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何水滔
(中共岳阳县委统战部,湖南岳阳 414100)
岳阳民谣的文化功能
何水滔
(中共岳阳县委统战部,湖南岳阳 414100)
岳阳民谣创作历史悠久,深深地植根于广大民众之中,是岳阳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民谣,如同民俗风情画、乡村教科书、舆情晴雨表,滋润着岳阳这方水土,为岳阳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愉悦。
岳阳;民谣;文化功能
岳阳历史源远流长,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生机蓬勃的民谣是岳阳灿烂文化中一枝绚丽多姿的奇葩。岳阳人多情直率,遇喜时,哼出快慰;不幸时,发出悲哀;气愤时,喷出怒火;高兴时,唱出欢笑。运用本土语言淋漓尽致的表达喜怒哀乐,既展现了岳阳人民的勤劳智慧,也形成了岳阳民谣的质朴和淳厚。
岳阳民谣的形成虽无法准确考证,但岳阳民谣创作可谓历史悠久。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三闾大夫,便有了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由此,岳阳民谣也就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民谣由民间集体或个人创作,通俗押韵、幽默精警、短小风趣、易于记诵。与顺口溜、打油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并“口耳相传”。
岳州窑是古代汉族磁窑之一,岳州窑始见于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岳州窑地处湖南省湘阴县城关镇堤院一带,当地至今流传一首民谣“湘阴有个万窑窝,要进城门过窑坡”。到了宋代瓷器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在民谣里也有所反映。民谣云“十窑不怕九窑空,只要一窑能成功”。可见瓷器烧制的难度很大,要求也很高,稍有瑕疵,全部打碎,不许流入民间。
“秋前青,秋后黄,扭扭捏捏配成双,有耳不闻钟鼓声,有鼻不闻桂花香。君子带我行千里,忽然绷断九曲肠。可怜抛却秋风里,从此不带我回乡。”
这是一首岳阳东乡流传的哀婉自叙曲,小女子被抛却在千里他乡,肝肠寸断,泪洒霜枝。如果配上适当的调子声情并茂地唱起来,你也许要为那弱女子掬一捧同情泪。然而不然,她原来不过是一双烂草鞋。
“穷柴湾,富水缸,预防火灾记心上。”这则民谣已融入张谷英的子子孙孙血脉,在600多年春花夏蝉秋月冬雾中让张谷英谷建筑群绵延至今。
岳阳的民谣是温柔的,就好像是那迎着太阳盛开的鲜花上的一滴露珠,圆润、美好,透过水珠折射出的,则是人们的智慧结晶与丰富的情感小皮球,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还并没有被太多的电子产品、现代科技所包围,人们的童稚时光依旧充满着欢乐,这首民谣便是当时小朋友跳橡皮筋的时候口中所唱的,这首“口头诗”不能用“诗”的标准去评判,但它描述了小朋友跳橡皮筋时候的欢快、喜悦、轻盈。虽然说都是由简简单单的数字组成,但是依旧朗朗上口,配上橡皮筋,的确有理由成为童年一首难忘的民谣。
岳阳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得天独厚的饮食资源,使岳阳的饮食在制作方法上自成一派。与之相生相伴的饮食民谣,更俯拾皆是。辣是岳阳菜的又一特色,因此作料少不了生姜、大蒜和辣椒,但这些东西的刺激性太强,吃多了会让人难受,一句“姜辣口、蒜辣心、辣椒辣到了做不得声”民谣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偷针偷线,头上生癣;偷狗偷猫,头上长包。”“帽子歪着戴,娶的媳妇坏;穿衣不扣扣,娶的媳妇丑;鞋子趿着穿,娶的媳妇贪。”这些民谣不是耳提面命,板起面孔教训人,而是根据少年儿童正处于知识体系及价值观念形成的萌芽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并对其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饶有兴致地反复吟唱,使孩子的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在反复吟唱中不知不觉发生改变。
《哥哥考个秀才郎》:“推车哥,磨车郎,打发哥哥上学堂。哥哥学了三年书,一考考个秀才郎。先拜爹,后拜娘,再拜拜进老婆房。金打钥匙开银箱,老婆房里一片光。”这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乡村现实版,怎能不使乡村少年充满无限憧憬。“骄子不骄书,骄书便养猪”、“三代不读书,好比一窝猪”。正是在这样一些民谣的激励下,才出现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良好读书风气,才出现了“一门三进士”、“同胞翰林”的科举佳话;催生了岳州群星璀璨,推动了岳州文化的勃兴,成为封建社会耕读文化的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线。
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只顾自己吃的香,任凭娘在风中荡,饥肠辘辘多心伤。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郎忧后院别起火,呵护媳妇娘流浪。有钱有利便是娘,母病无利郎变狼。
摄取儿童最熟悉也最感兴趣的花喜鹊设想为生活中的反面教材,以最朴实、最现实、最通俗的民谣形式,将孝顺道义传授给儿童,警示勿学忤逆子。
赞扬社会中的好人好事,颂扬情义无价:“万水千山总是情,只顾赚钱可不行;世间自有真情在,慷慨解囊献爱心。”“扁担无柞,两头失踏”劝告为人处世要诚恳踏实。
上世纪一首民谣“吃掉一千亿,浪费一千亿,两个一千亿,坑害十二亿”,以夸张而又不乏可能性的说法警诫世人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免吃空国家,损害大家的利益。
岳阳人们用民谣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训以及对他人的期望,表露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完美人格的追求,从而帮助人们分辨是非、端正态度、奋发图强。“苦难象弹簧,你弱它就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送一捆柴,他献一棵草,火种在心中,风吹灭不了,大家齐动手,烈火照天烧。”
“方尚书做官,提带湖南一省”的民谣在岳阳县可谓家喻户晓。方尚书名方钝,号砺庵,湖南巴陵县沙陂(今岳阳县杨林乡沙陂)人。生于大明孝宗弘治元年,正德十一年(1516)乡试中举,十五年登进士,十六年点为翰林,累官至户部尚书。万历五年(1577)卒。其来源于“君无戏言”。明朝年间,湖南的山是要交粮的。家乡人把这件事反映给尚书后,尚书深表同情,于是计议想个什么办法,把湖南的山粮免了。他便派人在皇上经常进出的路上,用谷糖做了这样几个字在路中央:湖南免山粮。字做起后芳香四溢,不一会,个个字都爬满了蚂蚁,这样,几个字越发醒目。皇上走那里经过看到后,感到奇怪,便大声念了起来。躲在树后的方尚书连忙走了过来,跪在皇帝面前,说“谢主龙恩。”皇帝说我是念着好玩的,方尚书说“君无戏言。”从那以后,湖南的山粮就免了。
这句民谣除了寄托对方尚书为家乡发展招商引资,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以及为家乡产品免费宣传代言的感念外,更多的寄予了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的“好官”的渴望。
岳阳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近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穷苦人闹翻身,求解放,众多的革命者足迹遍布各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红色民谣也就广为流传。其中有体现穷人初步觉醒,懂得阶级压迫,控诉阶级不平的民谣:
沅水流,湘水流,流入长江不回头。穷人血泪洞庭涨,何时洗尽人间愁。
日本鬼,喝凉水,打了罐子赔了本。上火车,摔断腿,上轮船,沉了底。1945年5月之后,日军在我抗日军民的打击下,看到大势已去,就再也没有了往日那种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老老实实地龟缩在据点内,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1945年7月,正值大热天,岳阳县黄沙街玉华村民提前得知战败的日军向北撤退要经过本地,大家于是上山挖采黄莲,然后煎成水,装在自家水缸里。结果第三天,有5车厢的日军乘火车,从磊石向黄沙街方向逃窜,在新塘、楚塘、柏塘一带下车。饥渴交加的敌军俨然没了先前的趾高气扬,一下车就四散找食物吃。炎热的暑期,解渴是他们的最需。水缸都放置在阴暗处,微黄清亮的颜色令日军难以分辨,对黄莲水的苦涩味道民众也作了一些简单处理。口渴难耐的敌军将水缸里的黄莲水一饮而尽,中毒死亡240余人。黄沙街的老百姓看到他们这副狼狈相,就以这首轻松诙谐的民谣加以戏谑,既表达出了人们看到胜利曙光后的喜悦心情,也讥讽了侵略者可悲的下场。
岳阳县毛田过去叫“茅田”,解放前的茅田,“水是祸害水,山是剥皮山,土是挂壁土,田是沙洲滩”。民间还流传着一首民谣“早上吹牛角(红薯的形状象牛角),中午拌糖坨(指红薯),晚上还是现家伙。”“今年人等饭,明年饭等人,后年粗粮疙瘩绊倒人”,形象地说明:穷困挨饿,并不全由于天灾,只要调整政策,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改变这种人等饭的饥饿局面,只需一二年。果不其然,毛田人民面对穷山恶水,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三年把荒山秃岭建设成了“挂壁土上创高产,剥皮山上披绿装,祸害水随人意流,沙洲滩上飘稻香,农林牧副齐发展,山村新居电灯亮”的新毛田。
改革开放以来,岳阳人民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20世纪对于不同年代的“陪嫁”就有一首民谣:
50年代:铁皮暖壶自带花,脸盆镜子一块拿。娘嫁陪个木柜子,铜闩铜锁铜链子。
60年代:洗脸盆,牡丹花,一台大钟墙上挂,缝纫机,单摆下,飞鸽车子带衣架。
70年代:的确良,花浪浪,擦油皮鞋好样样。收录机,四喇叭,唱歌说书笑哈哈。
80年代:沙发床,电视机,箱子柜子分高低,衣架挂着呢大衣,小俩口儿笑眯眯。
90年代:三室一窝机,外加VCD。
现如今:一套房,一个厂,一部轿车自动档,外加存折几十万,出国旅游最时尚。
积淀深厚的岳阳民谣,是勤劳的岳阳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深深地植根在广大民众之中,滋润着岳阳这方水土,为岳阳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愉悦。
[1]周新国,周波.品岳州窑青瓷[G]//武陵珍藏.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许志龙.回首当年(第八辑)[M].岳阳:岳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2005.
[3]朱叔君.民间游戏[M].郑州:海燕出版社,1997.
[4]岳阳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君无戏言[G]//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1998.
(责任编校:张广宇)
On the Function of Yueyang Folk Songs
HE Shui-tao
(The 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of CPC,Yueyang County,Yueyang,Hunan,414100)
The creation of Yueyang folk songs which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arts to the people of Yueyang has enjoyed a long history and taken roots in the common people.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folk songs which are like folk-custom graffiti, rural textbooks and public-sentiment barometer have moistened the soil and water and brought endless happiness and joy to the people who live on the regions.
Yueyang;folk songs;cultural function
J 642.226.4
A
1672-738X(2015)01-0064-03
2014-12-09
何水滔(1972—),男,湖南岳阳人。主要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