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欧艳娇
摘要:本次文章重点研究德育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了有效实现德育教育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第一,德育与信息技术学习目标的融合;第二,德育与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的融合;第三,德育与具体信息技术教學细节的有效融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这三个方面的举措,真正实现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效结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与提升。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德育是针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基本模式,努力实现与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是落实其最重要的形式。信息技术是中学课程的重要学科之一,不断夯实并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素养是每一名教师要完成的重要教学任务。所以,正确认识德育的基本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是教师正确制定教育计划并落实的重要前提。
一、德育与信息技术学习目标的融合
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融合首先体现在基本的教育目标上。德育作为一种指导受教育者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形式,能够让受教育者充分明确学习某项知识或技能的基本目标。只有坚持在正确的学习思想指导下开展工作,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体教学效果不受损失。关于德育和信息技术学习目标的融合策略,本文认为在教学初级阶段,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主要形式以及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向学生作出阐述。在学生学习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教师作出如下讲述:“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起信息技术课程,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信息技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和计算机便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产物。学习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是利用这项技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服务,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要确立的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的初期阶段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标进行充分阐述,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同时也能树立学以致用的良好求学观,而这种求学观所反映出的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最终应用的确切结论,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本质是一项工具。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德育与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的融合
德育和信息技术有限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体现在实践应用部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是要为人类的日常行为开展提供便利的。这种典型的利他性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想道德素质的相关元素。关于德育教育和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教学任务设置的方式展开:例如在传授学生Excel表格制作的这一部分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这一部分的知识为自己的家人或身边其他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在教师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开展了不同的实践行为:有的同学将自己家中的日常消费和开支用Excel表格统计出来,做了一本家庭账目。有的同学将班级考试的成绩用Excel表格表示出来,形成了一张统计表。虽然具体的实践内容有所不同,但是这种实践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生活,个人的信息技术知识要为他人服务的良好观念。因此,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个人的观念和品德意识能得到一定的培养与进步,这也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结合。
三、德育与具体信息技术教学细节的有效融合
在落实德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在宏观层次加强基本德育理念和教学工作的结合,同样也要把这种良好的教育理念通过具象化的表现形式落实到学生学习的细节中。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总体理念和具体的教学任务实现有效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我们不妨以PhotoShop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PS是一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形式,培养学生的PS应用能力一直以来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为了丰富课堂知识教学内容,也为了增强德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地位,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可以要求他们制作一个PS作品,具体的任务要求布置如下:1.任务主题:利用PS技术制作一面迎风飞舞的五行红旗;2.在制作飞舞形态的五星红旗时,也要在其周围加入三只正在飞翔的和平鸽;3.整个图片制作务求真实。这一作业任务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关于PS这一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为了追求制作效果的真实性,会搜索关于五星红旗的尺寸,而在搜集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也会了解到五星红旗代表的最为确切含义,学生个人的思维意识和道德品质便能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感染,这也就是德育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细节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表现方式。
四、结语
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日常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尤为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全面贯彻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同时也能彰显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项慧芳.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五育融合的教学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9):61-62.
[2]罗冬梅.初中信息技术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49-5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