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发展理念与政府统计改革

时间:2024-04-23

许宪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

众所周知,政府统计通过普查、全面调查、抽样调查获得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判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学术研究和市场研究也是宝贵的资料来源。为了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服务于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国家统计局在政府统计领域正在开展一系列改革。

如何解决地区与国家GDP数据差距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统一国家经济核算制度,这是对我国GDP核算制度提出的重大改革要求。

地区与国家GDP数據之间差距及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历史地来看,GDP考核在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考核方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不可否认,一些地区对GDP数据进行干预的情况确实存在,这是导致地区GDP汇总数据高于国家数据的很重要的原因。其次,中国实施分级核算制度,国家统计局制定统一的核算方法,对地区数据进行审核,一旦GDP数据确定下来,要审核到位是非常难的,必须过渡到统—核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第三,跨地区经营的重复。改革开放之后,跨地区经营很多,按照统计制度要求,不能重复计,要按最小的法人单位作为基本统计单位。但是在现实中,总部所在的地区愿意把所有的经济活动纳入到本地区,这样就会出现重复统计的状况。

国家统计局和省一级统计局在解决地区和国家GDP数据差距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采取联网直报操作,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通过现场检查、核查方式,提高数据质量;通过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人进行处分,形成威慑,等等。这是因为,地方与国家GDP数据差距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影响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准确判断;影响对地区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影响政府统计公信力;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主要指的是加快地区GDP统一核算制度。

如何开展地区GDP统一核算?首先是统一核算的目标,实现地区GDP与国家GDP在总量、结构和速度等方面的基本衔接。其次统一核算的模式,各省区市GDP由各省区市统计局分别核算,改为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各省区市参与。国家统计局统一把握,地区要参与,如果地区不参与,可能地区一些特点把握不准,但是数据主要由国家统计局来把握。

与时俱进推动改革

目前,中国政府统计重点领域正在进行或下一步将要进行的改革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改革,包括两项重要改革,一是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二是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核算方法改革。第二,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深改办第37次会议再次进行了强调。第三,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第四,关于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这主要是针对目前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第五,关于建立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制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主要是计算和发布失业率。第六,新经济统计改革。新经济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有些新经济领我们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新经济的统计现在很不完善,全世界都处在探索阶段,中国尤其需要探索和研究。

中国政府统计重点领域与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密切相关。比如,十九大报告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研究与开发是实现创新的重要手段。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改革中的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有利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有利于准确地判断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建立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制度是为了及时、准确反映我国城乡劳动力资源、就业和失业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情况,为准确判断就业形势,制定就业优先的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提供依据。可以说,政府统计—系列改革,都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研发支出为何需要新的核算方法

为什么要做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这里需要提到2008年SNA,指的是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统计局、经济核算发展组织五大公益组织联合制定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它也是政府统计最重要的标准之一。2009年联合国统计大会正式通过了这项国际标准。2008年SNA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它将研发支出由中间投入调整为固定资产形成,从而计入GDP。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改革,是因为世界各国都认识到,研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研发作为固定资产的属性更加明显,且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产形成核算的方法逐渐成熟。

对于我国来说,研究与开发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经济发展中也积累了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突出的是资源环境矛盾,再加上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人口红利逐步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采取创新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我国新经济发展迅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跟研发投入都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开始对研发支出核算方法进行改革。关于研发支出,我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基础资料,分别于2000年和2008年进行过两次R&D;(研究与开发)资源清查,掌握了R&D;经费支出及构成等数据,常规年度开展了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和其他等研发经费支出的数据统计,这些数据为修订研发支出的核算方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按照2008年SNA的建议,分别从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方面开展了将研發支出作为固定资产形成计入GDP的核算方法研究和数据测算工作。2016年7月5日发布了历史数据修订结果。

地区GDP的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有个基本设想,即采用全国统一的核算方法,然后采用统一的资料来源来计算各省区市的研发支出。

新经济发展给统计工作带来挑战

中国的新经济发展比较快,对中国整体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一定作用。国家统计局针对新经济统计也做了一系列工作。

制订了“三新”经济专项统计报表制度。为了及时反映新产业、新业态、新发展模式的核心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2016年正式印发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专项统计报表制度》,这项制度针对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新服务等11个项目建立了专项统计报表制度。

建立了新经济统计分类标准。现在执行的国民经济分类标准是2011年的,但是2011年以来不断有新的经济活动产生,统计调查制度以这个标准为依据,那么新经济活动就找不到对应的类别,填不上去或者填到不同的类别去,这样就体现不出新经济活动的贡献和作用。为了及时反映新经济发展动态,准确把握新经济活动,科学界定新经济统计范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17》,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试行)》(简称新经济统计标准),这个新经济统计标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是新经济统计和新经济核算的基础。

制定了“三新”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法。以“三新”专项统计制度为基础,研究制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服务、互联网金融等九大领域增加值及“三新”增加值总量的测算方法。

研究建立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现有新经济统计研究成果,特别是新经济统计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新经济指标体系,为改进和完善新经济统计调查体系,建立和完善新经济测算方法,加强新经济在经济形势分析、预测预警预判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这个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层次从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进展和成效方面,设置了知识能力、经济活力、创新驱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成效等一级指标,第二层次是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设立若干个二级指标,一共42个指标。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新经济的基本概念、内涵特征和口径范围还未达成共识,新经济统计调查方法和测量方法都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国家统计局建立的三新经济专项统计制度,三新经济增加值测算方法,新经济指标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