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美育之花盛开在小学语文课堂

时间:2024-08-31

贺国流

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之下,语文这一学科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并起到基础科学作用,对学生的认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加强他们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教師要明确,提高小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也要加强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指引。对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利用多元化的方法,为学生们营造有效的美育环境,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增强对美的认知。在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美的文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全面渗透美育,指引学生发现美,鉴别生活中的道德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意义

美属于一种主观上的体会,并不是天生就有,需要随着成长而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们感悟文章,以及生活中的美。学生在拥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后,就能自行赏析美,可正确辨别事物的美丑,进而学会去创造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而是从课上延伸至课下,从学习到生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体会美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好处

1. 增强学生的审美

美育教育非常适宜和语文内容进行融合。小学语文内容十分丰富,将其和美育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2. 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育需要一个载体去传递思想,而这正与小学语文相适宜。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非常需要提升审美情操。通过丰富的美育知识,他们能得到心灵的升华,更好地去面对在学习中的困难。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今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之下,需要教师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这就更有利于教师加强互动的应用,创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

小学语文美育渗透方式

1. 深入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美育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如今的教育愈来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本对比过去,在质量上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设计更加科学,内容愈加丰富,内含着很多的美育思想。基于此背景,教师应充分掌握文本,从多个方面挖掘其中的美育思想。例如在文本中有很多的插图,可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审美。此外,文本中的内容都是精心筛选后的佳作,可为学生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加强他们的审美水平。

例如,在学习《江南》这一章节的时候,此节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这首民歌的含义,从诗歌中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景,帮助他们逐渐形成对自然的热爱情感。教师在正式教学的时候,可先让学生们鉴赏其中的插图,再指引他们尝试做出描述,然后和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展开深入学习。如此一来,使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观察描述文本插图的习惯,以及对优美语言的鉴赏能力。采取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极大了活跃了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增强其审美水平。

2.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丰富教学的美育思想

自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可为教师提供极为丰富的资源,拓展教学素材,使学生们改变对语文枯燥的看法,进入绚烂的语文世界中。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还会逐渐打开自身的认知视野,体会到快乐,进而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这样的方式,可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渗透美育思想,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加强他们的审美意识。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时,此节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生字词,感受傣族对泼水节的重视,熟悉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过程,品味他们之间的情感。教师可在教学之前的一段时间,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们呈现相关的图片。因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应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可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图像和文本的结合,既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还会促使学生发现此节知识的文化魅力,享受到美的体验,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加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3. 进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虽然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完全打开,但是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可塑性极强,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期望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但是在过去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讲解文本中的知识,学生也只能选择被动接受,主观性并没有发挥出来,时常会感到乏味,严重时还会产生抵触心理,长此以往,不仅会阻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效果也令人不满意。为解决上述这一情况,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并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4. 通过情感朗读,指引学生体会美

在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教学中都需要教师的语言输出,语言状态的不同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换一种说法,教师在讲授同一篇课文的时候,语言的曼妙或豪迈,会为学生带来不同凡响的美的感受。而教师的语言如果生硬,缺少美感,学生就会乏味,提不起兴趣。对此,教师应注重语言输出的方法,这是渗透美育最为有效的措施。教师在开展语篇教学的时候,应通过带有情感的朗读,让学生在教师变化的语音中体会其中的美。

例如,教师在教学《观潮》的时候,就应结合文章内容的变化,进行朗读语调的变化,使情感搭乘朗读的东风宣泄而出。教师在朗读文章第一段的时候,应在天下奇观加重声调,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在朗读第二段的时候,应放平语气,舒缓语调;而在朗读第三、四段的时候,应读出人群的沸腾,以及白马飞奔而来的气势;到最后一段,教师的语音也应随着钱塘江的平静趋于平静。这样一来,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学生们的情绪也会随着教师的高昂而激动,随着教师的低沉而平静,从而在语音的转换中,深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美,感受语言艺术的美。

5. 创建情境,指引学生欣赏美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佳作,而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打开,形象能力较弱,若是没有教师的指引,就无法发现文章中的美,更别说欣赏美。对此,教师在渗透美育的时候,应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情境,带领他们进入到其中,从而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的时候,教师就可借助电子白板为学生们呈现出庐山的面貌,让学生想象自身在云雾中的感觉,再通过电子白板的功能,从远、近等不同角度展现庐山面貌,然后再指引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为庐山题诗一首。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都感觉到了奇妙,当他们在思考怎样题诗的时候,教师再用电子白板将《题西林壁》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他们一定会被此诗的后两句所感染。这样一来,教师不用过于强调古诗的美,学生们就能轻松地欣赏到美。

6. 指引学生感知生活

因小学生年龄段的特征,他们对美的认知大多来自自身的生活体验,所以,只有以学生们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渗透美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充分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的时候,应从多个角度去增强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促使其在写作等实践活动中学会欣赏美,进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落实美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内容时,作者以自己的视角为学生们呈现出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画面,表达了对新中国的赞美,这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可开展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探索春节的内涵。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再为其布置相应的任务,有的小组负责写春联,还有的小组负责剪窗纸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用电子白板为学生们播放《恭喜发财》等音乐,创设出欢快的氛围。如此一来,就可使学生们逐渐发现生活中的美,激起他们每个人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全面渗透美育,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开展语文美育活动的时候,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