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视觉设计元素传承与创新研究

时间:2024-08-31

摘要: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模式呈现出统一发展的趋势,为了能够在现有基础上促成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我国尝试通过强化“非遗”文化的元素去丰富视觉传达设计模式,以期能够创造多元、多样的设计格局。在本文当中将立足于“非遗”融入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形式展开探究,尝试从传承和创新两个视角分析视觉传达设计的新发展途径,以期能够为视觉设计、非遗传承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设计;传承;创新

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事业发展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始终都是文化事业发展和建设的关键内容。作为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我国除了历史文明深厚,各种艺术文化和生产技艺也是十分丰富,这都促成了“非遗”的出现和发展,时至今日,我国的“非遗”依然是各行业,尤其是艺术创造和设计领域所重点考虑的文化因素和灵感源泉之一。视觉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其对于“非遗”的传承和创新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助推我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符合新时代的特征的重要动力。

一、中国“非遗”视觉设计元素的形式分析

(一)文字

“文字”(此处特指汉字)是在我国的“非遗”视觉设计当中非常直观、常见的一个元素,其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伴随人类的文明发展不断變化,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字符号的传承和创新是比较复杂、动态的,拥有很大的多元性,必须要设计者充分了解其含义和发展背景,并融入到现代艺术、当代文化当中,为其创造新的表现形态。

例如我国“中国铁路”路徽,是通过“工”和“人”两个字所组成的,而两个汉字融合在一起,又突出了“火车头”形象特征,巧妙的是,“工”字位于下方,还是铁轨横截面的意向表达,整个路徽十分简洁明快,形象地传达出铁路人的形象,甚至于在如今的视觉艺术设计领域当中,这一标志也仍然是经典之作;与之相似的还有“京杭大运河”的标志,其logo应用“运”字作为表达,又展现出了河流的形态,十分有内涵。毕加索先生曾经说,汉字每个字都可以是一张画作,证明汉字是具备十分深度的内涵的,在视觉艺术的创造下,赋予了另外的灵活性和审美价值。

(二)色彩

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不同的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其中红黄蓝“三原色”作为较为基本且多见的色彩,更多的人会在前面加上一个“中国”,如“中国红”和“中国黄”,其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喜庆和温暖的含义,如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在开幕式上展示的“火炬”设计就同时应用了这两种颜色,展现出了大国向上、热情奔放的内涵;再如,“中国蓝”作为一种相对较为沉稳的颜色,体现出了十分人文艺术的内涵。

色彩本身也是“非遗”视觉设计当中的关键语言形式,其和其他符号共同组成了设计元素的体系,而色彩本身构成要素相对丰富,需要注意在应用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成本也偏高,对于设计者本身的审美能力来说也有较高的要求,这显然会令“非遗”通过色彩呈现出来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面对较高难度,必须要加以完善。

(三)图形

在非遗当中,很多图形具备精致且细腻的特征,比方说无锡的“精绣”,其绘制事物的形态,同时也绘制颜色,拥有非常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美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非遗”当中对传统图形符号的传承和创新也面对着较大的窘境;图形符号是否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和现代汉语语境,必须要“非遗”保护者、传承者依照现代设计手法和艺术技巧针对“非遗”传统图形符号加以二次创造,强调“非遗”典型特征,令其更好融入到现代语境当中,促成有机融合。

比方说,我国央视借助公益宣传广告“品牌的力量”,将我国的“水墨”所具备的“从无形至有形”的特征利用起来,融合了鱼、山水、仙鹤、龙、长城等形象,还展现了“太极”、“奥运”、“航空”等等现代形象,将广告想要传播出来的人和事物都意义呈现出来,无论是画面质量或者艺术表达都行云流水,十分流畅,创新了设计技巧,也给广告包装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自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中国“非遗”视觉设计元素的传承和创新

(一)传承:重视保护,智慧赋能

1.政府出面,出台落实支持决策

“非遗”视觉设计元素传承并非简单且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它是一个持续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要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才可以真正意义上促成“非遗”视觉设计元素有效保护和全面传承。作为行政单位,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占据较为主导性的地位,政府部门也必须要积极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认识到非遗视觉设计元素传承和创新的价值,配套政策和扶持方案,积极调动政府部门的主导性作用。

其一,完善制度设计。政府部门可以结合“非遗”视觉设计元素传承和保护的制度予以全面的强化设计,立足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的高度探索非遗当中具备较高审美意义的设计元素予以传承和创新,配合相关决策,提升政府宏观引导的力量,令地方政府得以在引导下发展设计艺术,同时鼓励地方政府部门和各级行政单位、民间力量等合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非遗设计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其二,落实鼓励政策。在非遗视觉设计元素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其属于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因此经济效益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的,也正因如此,非遗视觉设计元素的传承和创新始终缺少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撑。显然,这需要政府部门立足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传承高度,落实政策,积极鼓励民间企业、设计社团等参与到设计元素的保护、创新和传承当中。

其三,发展人才团队。政府介入主导发展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强化“非遗”传承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任务之一,作为政府部门必须要立足于“非遗”人才需求,落实相关的政策方案,促成非遗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的完善体系;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和当地的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合作,实现“校企对接”,广泛吸纳优秀的视觉设计人才,为“非遗”发展和传承奠定人才基础、提供关键性的执行力量。

2.信息途径,促进智慧传播传承

其一,积极应用网络平台加强传播。网络在新时代背景下拥有了前所未有过的覆盖能力以及渗透性,在“非遗”视觉设计元素传承当中,网络技术平台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从业人员可以尝试和当地的文化部门合作,或者和旅游企业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构建立体且全面的“非遗”和视觉设计元素传承重要性宣传的系统,实现全民化宣传教育。

其二,有效融合新兴媒体传播平台。除了其他网络平台之外,设计行业的管理者也必须要立足实际,尝试探索更加便捷且零碎性的新媒体传播形式,“非遗”视觉设计元素传承借助自媒体传播形式,一般是通过自主APP来完成的,同时促进其市场化发展。

3.利用市场,打造新型运作形式

对于“非遗”来说,其视觉设计元素传承和创新必须要积极转变运作理念,配合良好的市场机制,建设市场运作模式以期促成更好的发展。

其一,入市。系统来说,“非遗”和视觉设计元素传承是长期的工作,最为直接有效的一个方式就是采用入市的方式,应用市场的力量为其赋能。首先,市场资金力量,这是任何文化传承和设计工作开展的大前提,而且需要持续、大量投入,有必要引入市场参与其中,保证“非遗”文化视觉元素的发展基础;其次,市场技术支撑,在市场化运作的大环境下,人才力量也能够涌入“非遗”视觉设计,带来各种新型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式,为传承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力量。

其二,品牌。受到市场化影响,品牌效应能够和经济效益相互转换,“非遗”视觉设计元素传承必须要以“品牌意识”为先驱,例如我国推广的“惠山泥人”和“景德镇瓷器”等等,除了能够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在经济效益发展基础之上传承传统文化,再反向作用于经济发展,不断良性循环,在社会广泛认可的基础之上实现积极创新。

结合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如今有一些单位已经注意到了“非遗”传承的渠道。以“剪纸”为例,如今民间剪纸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个性风格,设计师可以直接利用现有品牌将这些文化融入到市场环境当中,或者加以创新优化,或者丰富其刻画对象,令较为传统的老品牌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如中国航空的标志(参考下图1),其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凤凰”的剪纸图案,设计成了一只正在飞翔的凤凰,展现出航空企业的特征,同时也展示出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加上“中国红”的配色,强调了航空企业的激情。

(二)创新:转变思想,有效融合

对于“非遗”当中的视觉设计元素加以保护和创新发展并不是“思维固化”,而是要在传承当中不断创新拓展,令其和时代发展大背景下的现代化因素相互融合。具体来说,需要积极调整思想,尝试从现代元素以及现代技术两个方面寻求创新发展。

其一,“现代元素+传统元素”。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和进步,视觉设计元素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多彩和多元发展的特征,显然,这导致了时代和传统之间的激烈冲突,处理这一矛盾冲突的关键方式就是促进融合,确保视觉设计元素“非遗”元素的典型特征基础之上,融入一些现代化的视觉设计元素,二者相互补充、彼此点缀,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国粹”元素和“汽车”元素的古今融合,我国的国粹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非常多元,例如京剧、国画、中医等等,如果能够在设计现代化元素的过程中融入这些国粹元素,挖掘其内涵和深度,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创作出的产品势必会十分新颖且令人眼前一亮,如宝马汽车,其早在2010年前后就在拓展其高端市场的过程当中融入了国粹元素,探索了中国传统审美和现代交通工具之间的元素融合形式,发布了“BMW之悦”概念图,其结构设计以及视觉传达效果就是一种“非遗”的创新。

其二,“现代技术+传统工艺”。除了传统和现代元素的融合,工艺和技术上的融合也是“非遗”视觉设计元素创新发展的一个新尝试,同时也是一个新冲突。我国的传统工艺大多繁琐复杂,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非遗”设计元素创新发展,因此,可以尝试将其和现代工艺融合起来,促成现代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之间的新发展。例如,我国的毛笔文化(软笔书法)、陶瓷生产工艺、丝绸编织工艺、剪纸(折纸)艺术等等,可以将其和一些现代工艺相互关联起来,促成“古代”和“现代”之间的良好契合。以陶瓷为例,除了常用的陶瓷刀具之外,由香奈儿推出的“J12”腕表,应用了高精度的陶瓷材料,其硬度超过不锈钢,但是重量却下降了一半以上,耐磨损,设计精妙

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当中视觉设计元素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具备较为深远的时代意义,其除了能够有效扩张非遗在民间的宣传效果,同时还能够满足市场化运作对于经济效益的创造需求、对于文化内涵的丰富作用等等,强调文化影响力。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因为我国尚且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等环境都还在上升阶段,因此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来说还有较多的现实阻碍,需要从业者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实践,在未来迎来视觉设计元素深度的保护和全面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悦.湖南民间美术非遗保护视野下的电子书籍的视觉元素设计应用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009):193-193.

[2]张会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视觉设计元素的保护与传承[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02):126-128.

[3]袁悦.基于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交互性视觉元素设计与应用研究[J].魅力中国,2014(021):241-241.

[4]曾筠毅,何桦.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壮锦纹样图形为例[J].智富时代,2015(01X):P.194-.

[5]閆涵.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世界,2019(003):79,83.

[6]邱志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元素的特点及发展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5(005):56-61.

[7]郝沛沛.上党地区旅游纪念品设计中非遗文化元素的应用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4(03):40-42.

作者简介:杨双,女,汉族,吉林四平,1989年6月,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版画。

基金项目:四川文化艺术学院2020年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视觉设计元素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CWYA20202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