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影子的秘密

时间:2024-08-31

黎美红

项目教学活动“影子的秘密”源于大三班的孩子们在玩踩影子的游戏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与疑问。孩子们能自己提出问题,让大三班的老师对项目的推进很有信心。虽然老师们看起来似乎知道如何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取舍,但是当作为教学管理者的我看着展示在墙上的问题时,不由地提出疑问:“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问题?核心价值是什么?它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老师们回答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并让他们自主投票,进而得到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影子会发生变化吗、影子怎样计算时间、影子游戏有哪些、怎么样变出我想要的影子。

接下来,老师们又开始设计项目的推进路线,预设了最后一阶段的活动,即举办一场有趣的影子秀。看起来,教师选择的这四个问题既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兴趣,也能让项目走向教师预设的最终活动。

基于教师的设计,孩子们开始每天在不同的时间点、在同一个地点,用身体和松鼠玩偶作为模型来测量影子,感受影子与时间变化的关系。但项目很快推进不下去了,因为连续几天的台风天气阻碍了孩子们对影子进行测量。

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投票决定的问题,就可以作为项目教学活动深入的线索吗?管理者抓住了这个关键点,在接下来的一次教研活动中,继续对该班教师进行提问。老师们始终强调,让儿童自己选择问题就是看见儿童,坚持“看见儿童”的教育观就应该将项目的推动权完全交给儿童。作为教学管理者,我们发现,老师们对于项目活动的核心价值是模糊的,正是因为这种模糊才会导致教师在筛选问题时缺乏专业决策。这也是生成活动中比较容易发生的普遍性问题,教师的专业决策和项目活动的走向完全被儿童带跑。

作为教学管理者,我们应引导老师们明晰项目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个阶段,我没有直接和老师们讨论“哪个问题應该保留、哪个问题应该舍弃”,而是引导教师先把孩子们的问题进行罗列,再归纳出形状、颜色、玩法、空间变化、应用、其他等类别,以便深入思考并梳理出这些问题的逻辑线索。

梳理完问题后,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是孩子自己选择的问题往往是封闭式的,不能引发其深入探究。接着,自然得出结论:在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应该有价值判断,并将幼儿的问题进行转换,拓展幼儿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例如,将“影子会发生变化么”转变为“影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帮助幼儿获得了事实性知识,而且能引发幼儿更多的探索。

当把这三个关于空间变换的问题归为一类后,老师们又一次发现“能让影子消失吗”是一个很好的、但之前被教师忽略掉的驱动型问题——儿童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思考影子从哪里来、什么时候产生,进而还会探究影子形状、位置的变换规律。虽然这个问题不是幼儿投票选择出的,但它仍可能是大部分幼儿感兴趣的、且具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帮助幼儿围绕这一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研究。

因循“概念性问题”的逻辑,我引导教师从不同类别的问题中继续深挖问题的迭代关系,判断问题的价值。教师依然在基于儿童的问题引发儿童的学习,不过比过去更重视加入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决策,强调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同时对探究路线进行巧妙设计。这样既有教师的专业决策,又保留了儿童的声音;既能推动儿童开展深度学习,也让儿童和成人共创知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