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柴胡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分析

时间:2024-08-31

桂平 王爱学 黄小玲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 40226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的治疗方式以长期服用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降压、减轻眩晕情况的药物为主,近年来随着对中医的发掘整理,我国医护人员逐渐发现中医汤方药剂在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上具有良好的效果[1]。本次中开展小柴胡汤联合尼莫地平的对比研究,旨在观察联合治疗对此病症的改善效果,全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就诊于2019年3月-2020年9月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8例,所有患者排除标准为:(1)年龄<60岁;(2)有颈椎病史;(3)经CT、MRI检测有其他颅内病变;(4)有凝血功能障碍;纳入标准为:(1)椎基底动脉缺血影像;(2)除眩晕外,合并有肢体麻木、步态失调等病症临床特征;(3)无精神疾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研究组(组内44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61~72岁,平均年龄66.47±3.36岁)与对照组(组内4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5.97±3.82岁),经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了解了研究全部内容,同意并签署了同意书,本次研究全部内容由我院伦理委员审核与批准。

1.2治疗方法 研究期间,医师要求两组患者均口服尼莫地平(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国药准字H33020540,规格:20mg),服用方式为每日3次,1次40mg(2片),治疗期间若患者有血压异常,心悸、水肿以及面红、口唇麻木等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在医师观察后改变用药剂量,或停止研究改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在此基础上,医师要求研究组患者加用小柴胡汤进行联合治疗,汤方组成为柴胡30g,黄芩12g,人参9g、半夏9g、甘草(炙)6g、生姜9g,大枣4枚。每剂煎煮至药液200nl,分早晚温服。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2周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在开始前和结束时对患者的全血黏度进行检查,同时也测定患者的DHI量表评分,通过研究前后的对比,来观察分析小柴胡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

2 结 果

统计显示,两组治疗前的高切、低切全血黏度指标、DHI量表评分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加用小柴胡汤后,研究组多项指标均占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DHI评分比较

3 讨 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异常导致的脑干、小脑缺血的常见并发症,发症机制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大动脉狭窄,以及微栓子栓塞和血管痉挛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性低灌注。病症诱因多与不良饮食、运动习惯以及多种慢性病有关。

当前主要对此病症,尼莫地平是常用的控制药物之一,其属于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能够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减轻细胞钙超载的情况,从而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量,此外尼莫地平还有改善5-羟色胺的效果,起到保护神经元,减轻脑血管痉挛的效果,阻止脑梗死区细胞外钙内流,缩小病灶范围。且尼莫地平服药后血药浓度峰值不超过1.5h,见效速度快[2]。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病机通常为风、痰、虚引起,又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认为患者肝气不调,以致气郁化火扰动清窍,加上长期饮食过于肥甘,以致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因此治疗首选有疏肝解郁、祛痰清窍的小柴胡汤。从组方药物分析,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可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两药同用起到疏肝利胆,改善气机降逆异常的情况。此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芩黄素和黄芩苷均有氧自由基清除效果,可改善病灶处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另外人参、大枣、炙甘草有益气健脾之效,半夏、生(干)姜能有常用于止呕、降逆、化痰之效,诸药合用,起到降低血黏度、改善眩晕严重情况的效果[3-4]。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前的高切、低切全血黏度指标、DHI量表评分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加用小柴胡汤后,研究组多项指标均占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但在结合小柴胡汤进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病症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改善,可见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