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后勤网格化管理研究

时间:2024-08-31

谢思琪 吴忠 陈作元 刘旺 林宇 刘勇

摘要:新时期,“双一流”大学建设思想推动现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产生新变化。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有效推进高校后勤组织育人工作,切实发挥高校后勤主要功能成为当下各高校需要深入研究主要课题。对此,高校后勤实施网格化管理至关重要,可以更好满足“双一流”大学工作要求,有力加强高校后勤管理质量与效率。鉴于此,文章立足“双一流”大学建设视角,首先分析落实高校后勤网格化管理必要性,针对传统后勤管理方法存在问题展开论述,最后就如何在新时期有效进行高校后勤网格化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措施。旨在为高校后勤未来管理工作调整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高校后勤;网格化管理;“双一流”大学;应用研究

引言:

“双一流”大学建设思想的推广不光给高校人才教育提出新要求,也给高校后勤部门工作带来新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后勤人员需要尽快调整思想,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推动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传统后勤管理工作存在工作人员主动性差、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限制后勤管理质量提升。而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不光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缺陷,还可以切实推动后勤管理水平加强,促进后勤部门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因此新时期各高校需要密切关注高校后勤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一、“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后勤网格化管理必要性

“双一流”大学建设有效总结了高校办学思想、人才教育以及学科发展内涵,并给高校后勤部门工作质量、发展方向以及服务意识提供思想标准。在落实“双一流”建设环节中,根据高校后勤具体情况,站在学科发展角度,合理引用网格化管理方法有利于重塑传统后勤管理工作价值。

(一)有利于顺应利益格局变化

我国现阶段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与经济收入不断上升,高等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并推动高校内师生利益需求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后勤服务环节由普适性基础保障发展成个性化需求服务。并且,受“双一流”建设影响,各高校对学科布局展开重新规划调整,由此导致校内资源以及利益需求格局发生强烈变化。站在学校内部环境分析,各方利益需求由传统单一分配慢慢进化到多元需求并存新格局。

(二)有利于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换

自党十九大结束至今,***总书记明确强调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高校后勤需要将新时期工作导向调整为精细化服务、品质化服务以及多样化服务,将传统基本保障服务调整成新时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服务。

(三)有利于顺应价值观多样化转变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国内、国外有很多文化借助互联网、图书以及音视频等媒介载体对我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产生影响,导致社会发展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社会思想多样化以及文化多层次发展局面,而大量教师与学生作为高校后勤主要服务人群,其需求与权利意识在此影响下充分觉醒,开始对后勤服务提出个性化、精细化需求。

(四)有利于顺应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在高校中充斥着不同年龄范围、文化素养、地区种族、政治面貌以及宗教信仰群体。后勤部门是高校必不可少的主体单位,也是稳定思想主要阵地,作为高校基层管理部门,其具有政治特殊性,因此要有力凸显自身个性特色。在“双一流”建设环节中,加大力度维护党群关系,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新思想、新路径。

二、传统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后勤管理在高校整体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因为部分制度没有深度落实,因此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缺陷。如,后勤管理机制陈旧、效率不高;管理思想传统;缺乏管理评价体系以及缺乏专业人才体系等。上述问题严重制约高校后勤工作管理质量,并且与“双一流”大学建设理念背道而驰,需要尽快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一)后勤管理机制陈旧

后勤部门是帮助学校落实“双一流”建设基础保障部门,给高校教学研究、协作交流以及育人树德等环节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为校内师生提供高质量服务。在理论方面,高校师生需求具有较高服务价值,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处在信息交流尾端,致使后勤部分工作落脚点并不是校内师生现实所需,导致服务主体与客体需求、服务发生错位。当前,信息接收环节通常根据自上而下逐层传递方式实施处理,工作呈现出碎片化、行政化状态,不利于服务落实时效性,现实问题不能获得高效、精准传递,也不能及时进行解决。使得各种矛盾问题长时间搁置,出现管理工作盲区,严重影响后勤部门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权威性。

(二)后勤管理思想传统

受到高校后勤工作行政化影响,后勤服务始终局限在表层,没有深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制于后勤工作特殊性以及长时间形成的工作习惯与思维定式,给新时期后勤工作创新方法、调动工作活力以及开拓管理新思维等造成思想阻碍。对于更好为教学研究服务、发挥育人功能等工作创新性不足,致使后勤部门出现劳动生产率和现实成本消耗不均衡现象。

(三)缺乏后勤管理统一评价体系

当前高校内后勤工作评价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状态,例如食堂评价、公寓评价等指标均是单独设置,缺少一套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统一评价体系,在评价管理过程中,注重由上而下主观性指标考察,对于横向服务对象参与度缺乏重视,形式主义问题严重。导致后勤综合评价指标缺乏真实性,不能切实调动工作人員积极性,当下需要大力加强工作效能。

(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高校后勤自进行社会化改革后,很多高校开始执行劳动工聘用制度,人员配置趋向市场化。大多数身处农村地区人员在没接受专业培训情况下直接进入城市,从事后勤、行政等基础性工作。聘用上述人员从事一线劳动工作并让其加入后勤行业经济活动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劳动成本,但是这些人员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良莠不齐,很难保证自身工作质量与工作需求相一致。另外,当前高校后勤部门人员薪资待遇根据国家行政单位工资标准下发,难以吸引高素质、高能力专业人才,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成为限制高校后勤工作水平重要因素。

三、“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后勤网格化管理落实策略

通过在后勤工作中使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可有力实现高校后勤扁平化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为良好解决高校后勤工作中不足,更好满足“双一流”大学建设需求,积极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

(一)构建网格化管理要素系统

高校领导部门与后勤管理部门要加强思想认识,组建专门管理机构,对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考查,同时提升人力资源与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应对合作管理中出现的危机,为网格化管理稳定推进提供保障。并且,要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体系,清楚划分各部门与各人员工作职责。严格遵守各项管理条例与举措,保证各项管理任务具备理论依据。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与GPS相结合方式,科学划分高校后勤单元网格,同时关注计算机技术与数字技术应用,收集不同单元格内有效数据信息。其次,对各个单元格统一编码,再录入网格数字管理平台,指派专门人员进行实时关注,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

(二)构建网格化管理工作系统

首先,要理清管理工作系统。此系统包含后勤网格化管理主体、指挥部门、后勤机构、监控部门、网格化管理信息综合系统、后勤工作服务中心、网格监督员以及专项小组等构成要素。参考城市网格化管理,组建指挥与监督并行管理机制,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中间平台,以工作服务中心与专项小组为落实主体,开展网格化管理。其次,约束管理工作流程。坚持多方合作、师生共同参与以及党政引导原则,建立围绕校领导、多方联动网格化管理团队,积极创设网格化管理制度方针,并且努力协调各部门合作环节矛盾纠纷。后勤部门成立网格监控指挥中心,构建网格化管理数字信息综合平台与后勤服务中心。网格监督员或师生在找出问题后可以利用平台或服务中心及时向上反馈;指挥中心上报给上层部门并指派专人实施处理,借助数字信息平台及时汇报情况;网格监督员对问题处理情况实时跟踪,监控中心结合规章制度、量化标准等对问题解决反馈意见加以评价。

(三)构建网格化管理标准系统

必须确定科学管理标准,结合后勤部门工作标准,根据相关理论依据以及技术规范,制定科学性、可量化网格化管理标准。结合高校后勤工作目标,参考相应量化标准体系,合理制定标准实施精细化办法。有机结合量化标准以及实施办法,组建具有后勤工作特色和较强可行性的自主知识产权量化标准体系,并且科学使用标准,针对网格化管理中技术研发、信息采集以及内容编码等环节,必须按照国家统一下达标准推进。

(四)构建网格化管理考评系统

依托信息化建设,组建起一个包含高校后勤全体服务人群的综合管理信息库。通过层次分析方法明确考核评价权重,將考核评价工作指标量化,明确各指标权重,同时通过大数据加以分析,推动考评环节得以稳定、顺利落实。科学设置考核标准与权重,考核指标主要包含总体目标、管理职责、财务指标、物价情况、工作满意度、基础保障服务以及后勤环境等。另外,还需要科学设置每项指标权重,充分掌握后勤网格化管理效果,同时对其中不足及时调整,推动高校后勤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切实增强。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自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不断加强教育事业改革,当下,“双一流”大学建设已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带来新局面。后勤部门是学校内部不可缺少主要部门之一,后勤服务更是高等教育工作中重要内容,在深层落实教育改革环节中,立足专业服务、精细管理以及品质生产目标,依托为学科建设服务、为教学研究服务的工作方向,利用符合高校后勤实际情况的网格化体系构建,集中内涵建设,努力提升服务品质,帮助学校成为一流技术应用型高校,充分发挥后勤部门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刘秀国,王梦宾,李静松,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育人理念落实及后勤建设提升路径分析——以天津大学后勤“暖心空间”建设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21(09):16-18.

[2]饶灿.“双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高校后勤育人功能路径探究[J].经济师,2021(09):165-166.

[3]臧晟鹏.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的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人员水平提升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2):107-109.

[4]坚守初心使命深化后勤改革扎实推进一流大学后勤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后勤处[J].高校后勤研究,2020(02):1.

[5]苗茁.“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后勤网格化管理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9(09):28.

[6]吴通苗.“双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高校后勤发展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8(11):5-7.

[7]张立忠,杨民.深入理解双一流大学内涵,辩证地做好基层学院行政工作[J].现代交际,2018(14):142-143.

[8]宋亚军,安建强.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一流高校后勤建设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2):148-150.

[9]饶灿.“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后勤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J].经济师,2018(05):74-76.

项目编号:2019XJ62-南宁学院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的后勤工作规范初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