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二年级识字教学

时间:2024-08-31

何兴国

汉字是构成语篇、句子、词语的基础单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是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与工具。并且汉字具备一定的跨时空性和集情、意、形于一体的独特审美意蕴,具备传递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功能。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者在识字教学中必须以统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为准则,兼顾文化意趣的渗透和字词结构的讲解,助力小学生有效识记汉字,充分领略汉字之美及其文化意趣。

一、识字教学之于小学语文的必要性

1. 识字是当代人谋生的必要条件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的网络化、便捷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汉字具备语法修辞简洁、变化少、发音较简单、常用字少等特征,具备简洁、成熟的文字系统。汉字的表意性使其便于联想,汉字的联想性彰显了其丰富的网络化资源,表明汉字是“思维网络型文字”,是左右脑并用的文字。因此,文盲或识字量较少、无法顺利表达思想、无法有序阅读的人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识字是当代人在社会中谋生的必要先决条件。识字教育可提高社会竞争力,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识字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识字教育质量,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识字是文化认同的开端

汉字是最完整的象形文字系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融汇了中华大地多民族的智慧与文化,数千年的继承与发展,使汉字具备了强大的文化包容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因此,汉字的学习可引领小学生领略汉语文化中繁体字与方言的文化表现功能,推动汉语的继承与发展;可凭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强化其民族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感。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

识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育者对识字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持续提升,积极创新识字教育模式,改善识字教育的弊端,提高识字教育质量。但受教育环境、时代发展、教育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小学语文识字教育中仍旧存在诸多缺陷,干扰着识字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1. 教育思维问题

汉字教学的标准在于“义、形、音”,即汉字含义学习、汉字书写学习、汉字拼音学习。但受传统教育思维与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育者过度压缩识字教育时间,致使教育呈现出强烈的功利性;从而无法指引小学生具体全面地探索汉字的义、形、音,无法引领小学生领略汉字的文化意蕴和审美韵味,致使小学生无法迅速有效识记汉字,极易干扰识字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 “生本思想”的落实有待深化

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要求教育者以小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组织教育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全面落实“生本思想”。但就教育现状而言,部分教育者缺乏对最新教育政策和教育思想的关注,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小学生的实际诉求、个体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活动中无法凸显其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其探究热情,无法全面满足其学习诉求,影响其学习效率。

3. 识字教育方式单调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语文教育诉求。部分教育者在识字教学中缺乏以教学内容为参考,灵活变化教学模式的意识,主要以传统识字方式引领小学生学习汉字。但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小学生若缺乏良好的识记习惯,极易迅速忘记所识记的汉字。部分教育者在识字教学中,忽视了现实生活与识字教学的有机结合,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识记陌生字词,致使小学生极易忘记所学汉字,且欠缺灵活运用汉字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1. 追根溯源,领略汉字之意象美

追根溯源识字法是一种要求教育者深度探究汉字字形的演变规律,并以其为基础,借助视频、板书等形象直观的展现方式,引领小学生认识汉字的字形演变方式,助力其深度掌握汉字“音、形、义”的教育办法。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以以汉字的基础造字办法为重点,借助联想、想象等方式诠释汉字字形的演变,融入字理,引领小学生探究汉字的前世今生,从源头认识汉字,从而提高识字教育效率。以“场景歌”为例,教育者可深度探索“号”“铜”“队”“翠”“孔”“园”“稻”“帆”“舰”“军”“艘”“滩”等生字的演变过程,在课堂活动中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其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书写方式,并与现代简体字形成对比,指引学生领略汉字的美学意蕴。之后,教育者可打乱汉字及图片排序,以“找一找”或“连线”游戏的形式,联系生字的现代简体写法及各种繁体写法,并指引学生阐述理由,助力其构建现代字与象形字的联系,掌握象形字的特征,了解每个汉字的意义、读音、正确书写方式,领略汉字美学韵味和文化意蕴,提高学生的识字热情、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2. 借助游戏教育法,引发其识字兴趣

英国教育家卡罗琳·本恩曾明确指出:“小孩子的工作是游戏,游戏过程可循序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同时,游戏是其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极易被兴趣、情绪支配,极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识字教学是一种简单、无趣,但需要重复、强化记忆的学习过程。因此,教育者组织识字教学,需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个体差异性为参考,借助灵活有趣的游戏活动,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助力其深度记忆汉字。

3. 有机结合朗读与识字,培育小学生语感

有感情、顺畅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小学各阶段学生的共同要求。因此,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小学语文教育者可有机结合朗读与识字,以文章特点为依据,设置差异性的朗读要求,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助力其记忆和理解生字,同时领略文章的情感。以《彩色的梦》为例,文本体裁是诗歌,且包含诸多生字。比如:“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其中“盒”“聊”是生字;“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其中“叮咛”是生字。在课堂活动中,教育者可有感情、流利、准确地朗读诗歌,要求小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了解生字的准确读音,并以朗读诉求为依据,指引其以自主朗读、小组朗读、班级朗读等形式反复朗读诗歌,助力其结合语境掌握字音、字义、字形,同时在朗读过程中积累语感、提高识字效率。

4. 有机结合识字与阅读,巩固识字教学效果

小学生普遍具备爱表现、爱听童话故事的特征,因此,教育者可通过朗读比赛、故事会等活动,指引小学生向同学分享喜欢的故事,并提前通过查字典、猜字、请教他人等方式认识故事中的生字,巩固记忆故事中的“熟字”,提高識字的趣味性和效率。以《寓言二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教育者可以以朗读比赛的方式,助力小学生深度记忆文中的生字;以故事会的形式,指引小学生阅读各种寓言故事,认识寓言故事中的生字,深度记忆寓言故事中的“熟字”及其字义,从而拓宽其视野,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识字成果。此外,在故事会中,教育者可指引小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解决生字问题,培育其合作意识,助力其领略识字乐趣,提高其识字热情。

识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内容,是小学生各学科学习发展的基本保障,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修养。因此,在新的教育态势下,小学语文教育者应以时代教育诉求为依据,结合时代教育发展趋势、新型教育思想、先进教育模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坚持创新、优化识字教育模式,推动识字教育的多元化、趣味化发展,从而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推动其全面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