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与效果

时间:2024-08-31

刘 洁

内蒙古乌海市中心血站,内蒙古 乌海 016000

献血工作中主要组成包含无偿机采血小板,伴随输血医学届的完善发展,机采血小板优势显著,临床工作者对其予以认可[1]。然而机采血小板和其他献血方法对比有所差异,机采血小板具有较大的循环血容量以及采集时间过长,献血者因此会产生负情绪以及不良反应。此次研究分析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与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血站招募的268例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选择时间2019年9月-2020年9月,268例献血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134例和对照组134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比例为70/64,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2.5±2.2)岁,平均体重(60.6±4.6)kg;观察组男性女性比例为75/59,年龄27-50岁,平均年龄(33.6±2.4)岁,平均体重(61.7±4.8)kg。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分析后并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献血者资料进行统计,并讲解献血有关知识以及机采血小板特征。

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内容如下:①采血前。对献血者护理时医务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予以沟通,提升其安全感,特别是对于首次献血者而言。同时医务人员需要将机采血小板操作以及安全性予以讲解,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将采集时间告知,将其预见性提升。告知献血者在献血前增加温开水的饮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保证献血者以良好的心态正视献血。②采血中。医务人员在采血过程中依据无菌操作实施,熟悉静脉穿刺,确保一次成功,缓解献血者疼痛感,穿刺后确保针柄角度确定以及血液流速良好。采集时需要对献血者表情予以观察,了解是否出现不适,并且医务人员按照献血者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话题沟通,将其注意力转移,并且可播放舒缓音乐创建温馨的空间,缓解其精神负担。与此同时献血者可服用10-20ml葡萄糖碳酸钙,以免出现枸橼酸钠中毒,由于采血时间较长可询问献血者是否有嘴唇麻木或手脚末梢麻木感,如有可舌下含服葡萄糖酸钙效果更好。指导献血者进行握拳以及松拳。采血时需要对献血者生理指标进行监测以及记录。③采血后。完成采血后通过弹力绷带对献血者实施包扎,观察献血者是否产生呕吐或者头晕等表现,如果出现异常表现需要及时处理。此外对献血者实施健康教育,将注意事项告知,献血当日不可跑步或者打球,告知献血者进行营养补充,增加温开水的摄入量,不可暴饮暴食。医务人员需要感谢献血者,使其充分了解献血意义。

1.3评估指标[2]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献血者护理后的SAS(焦虑量表)以及SDS(抑郁量表)评分,分数和评估指标表现为负相关性;而后计算且对比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

2 结 果

2.1SAS和SDS 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为(30.6±4.1)分,护理后SDS评分为(31.6±4.3)分,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0.1±3.3)分,护理后SDS评分为(41.1±3.8)分,组间数据对比t=20.469、19.163,P均为0.000,组间对比均产生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护理后5例患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为3.73%,对照组护理后20例患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4.93%,组间数据对比χ2=9.925,t=0.001,组间对比均产生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就目前而言,无偿献血工作中广泛采用机采血小板方法,献血者献血后极易产生胸闷或者头晕等反应,且采血时间过长以,具有较大的血容量循环[3-4]。因为大部分献血者并不了解献血流程,少数人认为献血后会患有相关疾病,为此多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会产生负性情绪,影响身心健康。此次研究抽取26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观察组中,结果显示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3%和14.93%,组间数据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对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可缓解负性情绪,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心理护理则是依据献血者内心情况制定的心理疏通方式,以和蔼态度向患者讲解献血有关知识,对其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从而缓解心理负担,有助于生理指标的稳定,同时对献血者进行感谢可创建友好的护患关系,确保献血事业的发展[5]。

综上,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可调节患者的负性情绪,应用价值显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