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沈忠旭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以科技、经济等为代表的“硬实力”显著增强,但同时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发展也愈来愈重要。当前阶段,文化“走出去”作为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同感。本文通过论证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作用,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经验,以期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文化交流;中国文化;文化软实力
引言
当今世界,国家间交流日益密切,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鉴,是新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同时文化作为提高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支撑,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对外交流愈来愈重要。
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
文化对外交流的程度是衡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尺度,而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国家形象和提高国际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家的价值观念到底能不能得到世界的认同和接纳,民族文化能不能“走出去”,文化软实力的作用非同小可。在新的世界形势和国际背景下,文化实力作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毫无疑问依然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2]
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可以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深入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我国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责任和担当,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文化对外交流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品作为文化的物质承担者,在国际市场流通的同时,文化也随之进行流转。文化商品的交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文化商品由生产、消费、再生产、再消费的产业链条,从而促进社会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社會生产力,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今,各国更加注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进行建设,推动文化产品贸易,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动漫等,由此产生出的手办、海报等文化衍生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中国古代文化交流历史回顾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坐拥五千年的历史宝库,中华文化发展一脉相传、源远流长。古代中国,广袤的国土面积和多元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高度发达的农耕经济为中华文化发展和传播奠定物质基础。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下的古代中国,纵然朝代更迭,但封建统治者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中华文化辐射范围,中华文化从未停止过对外交往,其中以唐朝为例。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是中国对外文化交往的典型时期。唐朝高度发达的小农经济为其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书法、诗歌、舞蹈、音乐等均达到了一定高度,令当时世界各国所侧目。同时唐朝统治阶级也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使当时唐人无论从服饰、歌曲等方面均带有一定的“胡人”特点,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唐朝的都城,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中心之一,承担了重要的文化交往作用,中华文化在唐朝政府和“胡人”的共同推动下,实现了对外交往。唐代对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中以日本为例。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了古代日本的发展处于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公元六世纪末,日本圣德太子对内改革、对外交往,向中国派出使节,积极吸收借鉴中华文化。公元630年,舒明天皇向中国派出第一次遣唐使,自此后二百多年间,日本前后共派出遣唐使达19次之多。以吉备真备、阿部仲麻吕为代表的遣唐使,为中日文化的交往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何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社会的价值理想必须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灵魂。[3]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坚强的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对外文化交往的基本保障,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对外交流,我国需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合理开发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凭证,是民族生命力的象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五千年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积累的生活经验的生动写照。当前,我国在重点保护国家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更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继续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建设。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可以反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情况,文化事业有助于保证国民基本文化权益,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助推我国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产业,被称为当今时代的“朝阳产业”和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4]我们在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文化发展活力的同时,更要及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规避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部分问题,继续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要继续突出民族特色,“国风”、“中国红”等便是我国文化产业、事业发展中体现民族特点的鲜明例子,有利于推动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姚琼,张铤.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与推进路径[J].中国出版,2019(21):56-58.
[2]马珂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李响.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4]申灵敏. 文化强国战略下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