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 波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临床中,生化检验是一种常见的检验方式,但是血液标本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引发误诊以及漏诊现象[1-2]。其中采血过快、水浴温度过高、试管不卫生以及负压过大等都是引发溶血的重要因素,此外,如果真空管采血次数较多,也会提高溶血风险,从而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3-4]。因此为了能够对溶血的产生的进行避免,本文主要针对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干扰和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见下文。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09月随机选择的9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区间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36.52±1.08)岁。所有受检者均不存在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将临床资料不完善患者排除在外;排除存在严重精神障碍以及意识失常患者;排除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2方法 告知患者在血液采集之前的8小时禁食禁水,静脉血采集结束之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其样本,将其检验结果作为参照组,完成检验后,充分搅拌样本并使其溶血,并且对其实行离心处理,之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检验,将这一结果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的差异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生化检验结果,主要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尿酸、碱性磷酸酶等,并详细记录
参照组和观察组的总胆红素分别为(8.79±3.98)(27.47±5.46)(t=18.546,P=0.000)、直接胆红素为(3.47±0.45)(11.02±0.98)(t=46.965,P=0.000)、天冬氨酸转氨酶为(23.44±2.46)(48.42±10.77)(t=15.168,P=0.000)、谷氨酰转肽酶分别为(66.57±4.52)(42.15±3.08)(t=29.949,P=0.000)、丙氨酸转氨酶为(22.16±3.97)(29.42±4.97)(t=7.656,P=0.000)、尿酸为(250.42±21.48)(278.01±28.43)(t=5.194,P=0.000)、碱性磷酸酶为(134.75±5.41)(94.18±4.96)(t=37.079,P=0.000)。
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对各种疾病所进行的诊断中,血液样本生化检验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5-6]。血液生化指标是对患者疾病发展、类型以及治疗结果进行判断的重要标准,有利于患者恢复,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而对于血液标本,其很容易受到温度、环境以及存放时间等因素的感染,会影响检验结果,进行对患者病情进展的诊断产生严重影响,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溶血。溶血是由于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受到破坏使血液指标产生的改变,其会对血液生化检查的准确程度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探索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极为必要[7-8]。
为了能够对溶血现象的产生进行有效避免,首选在对血液样本进行采集的过程中,要按照患者的现实情况选择较为粗大的血管;其次血液样本采集时,要保证注射器安有针头,如果注射器上没有针头,则很有可能会引发污染,一旦针头污染,则会提高溶血风险;再次,在血液样本采集中,要对抽血速度进行控制,过快的抽血速度不但会提高溶血风险,对患者也是极为不利的。此外,血液样本采集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血肿部位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9]。血肿部位是病变组织,其无法对患者机体内血液情况进行充分反应。并且注意在对血液样本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使其保持在平稳状态。最后,在对血液样本实行离心操作时,要对离心速度加以控制;最好是使用抗凝剂。所以为了能够对溶血的产生进行有效避免,要充分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预防,这样一来才可以降低溶血风险,使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确保[10]。总之,溶血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导致误差,还会对患者的后续治疗产生影响,对于患者恢复是极为不利的,所以采集和检验血液标本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对溶血现象进行避免,进而使检验结果得到有效保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其差异明显(P<0.05)。这表明在生化检验中,溶血不仅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后续诊断和治疗产生影响,所以血液采集和检验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溶血风险,提高检验准确性。
综上所述,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其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因此为了能够对溶血进行避免,要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以确保,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