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付长友 高巍巍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1
急性呼吸衰竭是ICU的常见病,亦为导致患者进入ICU内治疗的一项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氧疗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目前临床常用的吸氧方式包含鼻导管吸氧和面罩吸氧等,虽然可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但是存在拘束闭塞感和进食不便等缺陷,多数患者无法耐受[1]。新型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可以长时间为患者提供稳定的氧浓度,其可以加温加湿患者吸入的气体,具备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效应,有利于将患者对治疗操作的耐受性提升,且可将其气道分泌物清除的难度降低,减少呼吸功。本文主要分析新型经鼻高流量吸氧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其详细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1.1资料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抽选60例(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三组,新型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HFNC)组、低流量吸氧治疗(LFO)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NIV)组各占20例。HFNC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3例和7例;年龄平均值(64.94±2.27)岁;慢阻肺病程平均值(7.18±0.96)年。LFO组: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5例、5例;年龄平均值(64.87±2.32)岁;慢阻肺病程平均值(7.25±0.89)年。NIV组:男性患者占12例,女性患者占8例;年龄平均值(64.79±2.30)岁;慢阻肺病程平均值(7.23±0.91)年。三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P>0.05。入选标准: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提示,血氧分压在60mmHg及以下,二氧化碳分压在45-59mmHg的患者;合并呼吸困难症状且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有其他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HFNC组即为使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仪为患者开展加温湿化吸氧治疗,每天治疗时间需>5h,初始温度为37℃,流量控制为每分钟30L,相对湿度为100%,氧流量为每分钟1-3L,输出氧浓度控制在30%左右,保证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LFO组患者的初始吸氧浓度为50%,等待10分钟以后依据其身体状况调整给氧浓度,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95%,以湿化瓶为患者开展气泡式湿化给氧。NIV组以无创呼吸机、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同期治疗,调整初始IPAP为8-10cmH2O,PEEP2-4cmH2O,依据患者氧合改善情况与身体舒适度,将参数逐渐调整为IPAP12-20cmH2O,PEEP4-6cmH2O。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三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2)记录并分析三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或插管率、28天死亡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相关观察指标数据经过分析与汇总后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三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分别用t和卡方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分析表1数据,HFNC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LFO组、NIV组,其28天死亡率以及气管切开或插管率均明显低于LFO组、NIV组,P<0.05。
表1 对比三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气管切开或插管率
NIV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常用措施,虽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症状,但是存在湿化能力有限和失败率高等缺陷[2],使得其临床应用受限。HFNC为新型氧疗装置,其可以加热高流量混合气体,通过充分的加湿以后为患者输送一定浓度的氧,且可以对稳定的吸氧浓度进行保持[3]。除此之外,其可以为患者提供经过加温、加湿的气体,可以将患者的舒适度以及耐受度提升,将氧疗所致不适症状减轻。HFNC可为患者提供高于自主呼吸的吸气流速,减少空气进入,维持吸入氧浓度的稳定性,同时氧浓度范围在21%-100%,有利于改善机体缺血状态。
本次研究中,HFNC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8天死亡率以及气管切开或插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提示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新型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风险及改善预后。究其原因,可能由于HFNC可以在维持稳定流速和流量的基础之上,湿化及加热空气,促进耐受能力提升的同时,对气道屏障重建而言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患者呼吸状况的改善。
总之,新型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