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传统园区到现代中心: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与城市的空间联动

时间:2024-08-31

石俊 宋洋洋 邱子亿

摘要: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促进文化企业集聚、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园区到现代中心的转变,通过发挥各自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功能定位,与城市空间建设形成了紧密的联动合作发展模式。在空间生产力的作用下,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为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力量,同时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成果融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使文化科技创新成为南京最突出的城市气质和发展驱动力。

关键词:基地;城市;空间联动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打通文化科技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是文化和科技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驱动,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和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加科技自身创新实力与在文化领域的实践应用。截至目前,科技部、中宣部会同相关部门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9年、2021年分四批共认定了85家基地,其中集聚类基地44家,单体类基地41家,基本形成了以文化为内容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产业业态,重点聚焦于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数字出版、文化装备制造、媒体融合、文旅综合服务等方向,构建了集聚类基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单体类基地服务行业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发展格局。更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政府、市场主体等要素的大力支持下,发挥各自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功能定位,与城市空间建设形成了紧密的联动合作发展模式,从最初的粗放式发展的园区到城市中心,基地不仅带动了自身可持续发展潜力,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创新活力。

一、文化和科技基地价值演变

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主要是以集聚类基地为主,主要地依托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四至范围较大,甚至有的基地在规划初期直接将所在地整个行政区域作为基地空间范围,通过功能区与组团发展的模式,开展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从融合方式看,这一阶段基地主要处于单一要素融合阶段;从融合主动性看,文化科技融合处于被动融合阶段;从融合程度看,文化科技融合处于浅层次融合阶段;从融合范围来看,文化科技融合处于区域内部融合阶段。在文化科技创新主体、资源集聚载体、协同创新机制、科研任务形成机制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化体系。基地与城市联动效应并为实现,基地内的文化生态和城市创意生态不匹配。城市应为基地提供的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基地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第三批和第四批基地在认定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融合基础,同时前两批基地也不断探索基地与城市空间协同塑造生态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已认定的文化科技基地作为新基础设施,为带动地方特色经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尤其伴随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发生改变,全球产业链呈现纵向分工链条缩短、横向分工向区域内集聚的趋势”[],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链集群再次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在此背景下,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作为全国标杆级的文化科技集聚区,积极发挥其空间集聚优势,通过开放式创新模式助力技术和资源的互补,共享知识溢出价值,最终实现城市发展与基地创新的双赢。

二、基地与城市空间联动逻辑

近年来,基地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不断尝试通过艺术展览、沙龙等文化活动实现价值衍生,以文化和符号为特征的空间生产模式不断出新。基于此,本文认为一方面,基地的功能在不断演进中,作为媒介主体主动推进文化空间生产,二者在交互作用中共同缔造了新的城市形象,促成了城市认同的新意义。另一方面,文化活动作为一种建构的力量,促成基地作为媒介空间在城市传播中通过文化活动建构开启的交往实践,衍生了新的价值感知。

近年来,***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杭州等城市时都强调城市的转型。城市转型遵循的三个价值关键词:人本性、公共性和协同性。这也成为了基地与城市联动的逻辑所在。第一,是人本逻辑,具体到城市来讲就要以市民为中心,基地获得感是人们对空间文化元素的整合与梳理,是历史文化基因与文化现实的对接,是人民群众在现代社会反复的观念扬弃中重新定位自我与安放情感的重要依据。第二,是公共逻辑,主要是各方主体要充分遵循公共利益,既保护基地作为市场主体的经济效益,也要尊重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的社会利益。第三是文化逻辑,城市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老百姓的便捷感、安全感、获得感、公正感、幸福感,[]基地的文化属性为一种建构的力量,促成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媒介空间在城市传播中通过文化活动建构开启的交往实践,衍生了新的价值感知。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升级与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场馆衍生出新的功能,不仅延伸了体育的范畴,也扩展了体育作为城市发展重要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公共体育场馆不只是一种满足体育锻炼的物理空间,而且成为了人们与空间关系在建构过程中的重要动因,并且肩负了物理空間、建构过程以及关系表达的综合存在。另一方面,公共体育场馆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围层,在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与核心层的创意文化要素相结合,在空间生产作用力下也释放很多文化服务相关功能。

三、案例分析与南京基地发展潜力

2013年,南京市获评第二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基地紧紧依托自身的文化、技术、政策、人才等优势,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园中园”。目前,整个高新区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5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4家。

基地建设之初,依托南京历史和文化特色发展时尚工艺设计产业。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南京云锦研究所、秦淮区晨光1865创意园、栖霞区江苏金箔文化产业园、江宁区方山创意产业园、高淳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基地)为主要载体,以南京云锦研究所、金箔集团、通灵翠钻、晨光雕塑等企业为依托,在传承和保护传统遗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传统工艺美术业的高新技术改造,应用专业软件设计花色、图案、色彩和款式,注入时尚元素,体现南京特色,让工艺产品创意更精更美;合理改造传统工艺,应用最新技术生产工艺产品,满足创意效果要求;注重产品研发、生产、交易、消费的全产业链打造,提升附加值,做大行业规模;利用网络技术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利用新媒体技术改进传播效果,提升产业知名度。借助先进科技手段,让云锦、雨花石、金箔、珠宝首饰、雕塑、陶瓷等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焕发全新光彩。

随着基地自身的不断壮大,南京基地加强以文化为主要体验内容的智慧旅游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开发旅游云平台,建立旅游地理信息库,为智慧旅游奠定信息基础。以游客为中心,不断完善“南京游客助手”项目。依托“智慧南京”和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建设智慧旅游示范区。加快打造南京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移动终端、多媒体信息屏、网站等载体,为游客提供智能、便捷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南京旅游电商平台,深化智慧旅游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应用最新技术手段,让旅游者方便查询旅游信息,便捷到达旅游景点,深入体验旅游文化,满意享受饮食购物,全面提升南京旅游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智慧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智慧城市、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号召。

此外,南京基地还重点发展现代科技、传媒和创意相融合的高端演艺产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应用最新科技,结合一流创意,编排或引进蕴育文化内涵、视觉效果震撼、水平国际一流的大型演艺节目。加强大型数字媒体舞台系统的研发和引进,借助现代声光电和影视特效技术,提高演艺演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依托栖霞区“中国液晶谷”,研发高科技液晶显示、OLED显示、激光显示等新型技术支撑的显示终端。发展高层次演艺中介组织,引入国内外优质演艺资源,推出一批内容健康新颖、应用最新技术,效果美轮美奂的舞台文化艺术精品,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繁荣文化市场,推动南京旅游业发展。

坚持双轮驱动、双向跨界、园区集聚既是基地深度融合的主要方法,也是充分宣传和展示城市品牌形象,彰显文化和科技的品牌价值和发展魅力的关键路径,二者在联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空间是人们对空间文化元素的整合与梳理,是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石俊(1992-),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与战略传播等。宋洋洋(1985-),男,山东济南人,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文化科技创新、创新与技术竞争力等。邱子亿(1989-),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