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8-31

陈卫霞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血常规检验指的是通过对血细胞的形态分布与数量变化进行观察而判断疾病及血液状况的检查,该操作简单快捷,在临床上运用比较广泛。溶血素是血常规检验的一种常用试剂,能溶解红细胞并使其将血红蛋白释放出来[1]。传统的溶血素含有氰化物,影响环保[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研究溶血素,目前已研究出不含氰化物的新型溶血素,能提升药物的环保性,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临床对使用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仍有质疑,本研究将探讨对两种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的使用效果,现在将具体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00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体检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

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各有30例、20例;年龄在20岁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7±10.53)岁;体征在45kg至77kg之间,平均体重为(61.23±8.75)kg。

干预组:男性和女性各有27例、23例;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59岁,平均年龄为(40.84±10.36)岁;体征在44kg至77kg之间,平均体重为(61.08±8.92)kg。

对比两组上述基线资料,P值>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进行。

选取标准:①参与研究的体检者身体健康无疾病;②对本研究知情,并且签署了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②血液疾病者;③认识、精神方面存在障碍者;④未成年与老年人。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用传统溶血素辅助检验,其溶血素中含有硝普钠盐0.5g/L与氰化钾5.5g/L。

干预组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用新型溶血素辅助检验,其溶血素中含有0.18%的非离子型活性剂与0.09%的有机铵盐。

在清晨抽取空腹状态受检人员的肘静脉血3ml,使用抗凝管进行常温保存;在血样中加入溶血剂,再加入稀释液将血样稀释,使用半自动分析仪在4h之内完成血常规检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血常规主要包括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的计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转化后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血小板、红细胞与白细胞的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血红蛋白的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一。

表1 两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

3 讨 论

在人体循环中,血液占据重要的地位,血液通常分为有形成分与液体,其中液体为血浆,有形成分则包含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当机体的组织及脏器功能受损时,会引起血细胞成分发生变化,所以临床诊治发热、贫血、造血疾病、感染等疾病时经常使用血常规检验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变化与数量变化进行辅助诊断。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血常规检验观察与衡量许多严重疾病的并发症情况,所以血常规检验对于临床医学来说是意义重大的。

溶血素能有效地溶解红细胞,利于血常规检验出血红蛋白的水平。临床常用溶血素有两类,分别是传统溶血素与新型溶血素,从文中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溶血素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性,主要集中在血红蛋白的计数上,使用新型溶血素的干预组血红蛋白的计数明显大于应用传统溶血素的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为以下两点:第一,传统溶血素之中有氰化物成分,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会有发生氰化反应[3],产生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导致测定血红蛋白的准确性高;第二,新型溶血素之中无氰化物,红细胞的溶解速度较慢,而且血红蛋白不太稳定,导致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准确性受影响。有研究指出,可加强临床控制,使新型溶血素的检验结果不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控制在精准度的可接受范围之内[4]。

总而言之,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环保安全,但需要加临床调控,保证血红蛋白检验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