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本文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厘清现阶段课程思政改革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团队水平、深挖思政元素、完善教学文件、创新教学方法、培育典型案例、优化考核形式等六方面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打造《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改革精品示范课。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同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确保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逐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1.《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思政简介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主要涵盖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其中,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包括工业机器人发展史、分类特点、性能参数、运动学和动力学、机械结构、传感系统、控制系统和典型应用等内容;工业机器人实践操作包括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离线编程与仿真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编程技能,完成工业机器人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學以项目案例为载体、以数字化课程资源为依托,以课程思政元素为切入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通过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达到协同育人目的。图1所示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关系图。
2.“课程思政”改革存在问题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高。团队教师思政意识不强,对政策理解把控不到位,未能主动融入思政元素,没有营造出浓厚的思政课堂氛围。二是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不够深入。未能真正挖掘出《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蕴含的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无法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三是教学形式手段不够丰富。由于课程思政改革刚刚起步,偏重于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无法真正提炼出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教学形式手段单一,无法为课堂带来思政活力。
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3.1提升“课程思政”团队水平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实现思想价值引领。定期组织团队教师参加思想政治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的培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讨,从思政规划、流程设计、元素挖掘、考核评价、经验交流等方面,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交流,整体提升教师团队思政水平。
3.2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内容
教学团队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教学内容,深挖知识点背后所蕴藏工匠精神、安全理念、核心价值观、团队协作等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巧妙融入理论教学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播、能力养成有机统一,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达到预期效果。
3.3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文件
课程团队通过调研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筛选适于课程教学的思政点,制作教学课件、动画、微课等资源;进一步修订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规范教学流程和手段,突出课程思政教学文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3.4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中,综合运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情景展示等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掘并适时融入思政点,发挥课程思政学生主体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入课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践教学中,通过操作演示和反复练习,夯实实践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清洁生产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敬业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3.5培育“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培育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强化学生思政教育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蒋新松投身工业机器人事业的优秀事迹为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进一步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
3.6优化“课程思政”考核形式
基于结果导向,优化“课程思政”考核形式。过程考核突出学生实践技能、思政品质、职业素养等,将思政育人考核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理论考核侧重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检测和评价,为后续课程标准“课程思政”内容扩充和修订提供依据。2021-2022学年《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期末试卷中,新增“简述焊接工人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如何在日常实践中培育‘大国工匠’精神”等试题。
4.“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取得如下成效。一是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达到协同育人成效;二是完善课程教学文件,完成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打造课程思政标准范本;三是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理论实践双管齐下,激发学生思政热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四是打造精品示范课程,依托国家“双高计划”《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改革项目,从教学设计、手段方式、资源素材、评价考核四个层面进行课程优化,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杨晓慧.课程思政与学校课程管理创新[J].教育研究,2020,41(9).
[2]王志鑫.《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03(06).
[3]周月朋,丁兆明.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主体作用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11).
作者简介:付强(1983-),男,汉族,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教学项目管理。
项目基金:2021年度国家双高“课程思政”教研课题(项目编号:S4C5JYKT-05);2021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编号:S4C5-KC-2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