短视频,抚慰公众情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全媒体舆情引导格局,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信息需求。
2、加强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之间的互动
为了增强主流舆情传播力,适应分众化、差异化、层级化的传播要求,消解公众对主流媒体议题的质疑,增加主流话语传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互动性,主流媒体不仅要在本系统内部不同传播渠道之间加强互动,提高传播力,还需要加强与新兴媒体、社交媒体等社会化媒体之间的互动,并借助这些影响力不容忽视的多样化、多层次渠道,提高主流舆情声音,建立权威信息、关键信息、辟谣信息快速传播的便捷通道,从而激发公众对主流舆情的关注和参与热情,提升其在主流舆情传播与引导中的参与感、获得感,进而增强媒体对重大事件主流舆情的引导力。
三、提高政府部门舆情引导能力
综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急处置方面的不足可以發现,各级政府在信息发布、政务公开、舆情引导等方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如何形成高效运转的信息发布机制,防范错报、瞒报、漏报疫情信息,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疫情舆情等方面,仍然存在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完善政府部门的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后工作中,信息发布首先需要符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做到文字、图片、音视频融合式传播,形成报、网、端、微、台、屏同时发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传播格局,全面提升疫情舆情传播工作的时效性、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其次,信息发布要围绕核心信息提前做好沟通策划工作,明确信息发布的目的、目标,确保关键信息和专业信息发布的口径统一、数字准确,借机释放对政府部门有利的信息,展示政府敢于担当作为的良好形象。再次,在信息发布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回应社交媒体上的求助信息,及时引导公众的一些情绪化心理和情感诉求,避免出现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
2、提高领导干部的舆情引导能力
其一,要提高信息发布者的“内功”和修为。各级政府的信息发布者,如,新闻发言人等角色,是政府与媒体、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和重要传声筒,在信息发布工作中承担着塑造政府形象、提振社会公众信心、避免诱发次生舆情的责任与使命。其角色定位的内在要求是,必须具备媒体沟通、临场应变、处乱不惊、转危为机等方面的能力和媒介素养,这些能力和素养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和舆情引导效果。因此,修炼“内功”、提升舆情素养,成为今后信息发布者的必修课。
其二,要认真倾听、分析公众的各种诉求,去掉官腔味、说教味、宣传味,用具有街坊味、人情味、接地气的话语与公众沟通交流,妥善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能够从容自信地驾驭新兴媒体,善于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媒介发出理性、权威的声音,从而掌握舆情引导主动权,打破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壁垒。
其三,打通领导干部、疫情专家和媒体之间的话语“隔膜”,让重视行政管理的政府干部、擅长专业释疑解惑的医学专家和善于寻求舆情关注点的媒体,在相互补位中放大舆情引导效果。
3、运用大数据打通舆情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反思疫情中的舆情引导表现可见,尽管一些地方的移动政务平台开设了“线上疫情发布”“政策解读”“疫情追踪”等功能,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下沉到每一个社区中的每一个居民,一些社区仍靠大量的人工登记居民信息,舆情引导能力弱。而在邻里关系密切的农村社区,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舆情引导效用也受到限制。因此,在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将舆情引导重点放在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防控方面,将数字化工作真正下沉到每一个社区中的每一个居民,使数字化成果真正转化到惠民工程中。具体而言,在一些线上业务已经起步或成熟的地区,可以统一宣传和业务办理端口,既能避免重复工作,又能提升政务效率。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可以采用“媒体宣传+政务办理”模式,既能线上办理政务,降低感染风险,又能更好地了解群众意愿,并进行精准宣传和回应。
3、建设一支优质高效的舆情工作队伍
整合新闻舆情精英、网络专家和高校学者等人才资源,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舆情工作队伍,通过政府融媒体平台有针对性地发出中国主流舆情声音,并不定期提供主流舆情调研报告,分析预判舆情走势,使舆情引导效果最大化。
4、注重舆情引导中的人文关怀
对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为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而不是过度拔高其形象;对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要消除歧视,多给予关心关爱,多方面为其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疏解其消极情绪;对普通公众,要切实解决其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防止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理性的舆情引导中注入感性用语和情感因素,激发公众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增强舆情引导的感染力。
四、防止产生与政府相关的次生舆情
次生舆情大多来自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或网络平台。一般来看,政府人员的不当行为、政府部门防控疫情不力、对政府防控政策措施不理解等,是引发次生舆情的重要因素,且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在疫情期间,一旦出现与政府有关的次生舆情,一定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并回应公众。情况属实的要及时处理,调查情况不属实的要据实回应,对政府防控疫情的相关政策措施存在误读误解的,要积极主动通过官方平台及时作出解释和回应,切忌保持沉默,影响政府公信力和形象。為防止产生次生舆情,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同时,要做好舆情风险评估工作并主动进行解读,引导公众正确理性看待政府决策并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从而消解公众疑虑,维护政府公开透明的权威形象,形成良性互动和谐的府民关系。
五、有效打击网络谣言,营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环境
目前,我国疫情已得到基本遏制,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容易成为各种谣言的集聚地。为了打造清朗稳定的疫情防控舆情环境,需要对各种谣言以及散布谣言、谎报疫情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1、在官方网络平台开设辟谣专区,对于网络谣言一经查实要及时予以回应;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干扰疫情防控工作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打击,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和刑事责任。如,百度App设置“鉴别谣言”专区与权威媒体合作进行辟谣;自媒体丁香医生推出辟谣专门板块,每天帮助公众辨别谣言。
2、引导公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要在对重要信息进行多方求证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权威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解答公众质疑,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群众相信党和政府,相信科学,精准把握疫情,科学判断形势。
3、让谣言止于事实真相
公开透明的信息和真相是破除各种谣言的重要良方。面对各种传言、谣言,需要政府部门和媒体及时公布事实真相,与谣言赛跑,去揭穿和反驳谣言,消除公众疑虑。这就需要政府和媒体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有效澄清事实,才能避免谣言扩散,帮助公众及时掌握权威信息。如,央视网推出的《战“疫”最前线》,主动发布权威信息,让谣言止于事实真相。
4、理性辨析多种声音,有力打击不实言论
新冠疫情情况复杂,来势凶猛,各种观点意见相互交织,给不明真相的公众增加了辨识难度。这就需要政府和媒体在充分调查研究、听取不同声音、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问题和情况进行客观理性冷静的分析与思考,为公众判断提供正确指导,才能有力回击错误言论,打击恶意攻击,遏制谣言的产生和泛滥。
作者简介:郁彩虹(1970-),女,江苏泰州人,江苏省无锡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与行政。
38765019082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