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张 政
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100
牙列缺失是以牙周病、牙周组织发育异常、龋病、口腔损伤等为主要病因所导致的单个牙齿或多个牙齿缺损的口腔问题,对于患者口腔功能、牙齿及面部美观度均有显著影响,且可在口腔功能异常进展后影响残存牙齿健康度,易在未及时治疗情况下,加剧牙列缺失症状,但不同修复治疗方案效果差异性明显,应合理选择治疗[1]。因此,为比较性分析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差异,特就80例患者开展研究,结果如下: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接诊牙列缺失患者共80例设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9年2月~2020年6月),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
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7.52±4.36)岁,单牙缺失32例、多牙缺失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9.09±4.51)岁,单牙缺失31例、多牙缺失9例.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在确认口腔修复治疗方案后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牙槽骨吸收严重不符合口腔种植修复指征者;妊娠哺乳期者。
1.2方法 患者接受口腔修复前均需对其牙列缺失根本诱因接受针对性治疗,待病症缓解或消除后,择期接受口腔修复。口腔修复前均需接受口腔X线片扫查,合理制定修复方案。
对照组常规修复,即在经咬合记录制作义齿后,进行义齿覆盖修复治疗。
观察组口腔种植修复,即在经术前口腔X线片扫查,确认牙列缺失情况、牙槽骨吸收情况后,先常规制作口腔修复义齿,其后进行种植体植入治疗,种植体植入3月后,进行植球帽附着体及义齿安装,并调整义齿位置,以患者口腔舒适感为主[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临床效果及满意度。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牙列修复美观度、舒适度均满意,无不良预后,口腔功能复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牙列修复美观度、舒适度均满较满意,口腔功能改善,存在一定轻微不良预后;无效:患者牙列修复美观度、舒适度均不满意,不良预后明显。
满意度评价采用科室自制问卷测评,由患者依据牙列缺失修复后自身口腔功能恢复情况、修复美观度、舒适度进行多维度打分,各维度分值为0~10分,评分结束后回收问卷,将各维度打分统计后取均值评估满意度,0~4分为不满意,5~7分为基本满意,8~10分为满意。
口腔功能评分依据患者牙列缺失治疗后口腔咀嚼、语言及咬合功能进行评分,各维度评分总分为10分,总评分为0~3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修复后口腔功能综合性改善效果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组间差异性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修复有效率、修复美观度及口腔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修复有效率、修复满意度及口腔功能评分对比
2.2口腔功能、龈沟液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口腔功能、龈沟液炎性因子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6月后口腔语言、咀嚼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上升,且龈沟液IL-6、IL-8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口腔功能、龈沟液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修复有效率、修复满意度及口腔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t=4.6232,X2=3.9139,5.0000);两组治疗前口腔功能、龈沟液炎性因子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6月后口腔语言、咀嚼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上升,且龈沟液IL-6、IL-8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在牙列缺失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可在预先种植体植入后,为患者后续牙列修复实施提供稳定性基础,故患者在接受牙冠修复后,积极维持正常牙列排列情况,以实现对其口腔功能的综合性改善,治疗效果显著[3]。且在本次治疗研究中发现,在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后,患者义齿临床固定度较好,与邻牙咬合一致,故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复后口腔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牙龈组织正常附着无明显影响,故在进行牙列修复后患者牙龈组织可在正常附着义齿后,降低牙周并发症风险,维护口腔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效果显著且美观度较高,并可实现对患者口腔功能的积极改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