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评价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4-08-31

刘明芳 黄文生 蔡纪鹤

摘要:传统的课程评价大都是通过学生评教或者课程考试成绩来进行,常州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2017年开始,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逐步进行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评价改革与实践,本文具体叙述了《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是如何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

引言

常州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2017年开始,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推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按照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密切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增强专业办学的标准意识,落实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公里,系统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批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有力的服务了区域“微特电机”和“电力装备”两大优势产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立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四项专业工程能力:以电机技术为核心的微特电机控制及应用能力、以供配电技术为核心的电力装备设计及应用能力、以电器和PLC为核心的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能力、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自动控制及应用能力,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其中《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落实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公里中具有重要作用。

1 课程目标

成立了《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组,由承担该课程的资深教授担任课程组长,相关任课教师共同担任组员,课程组根据学院教学委员会确定的毕业要求观测点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软件设计的表达,结构优化,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工具。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掌握数据库应用的一般知识。

课程目标2:采用的编程语言为行业中使用最为广泛和标准的设计方法,在课程讲解中多采用案例教学,充分理解程序设计能力,以便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系统。

2 课程考核合理性审核

确定好课程目标后,课程组根据课程目标研讨确定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并由课程组长审核确定。

《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10%+测试及作业考核50%+期末(试卷)40%的形式。

对应课程目标1:通过作业及测试等方式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考试考核学生掌握软件基础知识的情况。

对于课程目标2:通过作业及测试等方式考核学生应用软件基础知识对编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通过考试考核学生对编程语言使用标准的设计方法。

除此之外,课程组长还需审核考核方式是否与教学大纲一致、考核内容是否覆盖课程目标考核内容、是否能支撑课程目标,以及对试卷命题基本信息、命题命题质量、卷面质量、试卷规范等进行审核。

3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采用直接评价70%+间接评价30%+座谈会(补充)的模式。

3.1 直接评价

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计算方法如下:

各课程目标评价值E=该课程目标的考核环节平均得分之和/开课程目标的考核环节目标总分。

分别针对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2 分为平时成绩,作业及测试成绩,考试成绩进行计算。

3.2 间接评价

根据课程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并将学生对问题熟练度的回答结果按照五级制进行汇总,其设置问题如下:

对应课程目标1,设置三个问题: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软件设计的表达,结构优化,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工具;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应用的一般知识;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对应课程目标2,设置两个问题:对软件代码质量的提高的帮助程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用高级语言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

3.3. 课程教学过程存在问题

按照直接评价70%+间接评价30%进行计算,得出各个课程目标的评价值分别为:0.74、0.63。另外,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发现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之外还存在的问题,作为持续改进的补充。

课程目标1达成情况评价值为0.74,达成情况较好。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有进步的空间,学生座谈中反映出作业存在抄袭等情况,没有花时间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只强调结合书上例题进行解题,而忽视了问题分析的过程。

课程目标2达成情况评价值为0.63,学生座谈中反映出课堂教学内容较抽象,课堂较多的是对理论的讲授。

3.4 持續改进

针对课程目标1,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强过程考核及提问,巩固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

针对课程目标2,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课程的工程实践性。

4 结语

面向产出的课程质量评价是指评价应聚焦学生的学习结果,考核内容必须与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相匹配,其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并用于持续改进,至于具体采取什么措施,各个专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易于实施的原则进行。

参考文献:

[1]刘炜. 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改革实践[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368(8): 102-103

[2]黄文生,张建生,郑仲桥等.电类多专业背景下“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考试周刊,2018,(A0): 1-2+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校代表+企航师”机制的电气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JSJG177);

作者简介:刘明芳(1981.9-),山东临沂,女,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