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樊雨洁
[摘 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在新经济时代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措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优化配置资金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提升资金支出的有效性,减少资金的无效支出。当前,事业单位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以便获得新发展。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从内部机制和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两个方面着手。在具体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過程中,事业单位必须注意将市场经济环境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确保相关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文章深入探讨了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举措,结合实际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以期为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06-0004-03
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代表政府管理公共事务,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事业单位面临社会环境的巨大变革,也随之进行了改革。例如,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改变了原本不计成本和效益的低效运行模式,逐渐向着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积极将市场机制引入事业单位,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历史变革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创新管理理念,优化配置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为事业单位能够在新经济时期实现健康及可持续发展,探索正确的发展路径。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更高效、更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能够促进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加大内控力度。
全面预算管理这一概念,最早诞生于20世纪的生产制造业企业。实践证明,全面预算管理是优化企业管理品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有效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各国有企业及大型制造企业都引进了全面预算管理,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事业单位在性质上与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公益性的,后者是营利性的。事业单位是公益性的机构,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但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收不抵支或预算计划超支现象。因此,在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其预算管理能力,减少收不抵支及预算计划超支现象,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也能促进事业单位业务管控能力的提升。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财务预算,另一种是业务预算,通过这两种预算方式的应用,可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和计划的有效落实[1]。
首先,建设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可有效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事业单位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整体效益。同时,全面预算管理还可综合考量和平衡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利益需求,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合理使用和管控资源,以发挥出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解决资源在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显著提升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能力及资源配置优化能力。
其次,除了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也可加强其对内部的控制。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需要结合其实际情况,如收支情况、产品和服务等,通过综合分析,实施全面且科学合理的规划。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加大内部控制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监督标准的建设,提高其科学化、合理化水平。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预算考核标准建设;二是加强预算评估标准建设。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利用效率,还能加强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对防范廉政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针对预算的管理手段,更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包括全额、全面和全员三个方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管理事业单位的预算,确保各部门的资金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而且能够科学、高效地评价各部门的绩效情况,这对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其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不够了解
基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征,很多事业单位长期都不重视财务预算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事业单位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错误地将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预算混为一谈,没有突破传统的部门预算管理模式的束缚和局限,错误地认为预算工作是财务工作的一部分,没有形成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和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只重视业务建设,不重视财务预算管理,错误地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预算管理,没有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及重要价值。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能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必然会导致事业单位在预算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健康状况和运营效益,使事业单位陷入发展困境[2]。
(二)预算管理编制流程不科学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都存在预算编制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的问题。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对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更没有考虑预算执行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变化对预算造成的影响,只简单地计算上一年度的预算基数,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细化预算方案,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不够科学。
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项目预算编制工作时,往往缺少明确的年度目标,盲目地实施预算编制,对质量、时效及效益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如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细化和量化程度严重不足,导致预算编制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业务部门对预算编制的要求理解不到位,虽然参与预算编制但是消极配合,导致项目目标和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偏差,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
(三)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当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从加强预算编制开始到预算执行环节,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实施全过程监督,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充分发挥其优势价值,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持力量。如果缺少有效监督,当预算执行过程中与预算目标产生差距时,就无法及时控制执行进度,也無法及时调整预算和上报审批。虽然部分事业单位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针对性不强,执行力度不足,导致预算管理浮于表面,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
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只重视资金核算,而忽视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预算管理只需要准确核算及反映预算情况即可,没有重视预算监督制度的建设,无法及时预警从预算编制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更不能提出能够有效优化预算编制的整改意见,这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建设,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积极转变预算管理观念,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度,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树立全面预算管理观念,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价值,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有效落实[3]。
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积极发挥带头作用,自主纠正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认知偏差,明确态度,为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建设提供支持,基于领导岗位职能,从战略发展方向、全局角度,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的新型预算管理模式,充分突出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特征,促使事业单位能够有效实现其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使全面预算管理真正成为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事业单位日常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管理模式之一,为推动事业单位在新经济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力量。
(二)科学设置预算编制的流程
预算编制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保证预算编制质量的关键措施。有效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加强预算编制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设置完善、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流程。
在具体进行预算编制流程科学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和各部门的支出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资金。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确定业务项目可使用资金的额度,并有效落实支出预算。此外,预算指标是影响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实际经济水平,科学合理地制定全面预算指标体系,为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依据,确保全面预算的可执行性。
事业单位必须科学、合理地填报下一年度的基本支出情况及项目支出预算,还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事业单位的实际资金现状,细化、量化预算目标并落实到各部门。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时,应立足实际,联合各部门,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确保全面预算编制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实施全面预算编制时,还要注意统筹安排各部门的预算,避免资产发生重复配置的问题,使事业单位已有的资金能够得到高效利用[4]。
(三)健全预算执行控制和监督
首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必须科学下达预算指标,为预算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执行标准,确保获得理想的执行效果。
其次,还要依照相关标准及指标要求,规范预算编制、汇总流程和操作方法,为预算执行做好保障。
最后,为保证预算编制方案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必须对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跟踪,及时纠正预算管理工作中产生的错误和偏差。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对预算制度和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真正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既能将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也能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为推动事业单位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关键在于全面掌握各项成本支出情况,确保各部门都能够做好预算控制,将预算支出控制在一定标准范围内,避免发生超出预算的情况。除此之外,通过实施监督工作,还能够有效督促各部门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为了保证全面预算执行监督的权威性,事业单位可以与第三方机构加强合作,由第三方机构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确保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能够督促事业单位各部门提高责任意识和服务质量,推动事业单位不断发展进步[5]。
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是事业单位发展建设的必然要求,需要贯穿事业单位运营的全过程,为推动事业单位实现高效、稳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随着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有效落实和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应积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1]裴立君.基于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举措[J].商业观察,2022(12):67-70.
[2]郑寒梅.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分析[J].商讯,2020(28):128-129.
[3]张晓俞.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纳税,2020(27):181-182.
[4]冯道娟.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20(16):87+89.
[5]孙杰.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18):138-13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