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高校作为创新的重要宏观载体,在开展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培养学生通过创新机会寻求,形成创新素养。创新共同体的互馈机制的建立不仅对自身认知结构进行管理,还能平衡多方关系,加强对宏观环境的控制感,以此提高高校创新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创新共同体、互馈机制
作为“数字化生存”的主要群体,高校学生在使用新媒体中存在依赖严重、社交能力弱化、信息辨别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Twinge,2017;Twinge et al.,2019)。目前,高校正逐步將信息素养纳入评价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信息进行严谨求证、理性剖析、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高校学生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储备军,提升其对媒体信息学习能力,促进其创新创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互联网引领的智媒体时代,深入认识高校创新共同体中不同主体对特定经济环境的层次性解读,发挥有效互馈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创新共同体的研究现状
高校群体本身具有较大创新潜能,目前对于高校创新素养的内涵、标准与评价体系的建设正逐步完善,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也提出很多优化模式和路径。但对于高校创新共同体机制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该机制可能包含的核心因素和作用机理等相关问题还未形成较完整的研究体系。其中,高校群体创新直觉能力在对于实现社会嵌入式创新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高校在掌握网络化和跨学科关系,以及在创新的定位和解决方案开发方面,具有较高的判断能力。这种创新直觉能力帮助高校群体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以高度专业化和网络化的方式进行规划和预测动态。并且,在数据稀缺、不明确复杂局势或破坏性环境中能通过专业沟通方式提供咨询。
基于此,本文将侧重于创新共同体培育体系中核心外延问题的研究:就是高等教育培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元创新主体,将如何参与媒体信息解读(特别是创新类信息解读)来拓展自身价值,又如何将自身创新需求的外部表征,通过合作关系构建创新共同体并从中获得反馈,推动进一步创新。这种推动力是知识共享意愿聚合的结果,也使共同体成员通过数据挖掘寻得更多的信息后,具有共同特征的创新主体聚拢倾向,并相互调整获得最优效果。
二、高校创新共同体的互馈机制
高校创新共同体互馈机制是教育的重要性感知、评估和创新的整体结果体现,尚未得到足够的科学研究。互馈机制作为创新深化的关键过程,不仅依赖于提供知识支持、刺激和提高邻域伙伴创新性的催化剂角色,也有赖于创新者与辅助角色间的连接模式。各方参与者不仅需要有开放的思维和分享的意识,认识到知识信息的对立性与协同性,而且需要成员间的社会规范驱动合作关系减少之间冲突的同时形成对新知识的合作实验、发现和探索的共识,从而对创新催化产生积极影响。此外,信息环境更新和变异是创新共同体动态发展的原动力,但过度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可能会增加知识利用集成成本,致使创新企业面临信息超载风险,从而应该对社会技术创新网络进行动态分析。我们将借助相关实证分析,通过挖掘大数据时代下市场信息环境更替的根源,从传统的稳定优化层面转向风险规避和收益创造层面的分析,更关注创新共同体中信息超载风险管理和主体间同质性驱动合作关系对企业创新实践的动态影响。
创新互馈机制有助于扩展现有知识推广,并不断推动创新。高校共同体,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多样化背景下,建立互馈机制能使得创新获得更多的成果。首先,由于创新活动高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互馈机制可能引导缺乏资金来源的项目利用金融领域,最终促动金融创新并带来的充裕资源,对创新投资产生推动效应。与资源缺乏有关的创新障碍可能促使高校与其他社会个体(公司、公共研究中心、大学等)在技术活动方面进行合作的动机。当同时缺乏资金、足够的知识和关于技术或市场的信息时,那么高校创新共同体互馈机制势在必行。多样化融资丰富了财务资金来源,增强了新创项目的筹资能力,创造了更多创新机会的富余效应。同时,高校创新共同体也将外部技术收购作为额外的创新来源,吸引新的人力资本获得更好的创新成果。
其次,在高校共同体在创新过程中,新知识从现有知识中衍生出来,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并在高等教育中获得理论和学术升华。因此,高等教育被理解为创造性教育知识生成,其中旧知识不断更新研究、获取、审查,或者更换为新的知识获取,以各种形式的知识获取为社会生活中创新起着关键作用。
最后,高校管理者也会遵循其理性愿景,积极推进与高校“双一流”战略变革期望相契合的创新项目,进而提升高校社会创新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受益于现有的互馈机制,而且对于新机制的创建和现有机制的演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未来发展方向
创新互馈机制本质上就是创新共同体专业化和分工,都是各组织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当团体成员拥有相似的社会背景、习惯、知识和信念时,那么用创新互馈来解释主要创新问题更为恰当。这也就是说,在创新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不但要善于创新和创新教育,而且必须与他人广泛合作,保持相互协调。而如果协作创新团队中的技能库具有足够的支撑,那么它们就能够围绕创新形成协作团队。这些团队之间的竞争对于形成创新的规模经济生产和分配至关重要。这种新颖的创新方式不但可以避免高校或其他行动者对信息错误解读所造成的认知偏差,也可避免过度悲观,创新团队中的合作可以识别和尽早纠正这些错误,并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纠正。此外,高校内外联合研发活动的发展补充了社会可用于创新的资源,提高了内部能力,并促进了创新的产出。也就是说,高校想要实现他们的创新项目,必须选择与外界合作,通过对多种知识的整合,定期创建新的合作团队,既寻找也吸引他们认为实现项目所必需的技能。
因此,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成长,必须引入高校共同体创新互馈机制,使得共同体能拥有各类专业知识的参与者。这不仅能减轻面临的内部知识问题,也可以创造协同规则以促进开发和共享本地知识,同时防止知识的滥用和冲突。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嵌入式协同创新催化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大数据分析”(2019Y050)
作者简介:周颉,(1975.10-),女,汉族,浙江人,博士,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行为经济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