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善用吉德林法则 助推幼儿科学进餐

时间:2024-08-31

邵利君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只有先认清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这种观点在管理学上被称为吉德林法则。案例中所描述的幼儿“就餐过程拖沓,耗时长”的问题在我园也曾困扰过很多一线教师,近两年来我们尝试运用吉德林法则来解决这个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定点观察和家访等途径广泛收集存在“就餐过程拖沓,耗时长”问题的幼儿进餐时的典型表现、教师及家长的处理方式等信息,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梳理、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通過表格,我们由表及里地找出问题的根源,为我们下一步制定有效措施指明了方向。

“一会一课”获家长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家长不正确的观念及做法是导致“幼儿就餐过程拖沓、耗时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园通过一会一课对家长进行引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1.定期家长会——帮助家长更新观念

家长会是家园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会上,我们不仅多次邀请妇幼保健医院儿保科的专家到园为家长进行“幼儿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讲座,让家长认识到就餐时间过长的危害以及科学饮食的正确做法,家园在教育上“统一战线”;还会用视频和照片等方式记录幼儿自主取餐、轮流报餐的精彩瞬间,让家长直观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从而更愿意支持我们的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2.小儿推拿课——帮助家长学本领

一些幼儿食欲不振是因为脾胃虚弱。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保健品却越补越虚,有的家长自学推拿但手法不专业。为了帮助这部分幼儿,我们邀请了妇幼保健医院儿保科的孙主任开设了线上课堂,定期为家长普及“看舌苔辨积食”“捏脊健脾胃”“疏肝健脾推拿”等实用宝典,指导家长调理幼儿脾胃,增强幼儿食欲,深受家长欢迎。

“三研”促幼儿发展

相同的理念、共同的目标让家园心连心,由园领导、教师、家长组成的三位一体教研组应运而生。教研活动中我们分别对幼儿进餐环节、进餐能力、进餐内容进行了研讨。

1.一研改进就餐环节

为了创设良好进餐氛围、提高幼儿的进餐兴趣,通过研讨我们将进餐的过程调整为“备—取—评”三大环节。备是指每次进餐前保育教师换好服装,配班教师播放轻音乐,主班教师组织幼儿轮流报餐,充分做好餐前准备。取是指尊重幼儿在“饭量”上的个体差异,把“一刀切”的教师分餐变为幼儿自主取餐。小班从尝试自主取水果开始,逐步过渡到自主取点心、主食、炒菜、汤菜;中大班则全面实现自主取餐,让饭量小的孩子也能体验到“吃得快、吃多份”的喜悦。评是指幼儿轮流做值日小班长,每次餐后对各组幼儿进餐时的卫生、进餐秩序等进行点评。进餐环节的改进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更多考虑幼儿的需求与体验,让幼儿能够好好进餐。

2.二研提升进餐能力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都可以通过游戏获得。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来提升幼儿的进餐能力。比如,针对幼儿“咀嚼能力差”的问题,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和幼儿一起玩“舔酸奶”的游戏:在每个人嘴唇上方间隔点几滴酸奶,对着镜子,比比谁先把酸奶舔干净,以锻炼口腔肌肉控制舌头上抬的能力;针对幼儿“餐具使用不熟练”的问题,我们在生活区投放了“喂喂小动物”“小刺猬运果子”等能够锻炼幼儿捏、夹、舀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手部小肌肉群,促进精细化动作发展。

3.三研进餐内容

幼儿挑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不喜欢颜色,比如茄子;有的是不喜欢口感,比如豆芽;有的是不喜欢味道,比如豆腐。于是,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生豆芽”“种土豆”“磨豆腐”等实践活动。例如在“做豆腐”实践中,孩子们亲自拣豆、泡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豆腐做好后,孩子们用两只小手小心地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认真地闻闻气味,细细地品尝味道,倍感珍惜。实践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制作豆腐的不容易,更对豆腐产生了喜爱之情,进餐时再遇到豆腐便不再排斥,挑食问题迎刃而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