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临床治疗及观察分析

时间:2024-08-31

孙守章

青岛市即墨区大信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229

在当前的呼吸内科中,咳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患有慢性咳嗽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加。针对慢性咳嗽的特殊性,在临床上必须注意的是及时的进行治疗。导致慢性咳嗽的因素比较多,不同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临床表现也呈现出不同,因此针对实际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慢性咳嗽的治疗周期长,患者的咳嗽时间长,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慢性咳嗽作为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咳痰、咳嗽、反流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来开展治疗,改善患者的咳嗽评分,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60例慢性咳嗽症状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观察组中20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7.5岁;对照组中1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9.5岁,组间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纳入指标:经诊断患者均符合慢性咳嗽症状标准;患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上;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引导患者采取氨茶碱治疗,每日1g,每日三次,持续治疗一个疗程。

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每日2次,一次1g,持续治疗一个疗程[1]。

1.3 数据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中,并通过SPSS.19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使用(n)、(%)表示,计量数据使用(±s)表示,检验后若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具体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患者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咳嗽症状逐渐缓解;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未发生改变。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临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96.67%;对照组总满意度73.3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x2=6.41,P<0.05)。详情见下表: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比较[n(%)]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积分 对比日间和夜间的咳嗽积分,治疗前的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的日间咳嗽积分和夜间咳嗽积分分别是2.2±0.6和2.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2、5.2±1.9,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4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观察组的FEV1、FVC、PEF 分别是1.10±0.1、1.90±0.5、0.9±0.1,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n(%)]

2.5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6.67%;对照组发生率13.34%,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6 比较两组治疗患者SA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别是27.19±2.92和41.19±2.1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比较两组治疗患者SAS评分(分,±s)

表6 比较两组治疗患者SAS评分(分,±s)

组别 时间 SAS观察组(n=30) 治疗前 57.25±5.27治疗后 27.19±2.92对照组(n=30) 治疗前 57.50±2.22治疗后 41.19±2.15

2.7 比较两组药物作用时间 两组患者药物作用时间比较,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患者解热时间、患者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比较两组药物作用时间

2.8 对照两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表8 两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比(±s)

表8 两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比(±s)

IgE(ku/L) TGB-β1(ng/L) IL-4(ng/L)T1 T2 T1 T2 T1 T2联 药 组 (n=43)1610.2±245.2 709.3±152.4 432.1±89.7 310.4±5.67 120.1±4.26 55.1±4.5单 药 组 (n=37)1611.3±243.1 1058.2±121.3 433.2±89.6 376.2±4.3 120.2±4.31 87.6±3.7

3 讨 论

慢性咳嗽的季节性特征十分明显,高发期为春秋季节,与环境、温度息息相关。随着咳嗽症状的加重,患者生活便会大受影响[2]。仅仅采取常规药物无法获得预期疗效,将科学护理干预手段应用到慢性咳嗽症状患者中可强化止咳效果,改善患者咳嗽症状,提高护理干预效果。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患者应以清淡、营养食物为主,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临床疗效[3]。此外,组织健康宣教活动,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防手段进行普及,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慢性咳嗽的发病时间长,一般情况下,很难引起患者的注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治疗难度不断的提升。对于慢性咳嗽的患者,采取长期服药方式进行干预,但是限制性因素比较多,部分患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不按时服药和停药等现象,这样会导致慢性咳嗽的症状出现反复的现象,导致疾病恶化[5]。

此外慢性咳嗽是一种和季节性相关的疾病,在春季和秋季的病情比较轻,夏季以及冬季病情相对比较明显。春季和秋季的湿度和温度比较稳定,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和湿度会出现比较大的浮动,变化相对明显,在整个治疗阶段,慢性咳嗽的患者初期症状比较轻,很多患者没有引起注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很容易加重,直接对患者的肺部的差生影响,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呕吐的现象,严重的影响到日常生活[6]。慢性咳嗽患者在初期的服药阶段,效果相对突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药效下降,患者自身停止用药或者减轻药物剂量,都会出现心情焦虑的现象。针对疾病的特殊性,在临床上需要及时的进行病症分析,可结合季节特点和实际症状等进行针对性给药,整体优势突出[7]。

对慢性咳嗽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需要重视病史,根据病史选择相关检查,由简单到复杂,先检查常见病,后检查少见病,诊断和治疗应同步或顺序进行。如不具备检查条件时,可根据临床特征进行诊断性治疗,并根据治疗反应确定咳嗽病因,治疗无效时再选择相关加检查。治疗部分有效,但未完全缓解时,应考虑复合病因[8]。

由于慢性咳嗽的治疗周期长,因此家庭适当的处理也很重要,慢性咳嗽患者若为接触某些特殊粉尘或吸入特殊气体导致反复慢性咳嗽,应避免接触刺激物体,预防慢性咳嗽反复发作。患者日常应注意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教育,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确保环境的良好,通过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患者自身的病情变化,确保呼吸道的通畅,此外可以进行心理上的安慰和帮助,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烦闷的情绪。日常的护理也很重要,要保持室内通风,适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也很重要,减少和冷空气的接触,适当的保暖处理。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慢性咳嗽患者,可适当的活动,增强体质,减少感染机会。一般建议患者睡眠采取侧卧屈膝位,有利于横隔运动,促进腹肌的收缩和增加腹压,有助于缓解咳嗽。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咳嗽伴有发热、咯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的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满意度96.67%;对照组总满意度73.33%。对比日间和夜间的咳嗽积分,治疗前的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的日间咳嗽积分和夜间咳嗽积分分别是2.2±0.6和2.1±0.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EV1、FVC、PEF分别是1.10±0.1、1.90±0.5、0.9±0.1,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6.67%;对照组发生率13.34%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别是27.19±2.92和41.19±2.1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作用时间比较,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患者解热时间、患者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慢性咳嗽症状患者中,采取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生活予以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