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宋寒
荣成市中医院,山东 荣成 264300
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架都是骨科创伤治疗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内固定术在应用中,需要在患者断裂骨骼位置进行连接固定,所以,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并且会产生较大的出血量,风险也相对较高[1]。而外固定架,则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风险和问题的影响,也为了进一步促进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水平,文章结合这两种治疗方法开展了下述研究和分析,详细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3月作为研究期,共有70名患者参加,都属于四肢骨折类创伤,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组,一组以内固定治疗,另一组以外部定架治疗,前者为内固定组,后者为外固定组。其中,外固定组男性17人,女性18人,人均年龄(42.38±5.29)岁,跌落伤9人,交通事故14人,机械事故8人,其他原因4人;内固定组男性19人,女性16人,人均年龄(43.56±4.93)岁,跌落伤10人,交通事故16人,机械事故6人,其他原因3人。以上数据所对应的P值,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均超过0.05,说明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
1.2方法 患者在治疗前都必须对创伤口位置进行清洁和止血,然后检查患者相关指标,评估患者病情,为依据来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复位骨折位置,并进行固定。外固定组:外固定架治疗。先对牵引患者骨折位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进行麻醉,在X射线的引导下,把外固定螺钉穿过骨折位置的远近端,使其垂直于骨纵轴,然后进行调整调节,直到彻底复位。然后再按照流程安装外固定架,并对加压杆进行调节维持在合适压力,之后就可以清洗和缝合创口。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骨折愈合情况,以便于根据恢复情况,实时进行方案调整。
1.3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治疗有效率;并发症情况。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愈合时间比较 回顾分析患者在手术中的相关资料,外固定组患者手术中的切口长度和出血量平均为(1.59±0.52)cm、(235.69±21.58)ml,而内固定组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5.38±1.15)cm、(536.79±34.18)ml,对比可知,在手术中外固定架的手术创伤更小,且P<0.05;同时评估愈合时间,两组分别为(21.05±2.19)周、(33.58±3.25)周,采用外固定架的患者愈合更快,P<0.05,数据的差异就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手术指标和愈合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统计治疗有效率,外固定组为97.14%,34名患者在经治疗后都评估为有效;而内固定组为80.00%,有效人数为28人,因此,外固定架的效果更好,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统计并发症情况,研究组存在2例,发生率为5.71%;内固定组存在5例,发生率为14.28%,所以外固定架的安全性更好,在治疗中并发症风险较低,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在对四肢骨折患者开展治疗时,必须选择最佳的骨折端稳固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抵抗骨折移位,消除影响骨折恢复的各种应力,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加快康复,还必须做到对固定位置软组织和神经血管的保护。而外固定架就能够充分满足上述几点要求,不仅对于软组织和神经血管的损伤较小,并且还可以有效避免骨折移位,加速患者康复[2]。而在以往所采用的内固定,在手术中必须对软组织进行清理,就会对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创伤,影响患者的恢复。在研究中,应用外固定架后,外固定组的切口长度小,出血量少[3],并且愈合速度非常快,同时评估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指标和并发症指标也较内固定组有着较大的优势,数据可以参考上文。因此,在为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时,应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优先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才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