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高校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与立德树人同向同行。英语泛读课程由于其特有的课程优势,可以在夯实学生专业学识的基础上,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探索了产出导向视域下的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思政教学与实践,讨论了泛读课程的思政教学的优势与教学目标,并探索了产出导向视阈下的泛读课程思路和设计,以期达到学生的专业水平与思政水平共同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思政 英语泛读 产出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必須坚持立德和树人不可割裂,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高校的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英语泛读》课程作为学生的学生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程,是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个良好的载体。本文探索产出导向视阈下的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二、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思政教学的优势与教学目标
(一)、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思政教学的优势
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强调阅读内容的“广泛”、“经典”以及“新鲜”。这三个特点与思政内容教学同向同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政知识和学科知识,同时达到让学生思想道德提升与学习技能提升的目的。《英语泛读》课程可以结合课程思政将阅读材料分为几个模块,如政治、家国历史、道德、法治、中国文化、国家战略、时事等,为英语的阅读提供了更广泛的思政知识和学科知识,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经典思想,紧跟国家发展步伐。
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强调阅读内容的“经典”,阅读中加入经典的中国文化与历史、道德、政治等内容,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经典思想。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强调阅读内容的“新鲜”。阅读课程中学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阅读了解国家大事、国家战略,如抗疫精神,国家的脱贫攻坚战、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等,紧跟国家与时代的步伐。
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强调输入与输出的同等重要,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基础、产出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基础上的输出,建立阅读课堂上的“思政内容大家谈”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输出。
(二)、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思政教学的教学目标
《英语泛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如何将阅读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让学生接触政治、文化、法治、道德等多学科领域的阅读材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政知识和学科知识,达到让学生思想道德提升与学习技能提升同向同行的目的;
其次,《英语泛读》课程加入中国经典思想与精神,能够达到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的目的;能够让英语专业学生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传播中国文化和思想,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再者,《英语泛读》课程中时刻与时代同步,补充的“新鲜”内容可以让学生与时代同步,与国家精神、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厚植爱国主义、民族情怀,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泛读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基础、产出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基础上的输出,建立阅读课堂上的“思政内容大家谈”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将英语技能与思政学习融合,达到“以用促学”、“以学助用”、“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英语人才的目的。
三、产出导向视阈下的泛读课程思路和设计
(一)、修订教学大纲
《英语泛读》课程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课程目标的制定将思政目标放在了首位,科学制定教学的思政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厚植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在教学内容方面,《英语泛读》课程教学大纲在宏观把握了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和准确界定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重点的基础上,认真结合每一单元的专业教学内容,准确细化“思政教育”内容,并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到专业教学中。
(二)、优化教学设计
《英语泛读》教程的课堂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元素,恰当合理。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穿插式的思政教学,也可以就某一思政主题做专题教学。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是重点。教师需要对所教授课程的思政内容与知识内容精准把握,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就课程具体内容、步骤以及方法,专业教师需要集体备课;就某些教学专题,专业教师可以与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循序渐进地进行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思政教学。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建立思政的英语资源库,及时更新资源库。方面学生随时查找资源。
在课中教学阶段,教师教学设计需要将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中。读前环节,教师可以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灵活运用网络资源,激活学生思政知识背景,做好思政内容相关的语言准备,激发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在读中环节中,教师以产出为导向,将阅读技巧训练、知识的讲授与思政阅读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性阅读,建立“思政内容大家谈”的模式,让学生的思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目的。在读后环节中,教学设计强调“产出”。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形成学习成果。
在课后巩固阶段,利用建立的思政资料库,布置学生课外补充阅读,扩展巩固,形成读书笔记,阅读报告等形式多样化的阅读成果。
同时,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开展多种教学评价模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机器自动评分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模式,具体细则,量化指标。课程考核内容充分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多种考核手段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三)、改进学习方法
《英语泛读》思政课程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遵循以产出为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运用智慧教学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辅助以翻转式、任务型等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阅读思政课程融入反思性教学,对于阅读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拍摄课程视频反复研讨,对学习效果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专业阅读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深化教学研讨
有计划有安排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校内专业教师需要集体备课,专业教师可以与思政教师需要就某些教学专题集体备课,对课程进行反思性评价与反馈。同时还可以建立了思政工作室,教师们有计划、有组织地研究探讨相关内容,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讨论活动。
(五)、整合网络资源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有效的《英语泛读》课程思政资料库。例如构建“微媒介”思政实践教育平台。学会“物为我用”,充分利用被学生广泛运用的微博、微信、学习强国等媒介,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世情国情党情,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实现教学信息呈现与教学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协作讨论、促进教师信息反馈和调控。
四、结语
《英语泛读》不仅是一门英语专业课程,也应成为传播优秀中国文化的课程,承担起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为重点的“课程思政”任务,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理论视野、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培养出更多思想素质高、政治觉悟强的高端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政务网.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 2010 - 01 - 29) http: ∥www.moe.gov.cn / s78 /A08 / gjsleft /s5664 /moe1623 /201001 /t20100129_ 88633.html.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9.
[3]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
[4]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1)
[5]薛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2020(20)
作者简介:朱希婧,女,汉族,江苏省泰州市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讲师,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