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措施及其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4-08-31

管 丽

青岛西海岸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555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其中抗生素在门诊和住院部的使用率最高,人均年用量为138g是美国的10倍。有相关报道称,我国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更是高达95%左右[1]。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减少用药误区及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临床一直在探究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就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措施及其临床效果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6-81岁,平均(45.23±5.48)岁。观察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16-80岁,平均(44.47±5.62)岁。两组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按照医师处方进行常规用药,无干预措施。

1.2.2观察组 采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方式如下:①成立点评组:由药剂科和颌面外科共同成立病例点评组,每月对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由评估结果制定干预措施,并将结果反馈到门诊医生;②抗菌药物知识普及:由资深药师通过讲座的方式向医护人员深入普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滥用危害,并由临床科室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普及;③特殊级别抗菌药管理:对于特殊级别抗菌药物规定临床使用指征和使用级别,施行用药审批制度,填写申请表并由副主任以上级别医师签字审批;④细菌耐药性检测:需使用抗生素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抗生素,用药后需跟进药敏试验,及时调整用药方案;⑤药师参与:由资深药师参与每日的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根据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调整用药方案,防止延误病情。

1.3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生素使用率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发生率。(2)对比两组抗菌药物费用及其占总医疗费用的百分比。(3)记录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为痊愈、好转、无效3个层次,有效率=痊愈+好转。

2 结 果

2.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n(%)

2.2治疗费用 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和抗菌药物在治疗费用中占比分别为(602.45±43.54)元、(0.28±0.06)%均低于对照组(865.87±56.75)元、(0.4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24、9.007,P=0.000、0.000)。

2.3 疗效 对照组痊愈25例,有效15例,无效8例;观察组痊愈32例,有效14例,无效2例,观察组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9,P=0.045)。

3 讨 论

抗生素是术前预防性治疗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目前在许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滥用抗生素现象仍较为普遍,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为村医疗设施缺乏,对于一些咳嗽、高烧等常见症状的治疗往往凭患者症状主观性选择用药,另外,抗生素的适应证标准较宽未得到严格控制[2]。抗生素滥用往往会导致耐药性产生,并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力。因此,通过有效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是规范临床用药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在总医疗费用中占比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疗效更高,提示药学干预措施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减少滥用抗菌药物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加经济、有效、安全的用药方案,提升用药科学性[3]。通过药师进行药学指导干预能弥补主治医师在抗菌药物知识上的不足,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误区,提升临床治疗精准性,保证治疗效果。本研究中由药剂科、皮肤科、内科和外科共同组成评估小组了解院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并将制定措施反馈到各科医师,改善抗生素滥用和抗菌药物选择误区。在用药前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有利于规范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于一些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级别和临床使用指征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审批措施管制此类药物的使用频率,减少药物滥用现象。

综上所述,药学干预措施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降低滥用抗菌药物的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