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4-08-31

林路 张文英

1.胶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胶州 266300;2.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 平度 266700

子宫内膜息肉为妇科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大且经间期有出血现象,很容易导致不孕,使女性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心理负担加重[1]。在长期临床治疗中,刮宫手术是此类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然而手术的创伤较大用时较长,治疗效果有限,患者的接受度也不高。目前阶段,伴随微创技术水平的提升,宫腔镜技术对常规刮宫术有效取代,其手术损伤不大且效果理想。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宫腔镜手术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课题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2例进行统计学比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对照组41例,中位年龄(36.24±3.27)岁,实验组41例,中位年龄(36.21±3.34)岁,比对两组入组时上述基线资料提示P>0.05,视为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刮宫术,术前经超声检查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针对局部皮肤实施消毒处理,使用刮匙将子宫内膜息肉彻底清除。如果是多发性息肉,应经吸宫处理处理后再刮宫治疗。

实验组应用宫腔镜切除术,膨宫液一般选择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流量应控制在200-250ml/min之间[2]。同时,而膨宫压力控制在100-135mmHg之间,电极功率一般为80-100W。此外,要保证凝固电极功率为50-60W。治疗期间,患者需接受持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进行常规外阴阴道冲洗及消毒。在扩宫术后,置入宫腔镜对宫腔进行系统检查,借助宫腔电切方式切除息肉。在手术期间,要求使用超声监护,对切割的范围加以观察,并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

1.3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手术效果。(2)对患者围术期计量指标做出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两组数据分析,P<0.05表示数据存有差异性。

2 结 果

2.1对比分析实验组、对照组手术效果 前者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后者,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n/%)

2.2两组围术期计量指标分析 对照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实验组,P<0.05。(表2)

表2 实验组、对照组围术期计量指标比较

3 讨 论

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发病率较高,使患者受到不良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原因诸多,一般与内分泌紊乱、子宫内膜炎症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临床资料了解到,育龄女性的压力相对较大而且激素水平稳定性不强,很容易出现异常。若经B超检查很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而且盲目诊断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加之息肉刮碎容易产生不利影响。结合既有病理诊断结果可知,疾病诊断的及时性十分关键,以更好地排除异常现象[3]。

长期以来,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方法,一般以刮宫术为主,因其组织小且在宫腔内不稳定,如果操作不合理,将难以将息肉刮出。而刮宫术清除息肉并不彻底,仅借助药物治疗的疗效也不理想。但宫腔镜切除手术则不同,其疗效突出,能够在定位与直视条件下清除息肉。经宫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切除息肉组织,以免再次复发。宫腔镜手术创面不大且出血量少,对于内膜的刺激与损伤程度不大,经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得以缩短,疗效显著。宫腔镜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一旦操作处置缺乏合理性,可引发水中毒、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因而需在术前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术中仔细操作,设置合理参数,控制手术时长,尽可能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远远大于刮宫手术,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可实现推广运用。

在以上研究中了解到,实验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P<0.05。由此说明,宫腔镜切除术与刮宫术相比,治疗效果更显著,因而临床推广的可行性十分突出。但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对宫腔镜手术治疗要求予以熟练掌握,若患者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可采取合理的鼓励措施与安慰措施,使其依从性得以提高,只有积极配合,才能够获得最佳疗效。为此,较之于刮宫术,宫腔镜切除手术的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总体来讲,宫腔镜手术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治疗中,安全性较高且有效,可使患者的子宫与生育能力得以保留,手术风险不高,而且复发率偏低,因而可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