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八封神秘来信

时间:2024-08-31

陈颖颖

作为园里的美术教师,在工作中我可以接触到全园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每天都和小朋友们进行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但是有关美术欣赏的活动,不论是集体的还是小组形式的,一直以来我都很少触及。一方面孩子的兴趣不容易被提升起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作品,根据画面内容对幼儿进行提问;另一方面活动过程很程式化,看——说——画,这样的欣赏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关键是孩子们也觉得没意思。只有幼儿有兴趣,活动才会有往下进行、往外延伸、走入幼儿心里的可能性。那么,怎样把提升幼儿兴趣,增加活动的趣味作为开门利器,让幼儿主动地参与进来呢?

我选择了中四班作为我美术欣赏活动的“实验班”。怎样能快速融入中四班呢?隔壁班门口的小邮箱启发了我。何不当个送信的神秘人?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下午,作为中四班的“新老师”,我带去了我的见面礼——神秘邮箱,神秘人给中四班的小朋友带来了最神秘的礼物。这个小邮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邮箱里的信件更是让他们充满了好奇,把他们一下子就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我也很自然地走进了中四班孩子们的世界。

第一封神秘来信

中四班的小朋友:

你们好!我来自神秘邮箱,是一封神秘来信。这封神秘来信只属于你们中四班的小朋友。神秘信箱可以发出信件,也可以接收信件。我会写信告诉你们很多很多秘密,如果你们有秘密告诉我,也可以来信哦。你们知道幼儿园里有个神秘宝盒吗?你们知道在哪里吗?能找到吗?

一个神秘人

这封信的作用不言而喻,要引导幼儿认识我、接受我这个外来的老师,还要引出寻找宝盒、阐明神秘邮箱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保持足够的神秘感,不能生硬地把三位与孩子们生活没有任何交集的大师及其作品呈现在他们面前。当然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吸引幼儿,为后面的欣赏活动做铺垫。跟随神秘信件的提示,我和幼儿开始在户外寻找神秘宝盒。

十几分钟的探险,我们几乎踏遍了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终于,在操场角落的一棵大树后面发现了神秘宝盒,宝盒里还有一封信——关于三位画家的简单信息介绍和作品。不用我多引导,孩子们就主动研究起来,不但要求我帮着读信,还问了好多问题:她是谁?她的表情怎么有点吓人?这是谁画的画?……我尽可能把枯燥无味的人物介绍说得更有意思一些,就这样,孩子们进入了三位大师的世界。

看到大师们的照片和作品,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于是就有了孩子们心中的这三位大师——帅帅的蒙德里安、波洛克和怪婆婆草间弥生。“奇怪”是大部分幼儿在表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奇怪在哪里呢?他们这样描述草间弥生:“这个奶奶真吓人。”“他有胡子,有点帅”是在说蒙德里安,“他在思考”是在描述波洛克。“全是圆圈”“有很漂亮的颜色”“怎么都是方形的”“像马路”“像迷宫”“有点乱七八糟的”……孩子们用稚嫩的言语表达着他们对大师及其作品最直观的感受。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首先是被吸引,其次是感知,繼而用语言、肢体动作甚至表情表达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此时,孩子们的主动表达就是他们感兴趣的最好体现。活动结束后,我把孩子们寻找到的这些资料放在了美工区的桌子上,他们可以随时翻看。第二封信的内容也在我心里有了雏形:吸引孩子们继续保持兴趣,引发他们发现大师和作品之间联系的欲望。

第二封神秘来信

中四班的小朋友:

你们好!很高兴再次给你们写信。听说你们已经认识了神秘宝盒里面的三位大画家,他们是谁?你喜欢谁呢?如果你们能找到他画的画,我想你们肯定能得到神秘大礼。下次见吧。

你猜我是谁?

这封信的目的很明确,请幼儿找到自己喜欢的大师的画,我深知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孩子们听了信的内容之后,一边回答信中的问题一边翻看着大师的照片和作品图片,直到栩宁问我:“陈老师,这些画是他们画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不是他们画的吧?”“那是谁画的?”孩子们引导我走入了下一步——“这是谁的画呢?”“从哪里能知道这是谁的画?”“宝盒里的信!”毛毛说道,“要不,再让陈老师读一读信!”我又把宝盒里的介绍大师的信读了一遍,并提出了问题:“通过信的内容,你发现了大师和作品的什么秘密?”趁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谈论这是谁的画时,我把大师、大师的作品和信都贴在了电视柜上——孩子们想看就能看到。

为了给孩子们充分观察、探索、寻找答案的时间,也为了保持神秘感和吸引力,连续两天我没寄出信件,但都会去中四班门口转一圈,孩子们看到我总会问神秘邮箱怎么还不来信,我笑着回答“再等等吧”。三天后,我又走进中四班,孩子们一看到我来,都围着我说:“陈老师,我们都知道是谁的画了。”班上老师跟我反馈说:“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有事没事就去电视柜那里研究,特别是区域活动和加餐的时候,单是这份介绍大师的信就读了好几次。”听了老师的话,再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围着我,我暗自窃喜也心存疑虑,喜的是孩子们一定是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了,疑的是他们能找到吗?

我们开始了“猜猜这是谁的画”的活动,每个小朋友选择一幅大师作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判断是谁的。有了前期对大师背景的简单了解和两天多的观察,孩子们很快就选择好了,拿到草间弥生的作品的都选择对了,毛豆和萌萌把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树》和《海堤与海》放到了波洛克的下面,大部分小朋友也都同意他们的选择。我问为什么,毛豆指着《灰色的树》说:“波洛克就是随便画的,有点乱七八糟的,这个我觉得就有点像。”年年说:“蒙德里安画得很整齐,这也有点像,这个很整齐。”不出我所料,孩子们有了分歧,我问他们怎么办呢?栩宁问我:“陈老师,你知道吗?”我说我也不知道。“老师都不知道,那怎么办?”“如果你们能找到《灰色的树》和《海堤与海》是谁的作品,能不能告诉我?”我的提议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那我回家问问我爸知不知道。”“有问题找百度。”……在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结束了这次活动。

隔天的区域活动时间我又来到中四班,孩子们已经找到了答案。牧涵还拿来了爸爸帮忙打印的这两幅作品的背景介绍,我请她跟大家分享了寻找答案的过程。我们终于把搁置了两天的大师和大师作品配对完成了。随后我们一起欣赏了洋洋和毛宝拿来的几幅波洛克和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他们说是在网上下载的,这引起了班里小朋友的极大兴趣。“他们还有这么多画呢!”“他们画了多少啊?”雯雯和毛毛说道。看孩子们这么有兴趣。我说:“我也得回去找找,看草间弥生还画了什么画。”

我在活动中的适时退出和及时出现,给予了幼儿空间和在他们需要时的支持。相信幼儿,他们会自发地学习和分享,自然自主地丰富着自己的活动内容,推进着自己欣赏活动的进程。

第三封神秘来信

小朋友们:

你们好!咱们又见面了,我好期待呀,你们呢?听说你们收集了很多大师的作品,有很多我还没见过呢,能不能给我分享一下?让我也了解一下你们找到的大师作品。谢谢小朋友们。

神秘人

每天我都能收到不同的小朋友收集来的作品,眼看大师作品越来越多,我将第三封信投递到神秘邮箱,由此我们开始了分享自己收集来的作品的活动。为了激发幼儿分享的乐趣,我在信中邀请他们与神秘人分享。

单是收集和分享就进行了一周多的时间,本以为孩子们也就一天两天的兴趣,收集完了就完了,没想到这个收集大师作品的过程竟持续了那么长的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有幼儿带来自己收集的大师作品与小朋友分享,这样的集体分享活动进行了有三四次,虽然幼儿之间寻找到的作品有重复的,但丝毫没有影响幼儿寻找、分享的乐趣。格格一开始特别喜欢草间弥生的点点元素,所以就收集了很多草间弥生的作品,后来她又收集来一些波洛克的作品,原因是她的好朋友晏晏喜欢波洛克。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是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这个活动对于幼儿来说真的是入脑入心的,家长们也很惊讶孩子们对大师们有如此多的感受和兴趣。在微信中时常有家长发来信息,说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到的大师作品和含有大师作品元素的物件,例如,“买衣服时发现了草间弥生的波点元素的裙子”“餐厅吃饭时看到了蒙德里安风格的装饰画”……

所有迹象表明,这三位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是孩子们热爱的、美好的事物。孩子们有自主活动和探索的欲望,家长的参与使活动更丰富、持续的时间更长、内容也更加充盈,方方面面都促使活动越来越深入且越来越有吸引力。

收集完作品就完了嗎?孩子的兴趣点还能持续吗?往下应该怎么进行?就在我迷茫的时候,突然想起梁燕京老师的引导,对,作品!除了有大师的作品,还可以有孩子们的作品,欣赏作品不止于大师,孩子也是大师!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四封神秘来信

小朋友们:

你们好!好久不见,我都想你们了。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你们快乐吗?我在大厅看到你们展览的作品啦,不得不说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三位神秘画家说,特别想看到你们画有他们喜欢的元素的作品,你们想尝试吗?

神秘人

这封信的目的有些直接,但是我认为是个切入的契机,孩子们有自己喜爱的大师,在充分了解了大师和大师作品的特点之后,他们是可以在原有经验上有所提升的,是时候进行真正的“大师”绘画了。

大部分小朋友对草间弥生有很大兴趣,经过讨论,大家在想画谁的画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先画草间弥生。但怎么画呢?依依说:“怪婆婆喜欢彩色的圆点,画圆就可以。”孩子们表示同意,开始了他们的圆圈画。画着画着,他们发现自己根本就画不出像怪婆婆那样的圆。接着他们找来一些圆形的物品,按照形状来画,可是沿着圆形的物品画,画好一边,再画另一边容易跑偏,还是画不出像怪婆婆那样的圆形。就在我们为难的时候,苏菲带来了一张圆形的贴纸,小朋友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圆,都想用这个来贴画,可是数量有限,怎么办呢?同时我也在思考,圆形贴纸能否直接提供给幼儿呢?我认为,此时的圆形贴纸是绘画材料,和笔一样并无区别。反复思考后我决定把大量各种颜色、不同大小的圆形贴纸作为神秘大礼送给孩子们!第五封神秘信件应该出现了。

第五封神秘来信

老朋友:

你们好!知道大家肯定等着我的来信呢,我来啦!今天我带来了神秘大礼,看到是什么了吗?彩色圆形贴纸。能告诉我这是谁的绘画元素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画出怪婆婆那样的画?你们想画什么内容呢?

你们的老朋友

第六封神秘来信

小朋友们:

你们好!我看到你们画的画了哦,一看就是和怪婆婆草间弥生相同的元素,简直太厉害了,都可以和怪婆婆相媲美了!喜欢波洛克、蒙德里安的小朋友着急了吗?还记得他们的绘画元素是什么吗?

你们的老朋友

第七封神秘来信

中四班的老朋友:

你们好!每次给你们写信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你们期待吗?你们又给了我大大的惊喜,都要成小波洛克了!在巨大的画纸上用各种颜料甩画是不是很好玩儿?那么,你们是怎么来画蒙德里安呢,可以跟我说一说吗?

你们的好朋友

第五、六、七封信,我们一起画“我们是草间弥生”“我们是波洛克”“我们是蒙德里安”。这三封信采用了几乎相同的方式,神秘来信陪伴孩子们当了三次大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对大师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或临摹或模仿或自己创作含有大师绘画特点的作品。孩子们先自己确定主题进行绘画,然后用粘贴小圆圈的方法来画草间弥生,这样不仅可以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还能把圆画得和怪婆婆一样圆,孩子们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他们看到波洛克用颜料来画画,也尝试用各种颜料来画,画纸铺在桌子上有点小,就在地上画,一支笔甩画觉得慢,还用起了两只手两支笔,充分调动了他们绘画的积极性;觉得颜料画画有意思,孩子们也用颜料来创作蒙德里安的作品……

每次孩子们看到邮箱里有信件时,他们的喜悦溢于言表,每次聆听信件的内容时,他们的眼睛充满了期待,神秘人的信件陪伴着孩子们,慢慢地把自己变成了草间弥生、波洛克和蒙德里安,成为了大师。

不知不觉两周过去了,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多,美工区都没有了存放作品的地方,这么好的作品不拿出来让大家欣赏太可惜了,我们何不在园里举办一个自己的画展?第八封信的主题随之而来。

最后一封神秘来信

我亲爱的小朋友:

我是最神秘的神秘人。今天也许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写信了,因为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我要去帮助三位大师——草间弥生、波洛克和蒙德里安办一个大画展。这段时间和小朋友一起度过了很愉快的时光,看到你们认识三位大师,喜欢三位大师,而且还画了很多很棒的作品,我真是太高兴了。要不要参加我们的画展呢?把你们的作品也拿来一起展览好吗?我会在画展上等你们。

最后一次写信的神秘人

当看到是最后一封神秘来信时,孩子们既兴奋又失望,兴奋的是终于又有信件了,失望的是这是最后一封信了。但这种情绪马上就被接受画展邀约的兴奋而取代,孩子们很快投入到画展的筹备中。经过讨论,我们给画展起名“我和大师‘对话”。布置画展的时候,苏菲说:“陈老师,我觉得你就是神秘人,是你一直在给我们写信,我的好朋友年年、牧涵也觉得你就是神秘人。”听到这话我开心地笑了。谢谢你们没揭穿我。

整个活动持续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神秘邮箱一共发出8封神秘信件,神秘来信贯穿活动始终,它是每次活动的主题,是我和小朋友联系的方式,更是小朋友们和大师“对话”的情感纽带。“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的美术欣赏活动也逐渐深入。尝试站在孩子们中间,跟随孩子们的脚步,用神秘信件的方式变换策略,不生硬,孩子们很感兴趣。纵观全局,作为老师的我绝对是最惊喜的那一个。惊喜于幼儿主动地探索大师和作品的配对,惊喜于他们寻找来的一幅幅大师作品,更惊喜于家长的由衷反馈和对活动的支持。是中四班的小朋友带着我,把原来那种程式化的、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孩子们并不喜欢的欣赏活动,放慢脚步做成连续的、有效的、有趣的、系列的、孩子们喜欢的美术欣赏活动,这个探索对于我和中四班的小朋友来说,过程虽长,但充满惊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