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疗效及对抗体清除率影响

时间:2024-08-31

何燕琳

云南省丽江市妇女儿童医院,云南 丽江 674100

习惯性流产即复发性流产,指的是连续2次或者超过2次的自然性流产。该疾病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致病因素主要囊括环境影响、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紊乱等等。本次研究选取于2019年12月-2020年6月期间来本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0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样本,旨在深入探讨对习惯性流产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对抗体清除率的影响。

1 基线资料和治疗方法

选取于2019年12月-2020年6月期间来本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0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对照组共计100例,观察组共计100例。

1.1基线资料 对照组:该组患者年龄不低于22岁且不超过34岁,平均年龄(29.28±1.06)岁。流产次数为2~4次,平均流产次数为(2.87±0.47)岁。

观察组:该组患者年龄不低于21岁且不超过35岁,平均年龄(29.30±1.05)岁。流产次数为3~4次,平均流产次数为(2.90±0.45)岁。

在平均流产次数以及平均年龄等方面的基线资料,两组习惯性流产患者全都不存在明显差异,可以顺利进行有效的实验分析。

1.2治疗方法 两组习惯性流产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使用20mg的黄体酮注射液,2000单位的β-HCG注射液对患者的臀部进行缓慢推注。然后口服叶酸片进行治疗,每次400μg,每天一次。

对照组:该组习惯性流产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00mg,持续治疗至临产。

观察组:该组习惯性流产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天1次,每次5500单位,持续治疗至临产[1]。

1.3疗效判断指标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疗效判断指标主要有三点,分别为保胎成功率、抗体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保胎成功指的是妊娠月份超过既往月份,且产妇怀孕12周之前没有出现流产情况,子宫内的胚胎发育不存在异常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参与本次探究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数据资料展开分析。“%”用以表示患者的保胎成功率、抗体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结果展开卡方校验,查看数据波动情况。如果P值不超过0.05,代表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从下表1当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保胎成功率、抗体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习惯性流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习惯性流产通常发生在早孕期间,也就是怀孕的12个星期之前。随着近些年来晚婚晚育的女性越来越多,习惯性流产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攀升的趋势。根据流产的具体时间,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早期习惯性流产和晚期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集中体现为阴道出血以及下腹部疼痛等等[2]。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发现,倘若女性伴有习惯性流产,其生育能力势必会出现障碍,进而引发不孕症,家庭幸福感和生活的总体质量也会随之降低。因此为了育龄女性的总体健康,必须对习惯性流产展开权威系统的治疗[3]。

当前对于习惯性流产的具体发病机制医学界尚无法给出十分明确的定论,仅仅只是推断出可能和雌孕激素分泌不正常或血栓前状态存在一定的关联。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是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药物,此药物是一种乙酰水杨酸制剂,能够有效激发脂肪酸环氧化酶的活性,对血小板进行有效抑制,改善胎盘的血流灌注情况。但是单用阿司匹林不仅难以提升保胎率,而且对抗体的清理效果不理想,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多种不良反应。而低分子肝素则主要是由经酶催化而成或者是普通的肝素在化学裂解之后形成,在对抗磷脂抗体的活性度进行有效抑制的基础上,可以有效阻断其补体的激活过程,从而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让胚胎组织的循环血流量更上一层楼。

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保胎成功率、抗体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对来院就诊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提升保胎率和抗体清除率,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各大医院广泛推荐使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