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带锁髓内钉运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的临床疗效果分析

时间:2024-08-31

王哲

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四肢创伤性骨折属于骨内科常见的病症情况,多由外部暴力因素所致,同时手术方式受骨折情况及复位情况等因素影响。骨不连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病症表现为愈合不良现象,病症会促使患者骨折不愈合、疼痛现象明显、肢体功能和心理均会受到严重影响[1]。另外病症往往会增加患者致残风险,及时治疗可保证患者的预后效果,恢复四肢功能。现选取108例患者进行分析,为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该病症的效果,有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纳入90例患者进行分析,选取时间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根据治疗措施差异结合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分组标准:对照、观察,各纳入45例患者,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7~68岁,平均(48.38±5.51)岁,观察组:男:25例,女性:20例,年龄26~70岁 ,平均(49.04±4.50)岁,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骨科学》相关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关复位手术后未接受其他手术治疗;③实验及数据调查均获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院方已获其著名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不连者;②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心脑血管病症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局部麻醉,随后于患者患侧做手术入路,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筋膜,充分暴露患者骨折处,在骨折部位定位后选择合适大小的钢板置入,随后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并逐层闭合皮下组织及手术切口,为患者留置引流管,做好创面缝合和抗感染措施。

观察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进行局部麻醉,于患侧作收入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在暴露患者骨折骨不连处时,对患者横断面、梯形断面进行修复,完成后采用骨刀取出硬化骨质,并实施扩张骨腔处理。时候于患者骨不连部位置入骼骨块,在复位骨不连部位后为患者提供髓内钉固定,完成后逐层闭合皮下组织,留置引流管做好缝合和抗感染措施[2]。

1.3观察指标 差异统计以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为标准,包含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

统计对比组间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计数差异,包含感染、再骨折 以及关节受限患者人数。

2 结 果

2.1手术指标 在组间患者的手术指标统计中指出: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及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详情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2.2并发症 组间患者的并发症统计中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详情见表2。

表2 患者并发症差异[例(%)]

3 讨 论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属于临床严重的手术影响因素,同时根据情况可分为肥大性骨不连、萎缩性骨不连,若患者在骨折手术受产生该病症,极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常规加压钢板可依据解剖学结构进行良好的固定效果,稳定性较高,但由于创面较大、出血量较多,会影响术后骨折端的血运,不利于术后恢复,同时会产生诸多并发症影响。以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其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可显著降低出血量,减轻骨膜损伤,对术后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生物学干扰,以力学传导的方式降低骨折端的弯曲应力,减轻钢板应力遮挡问题,同时可避免肌肉纤维化,减轻并发症产生。其使用效果更符合生物学特点[3]。

本文纳入90例患者进行分析有结果在手术指标对比中,两组患者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量及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统计中,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数据符合统计学标准。由此分析,带锁髓钉作用于四肢创伤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可减轻手术出血量和引流量,对抑制并发症具有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带锁髓钉作用于四肢创伤后骨不连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