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与有效性分析

时间:2024-08-31

陈国军 张令弘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临床治疗骨科疾病过程中,其中腰间盘突出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多采取按摩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但手术才是能够保证该病症被根治的治疗方法[1]。经皮椎间孔镜术即是于此条件下被提出,此次我院研究即是围绕此方法治疗成而进行,详细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6例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随机法分组,分为实验组4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48~72之间,平均年龄(60.0±3.9)岁,对照组43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50~73之间,平均年龄(61.5±3.8)岁,实验组患者基础资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身体保持俯卧位,首先进行全身麻醉注射,然后根据C型臂X线进行测量,来确定手术的具体部位及节段长短,对病变处进行全面杀菌消毒,在消毒部位切开口,能够露出病变侧椎板部位即可,对椎板肌肉进行拉伸,直至椎板间隙全部暴露出来,将腰椎间盘内髓核切除之后反复冲洗,血流止住,放入引流管,缝合处理。

实验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医务人员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肢体摆放,待麻醉后,采用C型臂X线对病变范围进行确定,对具体节段大小进行标记,并通过X线穿刺进针,运用穿刺针在椎间盘内进行穿刺,然后根据导针位置,做中心切开口,然后在椎间孔处把工作套管放入其中,再缓慢将椎间孔镜推进,对病变部位进行反复消毒清洗,将病变的髓核去除,进行缝合处理。

1.3疗效判定 对比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治疗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为显效;治疗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为有效;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均没有改善,或者病情严重为无效。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分

2.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比[n(%)]

3 讨 论

该疾病是由于身体骨骼老化,腰椎间盘各部位发生病变,当受到外力时,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压迫,出现疼痛、肢体麻木、活动受到限制、肌肉出现萎缩等一系列症状,导致骨头关节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治疗过程越困难,有一些患者,在病情有缓解后,就认为对病情可以控制,放弃了进一步治疗,导致疾病复发更严重,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使患者丧失了日常活动能力,因此控制该疾病感染、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非常关键[2]。

临床中常用椎板开窗术进行治疗,该手术过程中创伤较大,出血量多,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患者需长时间住院观察,椎板切除后还会出现脊柱不稳定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然而经皮椎间孔镜方法是常规治疗方法的延伸,将患者体内的老化部件替换掉,安装上新的部件,手术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治疗办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优点是手术过程中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相应的并发症也比较少,截下来骨头也很少,有利于术后皮肤的愈合,既不影响美观,也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尽可能的保留椎间盘的灵活性,能保证患者的腰椎部位正常进行活动,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3]。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都低于对照组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疾病治疗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