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阮兴隆 何永刚 喻廷江
【摘 要】目的:评估小针刀筋膜切开法在腰肌劳损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98例腰肌劳损患者分成常规组、切开组,予以常规手术、小针刀筋膜切开法治疗。结果:切开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切开组满意度及复发状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切开组后4周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小针刀筋膜切开法治疗腰肌劳损,效果可靠,作用持久,且可满足患者的复发预防需求。
【关键词】小针刀筋膜切开法;腰肌劳损;复发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027-02
前言:由于受到运动锻炼不足、久坐等因素的影响,腰肌劳损发病率持续升高[1]。在这一背景下,这类常见病的临床治疗,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常规治疗主要以局部封闭镇痛法,改善腰肌劳损患者的症状。小针刀筋膜切开法则是一种经典中医技术,为判定其在腰肌劳损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针对98例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8例腰肌劳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49例)和切开组(49例)。常规组男/女=28:21;年龄(44.3±15.2)岁。切开组男/女=29:20;年龄(44.8±15.0)岁。差异不显著。
1.2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术前常规给予腰肌劳损患者压痛检查,确定腰部压痛点后,做好标记工作。麻醉后,以腰肌劳损患者的标记位置为进针点,穿刺后,向痛点处注射强的松龙与利多卡因(以40mg 2%利多卡因将25mg强的松龙稀释为10ml),实施痛点封闭治疗。
切开组以小针刀筋膜切开法治疗:腰肌劳损患者取俯卧位。嘱腰肌劳损患者保持充分放松。分别于腰肌劳损患者髂骨翼两侧最高点处作标记。以标记点为参照,经L4-L5棘突间隙进行连线,定位L3及其所对应棘突位置,分别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实施局麻处理。参照常规组方法选定进针点,以鸟嘴刃针刀穿刺。穿刺方法:沿与腰肌劳损患者机体纵轴平行方向,保持针刀与患者腰部皮肤呈垂直状,刺入皮下。单手固定针刀,另一手适度按压腰肌劳损患者皮肤。分别于每处穿刺点(L3-L5棘突处),沿纵向方向切开3-4cm筋膜组织。待小针刀与腰肌劳损患者的筋膜组织接触后,沿左右方向以手法适度拨动小针刀,以松解腰肌劳损患者的深筋膜。沿用上述流程,分别切开腰肌劳损患者不同棘突处的筋膜组织。术中,针刀刀锋触及腰肌劳损患者橫突骨面时,轻轻转动针刀,直至刀口线与脊柱呈垂直方向,随后以横行剥离法,剥离横突骨面的神经、筋膜等组织。取出针刀的标志为:切开筋膜组织后,刀下产生松动感。术后常规给予腰肌劳损患者手法屈伸干预。
1.3统计学方法:以SPSS23.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疗效:常规组总有效率81.63%,低于切开组(P<0.05)。
2.2满意度及复发状况:常规组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83.67%,低于切开组(P<0.05)。9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常规组10例复发,切开组仅1例复发,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生活质量变化:治疗前,组间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治疗4周后,常规组生活质量(53.85±6.18)分,低于切开组(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腰肌劳损患者规模的不断扩大,腰肌劳损治疗体系的完善程度也随之升高。依据既往经验,腰肌劳损治疗的特殊性在于:(1)症状控制难度高。腰部疼痛、活动功能下降是这类慢性病的典型症状[2]。与其他疾病相比,腰肌劳损的病灶部位、发病机制较为特殊。患者腰肌受慢性损伤、积累性损伤或机械性损伤等因素影响后,引发局部疼痛,并造成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痉挛、变性,诱发无菌性炎症。加之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血氧供应不足,导致组织正常新陈代谢机制改变,促使局部形成炎性粘连,上述病变对腰肌劳损患者神经末梢的刺激,可加剧其痛苦体验。如治疗方法选择不当,难以保障患者症状的控制效果。(2)复发风险高。腰肌劳损患者的病程普遍较长[3]。经治疗后,约10%-20%的患者容易于较短时间内再次复发[4]。鉴于上述特征,以适宜治疗手段减轻腰肌劳损患者的痛苦体验具有一定必要性。
常规治疗对于这类疾病,主要采用对症控制方法,如通过利多卡因、强的松龙局部痛点封闭治疗,阻断腰肌劳损患者腰部疼痛感觉的传播,进而保障其症状控制效果。
中医将腰肌劳损归入肾虚腰痛范畴[5]。这类疾病的病机为:肾气亏虚,造成机体气血循环不畅,不通则痛。针对上述疾病,中医主张采用强肾行气、通经舒络、镇痛散瘀原则进行治疗。
小针刀筋膜切开法衍生于中医理论。从中医角度来看,其治疗腰肌劳损的作用为:腰肌劳损患者的L3-L5棘突分布较多穴位,以小针刀刺激气海穴,可起到良好的逐瘀行气、补元气、调脏腑气等作用;针刺三焦俞穴,可形成调理三焦之气、利水通淋作用;针刺肾俞穴,则可补肾助阳、强腰利水。随着小针刀筋膜切开术的持续实施,腰肌劳损患者的肾气亏虚、气血阻滞病机可得到良好改善。
而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这一治疗方法可为腰肌劳损患者的治疗提供支持的原因为:腰肌劳损患者因腰肌软组织损伤,而丧失正常力平衡。以小针刀筋膜切开法治疗期间,该术式对腰肌劳损患者压痛点、各棘突处筋膜组织的切开、剥离操作,可帮助腰肌劳损患者重建力平衡,进而消除由腰部力平衡失调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腰肌劳损治疗中,小针刀筋膜切开法的应用优势在于:(2)保障疗效。腰肌劳损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与常规痛点封闭治疗相比,小针刀筋膜切开法的疗效更佳,原因在于:①针刺作用。实施小针刀筋膜切开术治疗期间,术中于腰肌劳损患者L1棘突、L3棘突及L5棘突处作切口的过程,可对患者气海穴、三焦俞穴、肾俞穴等穴位形成一定刺激作用(切口与上述穴位所在位置存在重合现象)。术中以补泻手法刺激上述穴位,可形成良好强筋壮骨、舒经通络功效,进而确保腰肌劳损患者的治疗有效性;②腰骶部筋膜室的高压状态是导致腰肌劳损患者伴疼痛、活动受限症状的关键。以小针刀筋膜切开法治疗时,术中切开患者腰肌筋膜的过程,可迅速开放患者腰骶部筋膜室,纠正该部位的异常高压状态,进而保障腰肌劳损患者症状的有效控制。本研究证实:切开组总有效率97.96%,高于常规组(P<0.05)。(3)减少复发。常规痛点封闭处理仅可暂时性改善腰肌劳损患者的疼痛、活动功能减退症状。随着治疗后时间间隔的延长,腰肌劳损患者的复发风险逐渐升高。而相比之下,小针刀筋膜切开法则直接针对腰肌劳损患者的关键病因——腰部力平衡失调,经调节筋膜室压力、复位、组织剥离等操作,帮助腰肌劳损患者重建正常力平衡状态。以该方法治疗后,由于腰肌劳损患者的腰肌软组织周围环境得到良好改善,因此,患者的复发风险较低。本研究证实:半年内,切开组复发率2.04%,低于常规组(P<0.05)。(4)提高生活质量。腰肌劳损带来的腰部疼痛、严重活动受限问题,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相对于常规痛点封闭治疗而言,小针刀筋膜切开法可通过对腰肌劳损患者病因的合理控制及病灶环境的充分调节,有效纠正腰肌劳损患者的一系列症状,促进患者正常活动功能、社交欲望的恢复,进而为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可靠支持。本研究提示:术后2周时,切开组生活质量(57.22±5.90)分,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腰肌劳损治疗中,引入小针刀筋膜切开术治疗,借助该方法的多重干预机制,缓解患者的腰肌损伤,并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复发防控提供良好支持。
参考文献
[1]兰亚平.针刀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军事训练伤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09):106-107+110.
[2]李胜活.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5):2722-2723.
[3]刘飞宇.小针刀筋膜切开法治疗腰肌劳损63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181+183.
[4]徐依. 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
[5]麦涵云. 穴位埋线与电针治疗运动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比较[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作者简介:阮兴隆(1966.10—),男,汉族,籍贯:贵州兴仁,职称:副主任医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骨科(脊柱外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