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朱进修
摘要:初中生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个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特点,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扭转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逆反心理;原因;对策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特点
(一)好奇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二)对立心理
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观点、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学生总是批评,后进学生就可能对老师说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产生逆反情绪。
(三)偏激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方面
由于父母及长辈们过分溺爱或放纵,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孤傲、依赖的性格,一旦在家中他(她)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满足,他(她)便会耍脾气,久而久之,形成对人对事的逆反心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在教育方法上却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祖训,对子女管教过于严厉,大大超出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经过再三努力、拼搏也无济于事,还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便心生怨恨、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二)学校教育方面
教育过程中的民主化程度低。有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对教师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逆反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会导致学生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三)學生自我方面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超出了童年期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要求摆脱父母的控制。由于社会交往的扩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父母的言行,也会发现父母的一些缺点,心目中的偶像开始倒塌。然而父母不了解子女的感受和需求,忽视子女的自主意识及独立性的发展,仍把学生当作小孩来干涉、控制、指导。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都往往导致逆反心理。
三、扭转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要学会倾听学生声音,分析其感受和需要;要蹲下来与子女平等交流,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让亲子间情感通道畅通无阻。尊重孩子的个性,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偷看孩子日记、信件,不要刺探孩子的“秘密”,让孩子有一块自己的心理天地;尊重孩子的人格,谈话时尽量用建议性的语言而不用训斥的指令性语言,不当众惩罚孩子。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可以放手让子女做事,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做人,该走的弯路一定要走。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要学会容忍。对子女做的任何事情,保持冷静,避免意气用事,做出过头反应。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既要宽容,又要分析原因,指明方向。家长要教育孩子转变思维方式,多角度全面辩证分析问题,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学会自知,既不自卑又不自大,悦纳自我。对人对己的评价要稳定,既不夸大又不低估。
(二)学校教育方面
教师要有爱心,以博大的胸怀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不戴有色眼镜看人。教师要学会用冷处理的方法,面对有逆反行为的学生,教师也会产生不满与急躁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善于控制和提醒自己,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用成人的成熟与冷静控制住事态的发展。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学生的情绪先稳定下来,再真诚地与其交流,尝试双向沟通,取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慢慢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矫正逆反行为。教师要谦卑,能够放弃自己执着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体会和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融洽相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不断提高师生沟通的能力。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甚至有些方面向学生学习。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亲近可能帮助他摆脱逆反情绪,化解逆反心理。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只有变化的教育,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呆板、重复、武断的教育方式只能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逆反心理。
(三)学生自我方面
要重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克服逆反心理,注意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自我疏导。比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
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智刚,冯丽.初中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8-20,22
[2]宿万周.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4(17):33-33.
[3]高迪.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分析与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6):4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