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环磷酰胺结合泼尼松应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4-08-31

祝丽华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免疫系统疾病,其发病对象多集中15~40岁的青壮年女性群体[1]。一旦发病会可对患者多器官组织造成影响,往往会累及呼吸系统、肌肉骨骼、血液系统及皮肤黏膜等,早期有效治疗对患者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次对相关病例予以选取,深入探讨了泼尼松、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方案的作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诊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纳选时间均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入院编号后,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完成组别划分,单一组(单一泼尼松治疗方案)与联合组(环磷酰胺+泼尼松治疗方案)各30例。单一组中:男女之比显示:11:19;年龄统计值20~79岁,均龄测算(48.59±6.27)岁;病程统计值3个月~4.8年,均程测算(2.63±0.84)年;联合组中:男女之比显示:11:19;年龄统计值20~79岁,均龄测算(48.59±6.27)岁;病程统计值3个月~5.1年,均程测算(2.67±0.88)年;组间相关数据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依据相符,经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检查确诊;②近3个月内未行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1.2.2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者;②严重性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其他类型风湿性疾病者;④对治疗药物存在禁忌症或过敏者。

1.3方法 单一组患者均予单一泼尼松治疗,口服,用药剂量及次数:0.8mg/kg,1次/d,不间断治疗6周,再基于患者病情实际,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按照5mg/7d的速度对用药剂量进行递减,以5~10mg/d用药剂量进行维持。

联合组患者均予环磷酰胺+泼尼松联合治疗。泼尼松用药与单一组一致。将500mg环磷酰胺于250ml生理盐水中加入,静脉滴注,每14d治疗1次,治疗3次后,调整为每28d治疗1次,治疗时间总计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经治疗后全部消失,且各项临床检查结果取得显著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各项临床检查结果经治疗后,均取得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血清免疫球蛋白 观测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3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评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具体涵括IgA、IgG、IgM)。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 联合组显效统计共有21例,有效统计共有8例,无效统计共有1例,总有效率96.67%(29/30);单一组显效统计共有15例,有效统计共有6例,无效统计共有9例,总有效率70.00%(21/30),组间比较具统计差异(χ2=4.320,P=0.037)。

2.2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联合组治疗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所测数值较单一组显然更低,均具统计差异(P<0.05)。见表1.

表1 免疫球蛋白水平

3 讨 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如病情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心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病变的发生,从而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临床对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激素分泌水平及免疫细胞激活异常有关[2-3]。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会使患者T 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明显减弱,补体的参与会增加狼疮肾炎的发生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以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较常见,该药物可有效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从而控制细胞膜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同时可抑制毒性物质、组胺的释放,对抗过敏、炎症反应缓解以及抑制免疫应答方面效果显著。环磷酰胺可增强患者体内抗肿瘤活性,从而抑制淋巴细胞、抗体的增殖,抗过敏作用显著,促使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

综上,临床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施以环磷酰胺+泼尼松联合疗法,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疗效,同时可促进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改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