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龙建
摘要:当前,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解决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农田质量低、人居环境恶化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进行跟踪监督,完善体制机制,从而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关键词:生态保护 修复工程 顶层设计
一、绪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生态保护的部署要求,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内容涵盖了矿山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农田整治、退化污染土地修复治理、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湖泊湿地近海海域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类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需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全方位推进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修复。
二、深入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
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方案设计、实施监管、成效评价等各环节。
1.以调整和优化生态系统结构为手段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首先需要摸清各类生态要素在区域复合系统中的作用,进而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强调格局与過程集成,通过优化各类生态要素、生态系统的格局,构建合理的斑块、基质、廊道,在流域、区域范围内进行集成,发挥最大的生态保护效应。
2.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为目标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要优先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将良好生态环境提升到事关重大公共服务、重要民生福祉的高度,通过工程实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3.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生态系统本身具有抗干扰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如果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干扰超出这一能力,生态系统将发生不可逆转的退化。生态保护修复要在研究判别生态系统关系的基础上,顺应自然规律,发挥自然力量,辅以限制人为开发、人工修复措施,实现良好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4.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标准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要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走出一条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之路。
三、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顶层设计
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进行跟踪监督,完善体制机制,从而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1.科学谋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布局
生态保护与修复尚处于历史欠账多、基础能力差的阶段,单靠国家试点工程难以达到预期成效,应建立多层次、大范围的立体推进格局,加快恢复和提升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水平,按照国家和省级两个层级,制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格局和计划。国家应进一步聚焦跨区域性、重要性、综合性较突出的生态问题,加大“两屏三带”等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京津冀协调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区域战略和倡议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特别是对于跨省重大区域的保护修复工程,进行统一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应尽快建立省级层面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区域,优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区域生态保护修复。
2.加快制定出台相关标准规范
尽管我国已经在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防风固沙、水源地建设、矿山修复治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工程实施标准规范,但是这些标准规范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工程措施提出了实施步骤、技术要求等,还不能体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保护修复的要求。将各类生态要素、各项生态措施统筹考虑,按照维护和提升区域整体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研究制定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指南和标注规范,明确在区域、流域范围内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主要内容、标准方法等,能够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还需要研究出台工程动态监测、成效评估、绩效考核的相关规范标准,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监督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3.进一步构建监测监控体系
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并结合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布局,优化监测体系布局。研究布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监测点位,在现有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监测内容体系中增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监测,最终搭建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工程实施成效,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纳入中央环保督察,适时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专项督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党政主体责任。
4.完善体制形成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
稳步推动机构改革,及时调整、落实相应职责定位,加快建立分工明确、统一协同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格局,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导致新的职责交叉和碎片化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管理合力,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协调机制和统一监管机制,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责任主体,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一体化机制。进一步统筹整合原有的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并鼓励探索全社会资金筹措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强与金融资本合作,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5.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模式的研发和应用
需要在以往技术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国际上成熟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加大对难点问题、生态环境新问题的研究,提出技术解决路径。将生态修复技术纳入国家科技重点领域,组建稳定的技术团队,加大对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攻关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尽力解决技术瓶颈。
参考文献:
[1]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应用 [J]. 王军,钟莉娜. 生态学报. 2019(23)
[2]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战略路径研究 [J]. 王波,何军,王夏晖. 环境保护. 2020(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