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步态异常改善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4-08-31

廖 迪 张其明 易文俊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000

作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因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而成为危及我国居民健康安全及加重家庭、社会负担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当前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脑卒中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半数以上患者仍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例如偏瘫,数据显示70~80%脑卒中患者伴偏瘫,表现为步态异常,如足下垂、尖足内翻、步速缓慢、步行不对称等,降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2]。关于脑卒中偏瘫步态异常的治疗,临床采用常规基础疗法,然而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进一步完善脑卒中偏瘫步态异常患者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前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作为一种康复疗效,是基于肌电生物反馈的机理结合一定强度低频脉冲对肌肉进行电刺激,使肌肉紧张/松弛,以达到改善肌肉功能,让患者重建、恢复肌肉正常运动功能的目的。赵露婷等[3]人指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王雪红[4]指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中具有一定辅助效果。可见,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卒中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步态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的作用效果展开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神志清楚,依从性良好;(2)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提到的相关标准符合,且确诊为偏瘫步态异常;(3)患者和(或)已知晓研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理解、表达、认知等方面存在困难;(2)合并心理疾患、肝肾功能不全、占位性病变、行动困难、足内翻/下垂、踩关节痉挛强直等疾病;(4)研究途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该研究已取得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现参照上述提到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步态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包括男性23人,女性17人;年龄为40~75岁,平均(56.30±14.10)岁;异常患侧:22例右侧,18例左侧。研究组40例,包括男性21人,女性19人;年龄为43~75岁,平均(58.41±15.21)岁;异常患侧:24例右侧,16例左侧。经SPSS25.0软件处理、分析,确定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异常患侧等)比较无差异(P>0.05),表示上述因素对研究成果无影响,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凝、改善脑部循环、预防并发症及运动康复疗法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如下:(1)肌电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比利时Gymna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Myo200)。(2)取卧位,将电极片置于患肢皮肤表面,再连接生物刺激反馈仪,选择半主动配合模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根据肌肉运动产生的肌电信号在显示屏上的曲线,指导患者尽最大努力做出指定动作。(3)共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1)借助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Scale,NIHSS)[6]、Fugl-meyer评定法(FMA)[7]、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8]分别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其中NIHSS评分总分为42分,分值越高,缺损愈重;FMA评分的下肢功能评分总分34分,分值越高,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显著;BBS评分总分为46分,分值越高,平衡能力越强。

(2)借助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gotest,TUG)[9]分别评估患者步态变化,包括步长、步宽、步频等。

(3)选择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为工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共4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总分分值范围80~4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D)。两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描述,数据组间差异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的对比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NIHSS评分、FMA评分、BBS评分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FMA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的对比情况

2.2两组步态变化的对比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步长、步频、步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步长、步频延长,且步宽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步态变化的对比情况

2.3两组生活质量状况的对比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GQOLI-74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生活质量状况的对比情况

3 讨 论

脑卒中的发生与脑部供血血管内壁栓子脱落后所致动脉-动脉栓塞、脑血管/血栓出血等原因有关,表现为呕吐、头痛、呛咳、偏瘫等一系列症状体征。步态异常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功能障碍表现,也是限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行为,降低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因。所以,加强重视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状况对其步行能力的改善具有一定重要意义,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面对脑卒中偏瘫步态异常的治疗,通常采用西药维持疗法、常规康复训练,虽然能够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但是并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目标。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属于一种生物反馈疗法,在借助处理所获取的肌电信息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患者能够认知的信号反馈给患者,让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以达到调节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10]。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可使患者及时了解主动运动对肌肉的积极影响意义,控制肌肉组织生物电活动,增强肌群力量,改善患侧肢体肌力,以实现强化康复效果目标,帮助患者勇敢未来生活[。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但FMA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可以通过反复训练形成条件反射,促进脑卒中偏瘫步态异常患者大脑皮质形成相应兴奋灶,重塑神经通路、重建未受损神经细胞的同时还可加速新的神经网络发展,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维持机体平衡状态

步长是指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步频是指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步宽是步行稳定性的指标之一。以往研究指出,步宽与重心的转移、平衡、下肢的支撑力及步态对称性存在一定联系。就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其步宽较正常人差。结果显示,研究组步长、步频较对照组延长,但步宽短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高,表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步态异常患者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考虑和以下原因有关: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模式可将信号传导至肌肉神经通路,扩大肌电信号曲线增幅,并刺激神经传导通路及突触,改善神经元间的重新串联及神经再塑,从而增强神经系统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支配作用,促进正常步态的建立。

综上所述,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步态异常患者中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通过改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平衡状态等一系列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行走步态及生活质量。所以,可将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作为脑卒中偏瘫步态异常患者的理想康复疗法。介于此次研究样本量较少、结局指标不完善等局限性,今后仍需深入探究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模式的作用价值,以期丰富研究成果,提升我国脑卒中患者机体康复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