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峰艳 刘静 孙甜甜 王芳
海和船是青岛的城市符号。住在青岛的孩子可以时常去海边漫步,更有机会坐上船去游览、观赏美景,感知船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在“我家住在大海边”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毫无意外地对造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搭建区、教室空地上,用小木床、桌子和椅子建起了“船”,玩起了和船有关的各种游戏。但是,很快孩子们就不愿意继续玩这个游戏了,因为他们觉得,假船不能入水航行,不好玩!幼儿园有一个大大的水池,他们想要造一艘真船在水上航行,觉得那样才有意思。
不过,造船可是一件富有挑战的大事,单靠个人或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感兴趣的孩子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成立了“造船工程队”,一起讨论造船计划,开启了造船的探索之旅。因为是好朋友一起造船,所以孩子们为他们的船起名为“朋友船”。
设计大家都想要的船
造一艘什么样的船呢?孩子们首先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船。
悦航:“船头高一点,显得雄伟壮观。”
漪漪:“我喜欢铺着蓝色坐垫的公主船。”
诺诺:“我想用小矿泉水瓶做船的围栏,防止船沉下去。”
虽然每艘船都很有特色,但时间、精力有限,大家只能合作造一艘船。怎么办呢?老师发现班级讨论进入了僵局,就带着孩子们看视频、观察图片,完整地分析了船的结构特点。孩子们在此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意见其实并不矛盾,组合在一起,就是大家都想要的船了:船头高高的,有蓝色坐垫,还可以用矿泉水瓶做四周围栏。
于是,孩子们又一起设计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船。
寻找合适的造船材料
孩子们约好分头收集材料,有的从幼儿园里找,有的从家里带,最后收集到的材料有木头、纸壳、轮胎、竹竿、树枝、矿泉水瓶、泡沫、PVC管等。孩子们知道,船在水里航行,一定要浮起来才行。那这些材料到底适不适合呢?
先猜想——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对材料是否合适做出了自己的猜想。
考虑到材料的重量:“木头太重了会沉下去。”
考虑到材质:“轮胎漂不起来。”“泡沫泡水会碎掉。”“塑料筐子会漏水。”……
考虑到大小:“小的矿泉水瓶最容易漂起来吧。”……
再验证——
孩子们将各种材料放在水池里,一一试验其沉浮特点、防水性等,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悦航:“木头是可以漂起来的,不过用木头做船太难了。”
诺诺:“水池浮力太小了,轮胎沉下去了。”
皓轩:“泡沫泡水虽然没有碎掉,但不够结实。”
超超:“塑料盆空間太小,坐上去会翻掉。“
诺诺:“我认为塑料桶和瓶子的浮力最好了,我们一起用它们来做船吧?”
大家一致同意诺诺的想法。那么,用什么样的瓶子做船合适?孩子们把收集来的瓶子进行分类,发现:大白桶很平整、厚实,适合做船的底部;洗衣液桶大小中等、材质很硬、带把手,适合做船后面的围栏;矿泉水瓶体积小、材质偏软、需要多层叠加使用,适合做船两边的围栏;大桶水瓶子高度高、材质很硬,适合做船头。
制作“朋友船”
1.第一次造船
孩子们带着收集来的桶、瓶来到水池边,迫不及待地开始粘船体。大家兴奋地扯着胶带胡乱地粘。诺诺说:“这里有缝需要粘!”一块不长不短的胶带剪下来粘上了。皓轩说:“哎哎,这里也有缝,会漏水。”马上有人用一块小胶带堵住了缝……孩子们东一块西一块,跟补补丁似的。才过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兴奋地告诉老师:“船粘好了!”
教师:“哦,船这么快就做好了,那咱们抬进水池看一看它结不结实。”
孩子们高兴地一起去抬船。
诺诺:“哎呀,我这边桶掉了!”
悦航:“哎,我这边胶带松了!”
赛赛:“我这边都没有胶带!”
教师:“为什么这个船不能抬起来移动呢?”
孩子们开始思考原因,左看看右翻翻,找到了问题所在。
“有的地方没粘好胶带。”
“在使用胶带的时候,胶带总是粘到一起,所以船没粘结实。”
“瓶子粘得不整齐,一抬就掉下来了。”
教师:“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再来试一试吧!”
2.第二次造船
孩子们吸取了之前的失败经验,在用白色大方桶做船底的时候,他们一个人负责扶着,一个人负责缠绕胶带,另一个人负责拍打胶带使其粘得更牢固。大家齐心合力地完成了船底的组合,船底结实牢固,也不散架了。
超超:“光有船底还不行的,两边没有船身人会掉下去的。”
漪漪:“船身也要很结实的桶才行。”
赛赛:“我觉得这个蓝色大桶太软了。”
祥祥:“对啊,蓝色大桶轻轻一压就扁了,不行啊!”
孩子们决定用材质较硬、易操作的小矿泉水瓶做船身。可是在粘小瓶子的时候又出现底部不平、船身有高有低的问题。
悦航:“大家自己粘自己的瓶子,排不整齐。”
超超:“那我们还是互相帮助吧,我扶着,皓轩你来粘胶带。”
孩子们迁移了制作白色大方桶船底的合作方法,很快粘好了船身。
3.组装船底和船身
孩子们粘完船身,意外地发现,搬动船的时候会往外掉小矿泉水瓶子。“我们的胶带粘得太少了吧?”“我们的瓶子大小不一样。”“应该缠绕着再粘一遍就不会掉了。”“好吧,再来整体缠一遍吧。”
4.翻滚着缠
整艘船需要翻滚着才能缠绕住胶带,孩子们一开始组合不好,不是船歪了,就是船翻了。
超超:“船立起来的时候就歪了。”
漪漪:“用椅子夹住吧。”
超超:“不行,船要抬起来翻转才能粘胶带,椅子不方便。”
悦航:“那我来负责扶着下面的船底。”
皓轩:“我来拉住上面的船身。”
赛赛、漪漪:“我俩负责船尾。”
超超:“我负责船头。”
因为船体比较重,孩子们还邀请了老师参与。大家喊着口号:“抬!拉!推!翻!”船身和船帮牢固地粘在一起啦!
装饰“朋友船”
“朋友船”造好以后,孩子们围着集体共同完成的成果欣赏,产生了进一步装饰的愿望。
悦航:“我们国家的神舟十二号上面有国旗,我们也插上一面国旗吧!”
漪漪:“放上蓝色的公主坐垫会很舒服啊!”
诺诺:“高高的船帆太雄伟壮观了!”
孩子们发现自己的愿望都能在集体合作中得以体现,实在是太开心了!
专家点评
1.“造一艘能下水的真船”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组成团队,合作造一艘“朋友船”。在此案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每个孩子的自主行动,更看到了他们为了达成共同目标的不断努力,如一起制订计划、收集材料,设计大家都喜欢的船,共同制作船底和船身,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等等。这里面有默契,也有争论,“朋友船”带给了孩子们真实的合作学习的机会和经验。
2.孩子们在造船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挑战,比如船底不牢固、船身和船帮无法紧紧地绑在一起、一抬就散架……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寻求适宜的解决办法。他们先是进行判断分析(如粘得不整齐,大桶太软),然后集体讨论,选出最优解决方案(如用椅子夹住不行,要翻滚着缠),接着付诸行动(分别负责船头、船身、船尾,并请老师帮忙抬)……这些行为展现出幼儿作为主动学习者的积极情感态度、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水平。
3.特别有趣的是,孩子们因为觉得“假船不好玩”产生了造“真船”的想法,最后真的造出了可以在水池里航行的“真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就感满满。大班的孩子渴望进行有挑战性的深度探究,而不是简单地做做玩玩,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失败和犯错,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幼儿抱有合理的期望,学会耐心等待。游戏中,当幼儿多次粘合船身围栏失败时,教师一直在旁边观察、鼓励、出謀划策。正是这种“等待”,给予了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多次去尝试和摸索,成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信任、包容、欣赏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探究,允许他们失败和犯错,鼓励他们在试误中成长,是本案例的重要特点之一。
本文是2019年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项目《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库建设》(SDYAL19050)、2021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学前教育课程与教材研究》(SDYKC21077)的阶段性研究结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