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永春 彭凤翔 高蓉梅 陈竹
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四川 乐山 614000
作为妇女群体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乳腺癌好发于绝经后妇女群体。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再加上饮食习惯、饮食方式的全面变化,使得乳腺癌逐渐表现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数量开始不断增长,在乳腺癌群体当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1]。根据有关研究可知,相较于绝经后妇女群体乳腺癌患者而言,青年乳腺癌存在较为特殊的病理特征,在侵袭性偏高的同时,整体预后情况也相对较差[2]。因此,深入研究青年乳腺癌群体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对青年乳腺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7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作为青年组,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7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对照组当中,年龄20~35岁,中位年龄(28.7±5.4)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5.3±2.2)个月。中老年组当中,年龄36~74岁,中位年龄(52.4±10.6)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5.2±2.4)个月。
1.2病理诊断 对于本组患者,主要是根据2012年WHO乳腺癌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3],综合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针对孕激素受体、激素受体进行判断。倘若细胞核当中存在棕黄色的沉淀颗粒,即表示其属于阳性,当阳性肿瘤细胞数量高于10%的情况下,则表示ER、PR阳性。对于HER-2判断来说,主要是选择荧光原位杂交法,如果浸润性肿瘤细胞膜强阳性细胞数量>30%,表示其属于阳性。
1.3病理特征观察 针对两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分型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22.0,病理特征对比选择%表示,x2检验。多因素组间差异选择Cox回归分析。
2.1两组病理特征分析 病理类型:青年组中,浸润性导管癌29例(78.38%),粘液癌5例(13.51%),浸润性小叶癌3例(8.11%),中老年组当中,浸润性导管癌30例(81.08%),粘液癌4例(10.81%),浸润性小叶癌3例(8.11%),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对比:青年组中,肿瘤直径≤2cm共计13例(35.14%),3~5cm共计19例(51.35%),>5cm共计5例(13.51%),中老年组当中,肿瘤直径≤2cm共计20例(54.05%),3~5cm共计16例(43.24%),>5cm共计1例(2.7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分期对比:青年组中,Ⅰ期1例(2.70%),Ⅱ期30例(81.08%),Ⅲ期6例(16.22%),中老年组中,Ⅰ期4例(10.81%),Ⅱ期23例(62.16%),Ⅲ期12例(32.4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R:青年组中,阳性15例(40.54%),阴性22例(59.46%),中老年组中,阳性23例(62.16%),阴性14例(37.8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R:青年组中,阳性16例(43.24%),阴性21例(56.76%),中老年组中,阳性17例(45.95),阴性20例(54.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ER-2:青年组中,阳性13例(35.14%),阴性24例(64.86%),中老年组中,阳性25例(67.57%),阴性12例(32.4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或转移:青年组中,有26例(70.27%),无11例(29.73%),中老年组中,有32例(86.49%),无5例(13.5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预后分析 根据表1所示青年乳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青年乳腺癌群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肿瘤大小(>5cm)、淋巴结转移。
表1 青年乳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n=37)
有研究提出,相较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群体来说,青年乳腺癌群体的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大肿块、高三阴性比例、高临床分析、高组织学分级、高淋巴转移特征[4]。根据本组研究数据来看,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之间的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主要包含肿瘤直径、临床分期、ER、PR、HER-2、复发或转移,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与此同时,从青年乳腺癌患者群体的预后因素来看,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大小、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这就需要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早期乳腺癌筛查方案,并将其纳入到青年群体体检内容中来,以此来提升可疑病灶的敏感度、警惕性,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治疗,从而有效改善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