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林志青
小小的一瓶眼霜,可能只有10~15克重,要价却几百上千至万元不等,远高于一般的面霜,但是“眼霜无用”的说法又不绝于耳。
那么,眼霜真的物有所值吗?这一次我们就来讨论这令人又爱又恨的眼部保养化妆品。
眼霜可以改善眼部问题吗?
首先,到底眼部周围皮肤有什么需求呢?科学研究表明,眼袋、黑眼圈及皱纹是眼部皮肤的三大问题,而眼部护肤产品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去开发设计的。
在化妆品活性物中常见的抗老化成分主要有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衍生物、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等;还有生物技术成份,如乙酰四胜肽-9、乙酰四胜肽-11等;以及植物萃取成分,如海枣种子萃取物、杜沙藻萃取物、冬眠水仙萃取物、火龙果萃取物等。
除此之外,化学家也会利用光线折射的原理或填补如硅弹性体硅粉、硅油或云母粉等物质,让使用者感到立即有效。
年龄或者遗传导致的眼袋、黑眼圈和皮肤松弛问题能否由护肤成分改善,这在行业内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不过,可以确认的是,眼霜可以稍微改善因体液代谢不良所造成的眼部下方水肿,一般是通过添加可以加强局部循环代谢的活性物,如咖啡因、胡椒提取物成分或二肽异戊氨酰色氨酸等成分来实现。
至于眼睑皮肤松弛、眼轮匣肌松弛、眼窝脂肪膨出及脸颊组织下移等导致下眼袋内的脂肪外推,而形成的浮肿外观,这个问题是眼霜产品无法改善的,目前只能利用美容整形技术来改善消除。
黑眼圈成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循环代谢不良;二是色素沉淀。循环代谢不良可能是因为眼睛下方皮肤的静脉循环缓慢,从而产生瘀青现象;色素沉淀所造成的黑眼圈也有许多种,比如长期鼻过敏或其他眼部问题所造成的发炎后的黑色素沉淀,也可能是受到紫外线影响及天生的遗传。
活性成分维生素K1及其与维生素A衍生物搭配使用可以改善因疲劳导致的黑眼圈。一些具有美白效果的成分,如熊果苷、维生素C衍生物或传明酸等可以预防色素沉淀引起的黑眼圈。
对于表浅性的皱纹,眼霜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对其余皱纹则无能为力。
可以说,针对眼部问题,眼霜在一定程度上是确有其功效的。
眼霜与面霜的配方有区别吗?
细心的消费者可能发现,眼霜与面霜的成分表几乎没有太大的分别。但相似并不等于一样,在功效成分的种类以及浓度等细节上,两者还是有不同的。
可以举一个例子予以说明。
某种面霜的成分表如下:乳化剂,油脂蜡,水,熊果甘,维生素A酯,甘油,防腐剂,香料。
某种眼霜的成分表如下:乳化剂,油脂蜡,水,熊果甘,维生素A酯,维生素K1,甘油,防腐剂,香料。
两者就只有“维生素K1”这个成分不同。
眼霜与面霜的配方差异也有可能体现在防腐剂的选用上。有些厂商已经率先在眼霜中采用眼药配方中的防腐剂。像甲醛释放体系的防腐剂容易刺激眼睛,异噻唑啉酮系防腐剂的刺激性也较高,不适合用于驻留性产品。
脸部皮肤大多强调保湿,除皱,缓解色素沉淀,不需要水分代谢及加强血液循环。
透过生理解剖与研究,眼部周围有其特殊结构与生理系统,所以眼部与面部产生的皮肤问题也会不同,对症下“药”正是针对眼部周围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其次,涂抹的部位不同,肤感的要求也不一样,大多数的消费者喜欢眼部化妆品的涂抹感及滋润感稍微厚重些,甚至还要有些微的紧绷感等。
眼部周围的皮肤较薄,又接近眼睛部位,要筛选出有效而不刺激皮肤的成分,需要有责任感的企业花功夫去反复验证,并不是随便调配就能上市。
此外,《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本)》中有“眼部化妆品及口唇等粘膜用化妆品以及婴儿和儿童用化妆品菌落总数不得大于500CFU/mL或500CFU/g,其他化妆品菌落总数不得大于1000CFU/mL或1000CFU/g”的卫生要求。如此看来,眼部化妆品的卫生要求是更高的。
眼霜明明容量比较少,功效又不是十分明显,为什么售价却比一般面霜产品贵出许多呢?
原因之一是眼霜中有些活性物的成本本来就较高,例如维生素A衍生物、维生素K1或2胜肽类成分等,都是成本较高的配方。一般维生素K1和2胜肽成分很少作为面霜的配方。此外,厂商的活性物添加量也是控制成本的关键。
某些营销策略,比如厂商会考虑每卖出多少瓶面霜才可能卖出一罐眼霜,从而将两者的售价作出区隔,这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化妆品不是药品,并不需要保证有效,也没有被强制规范要进行有效性验证,因此市面上的商业宣传天花乱坠,难免让消费者失去信心。
面对玲琅满目的商品,笔者在此无法作出哪个产品更好的结论,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参考前文列举的相关功效成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