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8-31

董娟娟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东莞 523808)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研究

董娟娟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东莞 523808)

图式理论是语篇阅读教学的心理学基础,阅读过程被认为是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与材料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基于图式理论,英语阅读应通过“从下至上”和“从上至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在读前开展激活学生脑中图式的活动,读中引导学生运用图式来帮助进行阅读并进一步构建、丰富图式,读后组织学生进一步强化、巩固图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大学英语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师着重于对词汇、语法的讲授及句子的翻译,学生则忙于对生单词的查询、对语法的理解,这种枯燥、被动的学习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缓慢。图式理论的运用却能很好地改变这一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期,鲁梅哈特(Rumelhart)提出了“相互作用”模式,也称为“图式理论”模式,将阅读解释为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与材料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interactive process)[1]。该理论强调两种信息处理过程的相互配合,即“从下至上”模式(the bottom-up model)和“从上至下”模式(the top-down model)。“从下至上”模式由高夫(Gough)提出,他认为阅读是一个解码过程,读者在各个语言层次进行从下至上的一系列语码解译。读者逐个识别单词、短语、然后按语法规则理解分句、句子,最后把每个句子的意思联系起来构成对整个篇章的理解。这种模式深深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传统教学都把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上,因而导致学生在理解每个单词和语法的同时却不理解整个篇章。“从上至下”模式是由古德曼(Goodman)提出的,他认为读者不是逐字逐句去理解,而是在文本中选取(sample)某些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或有关知识做出预测(anticipate),然后在下文找到相关信息来验证(test and verify)自己的预测。这种模式的缺陷是读者的预测有时并不符合文本。鲁梅哈特(Rumelhart)的“相互作用”模式能更好地解释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结合“从下至上”模式和“从上至下”模式进行信息处理。“从下至上”模式保证把文本的新信息输入大脑,激活读者大脑的相关图式,同时发现与其所作预测不一致的信息,而“从上至下”模式帮助读者利用已激活的图式对文本进行预测,并结合文本信息从可能的预测中作选择,从而消除歧义。只有把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相互作用,才能正确理解文本意思。

从上面的论述得知,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脑中已有的图式即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以综合英语2(第三版)第2单元精读课文He was my father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活、丰富并巩固学生的图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读前活动——激活图式

在图式理论指导下,整个理解过程是激活或构建合适的图式并填充新得信息的过程,当所有重要空位都已填满新信息,文章即被圆满理解[2]。因此,已激活的相关图式能帮助对文本进行正确预测,促进对材料的迅速理解。上课前要有导入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激活脑中已有的图式。可以采用的导入方法有很多,比如播放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通过短片、图片等直观方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因为有策略地使用提问是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的最佳方法之一[3]。将文章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结合,设计一些贴切而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采用读前讨论的方式,老师确定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有助于活跃气氛,又激活了同学们大脑的相关图式。如果学生对有些文章中具有极浓文化色彩的词汇、相关背景知识不了解,老师应在读前对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相关图式。

例:He was my father,讲述的是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父亲。深沉而又博大的父爱,每个同学都深有体会。首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些表达深沉父爱的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画面,父亲的形象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然后采用提问的方式,询问大家: “What makes a man a good father?”同学们的发言很踊跃: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坚韧,宽厚仁慈,信守承诺,对孩子充满爱,值得信赖,家里的顶梁柱……,再问:“What is your father like?”这时,同学们大脑中的图式已被激活,与父亲相关的记忆浮现脑中,伟大的父亲的形象已定格于大脑,可以顺利预测文章内容,帮助快速理解文本。

二、读中活动——丰富图式

1.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当学生的预测在随后的阅读中得到验证的时候,他们往往非常兴奋,这无疑增强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4]。要充分理解文章就要学会利用大脑中的图式进行推断,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4]。

学生大脑中父亲的图式被激活后,阅读文章时会试图根据这些被激活的图式来整合所读内容并对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预测、推理和补充,并进一步构建和丰富自己的图式,而教师在这方面要起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当学生看完文章标题He was my father时,教师可以提问:“What do you expect the passage to be about from the title?这时,学生会根据已有的图式对下文进行预测,既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又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内容。第一段是对父亲手的描述,粗糙并长满老茧。同学们读完这段后,教师可以暂停并提问:“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e hands,we can get the image of a father as whether a physical laborer or mental laborer?”通过这一问题,同学们理解了physical laborer和mental laborer的不同之处,同时丰富了他们对physical laborer and their hands这一图式,学习了如何对不同的手进行描写.接着再问:“What do you expect the following parts will be about?”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就会逐渐养成预测、思考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这种背景知识与材料信息的相互作用,学生逐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培养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任何文章都不可能涵盖全部细节,而是要靠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解读,去推理。比如文章第6段有这么一句话“Powerful enough to cry when he felt the need.”第一眼看上去,似乎很难理解。常理来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泣一般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那文章为什么说父亲足够强大而会哭泣呢?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因为哭泣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所以一般情况下男人敢不敢在他人面前哭泣呢?”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这样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力量的,而父亲的哭泣是因为奶奶的去世而悲痛。一个坚强勇敢而又对家庭充满深深爱意的父亲形象马上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由此可见,对文章隐含意思的推理对有效阅读很有帮助。

3.培养根据上下文意思猜测单词的能力

本课内容有很多的生单词、词组,如何丰富学生这方面的内容图式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能力。阅读时碰到生单词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是每个单词的意思都要去查字典,很多单词其实是可以结合上下文及构词发猜测的,教师应在这方面加以引导。比如第5段有一句话:He was“cabbie”and“driver”and“you”.大部分同学不认识“cabbie”一词,但根据上文得知he指的是我的父亲,而他是个出租车司机,“cabbie”,“driver”, “you”都是乘客对我父亲的称呼,显然“cabbie”就是指出租车司机了。

4.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能力

除了讲解文章的单词、词组和篇章内容,还要提及文章的体裁,因为图式不仅包括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还包括形式图式。学生对不同题材的熟悉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Anderson在其1983年所发表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了一点:读者对所阅读材料的体裁、结构越熟悉,就越能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层次,也就越清楚文章的逻辑关系[5]。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体裁。本课是一篇记叙文。那么就记叙文有一系列问题要同学们思考和回答,比如记叙文的6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分别有第一、二、三人称;记叙文的表达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记叙文的线索有时间、人物、事件、感情等。同学们边阅读边思考这些问题,通过这些方法来构建自己的形式图式,以促进对同类体裁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三、读后活动——巩固图式

构建新的图式后要反复激活并加以运用,才能使其强化、巩固。所以在帮助学生丰富、扩充新的图式后要及时总结并加以练习,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图式知识储存起来。

学习完该篇文章后,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retell)文章内容。学生要学会区分主次,既要保留原文的意思和事件的顺序,又要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运用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书后的练习部分也可以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这个单元后面有comprehension work和language work,这两部分的练习很好地强化了学生所学的语言图式及内容图式。另外,布置一篇课后作文,以“He is my father”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文章。通过写作文,学生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都得到了练习和巩固。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运用正确的方法会加快这一过程。而运用图式阅读理论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激活并构建相关图式,教师不仅要教会某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果通过这一知识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1]Carrell P L,Eisterhold J C.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Quarterly,1983,17(4):556.

[2]闫涛.图式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3 (5):69-70.

[3]Vacca R T,Vacca J A L.Content area reading(4th ed.)[M]. 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3:164.

[4]何军好,郭晓洋.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453-456.

[5]R.A.Anderson.Learning to Read in American Schools[C]. 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84.

(责任编校:马余平)

The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DONG Juan-juan
(Department of Applied English,Dongguan Polytechnic,Dongguan,Guangdong 523808)

Schema theory is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The nature of reading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nteractive process between the readers'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textual information.According to schema theory, the two information process methods of bottom-up model and top-down model could be used in reading activities.It is essential to activate students'relevant schema before reading,to help students take use of schemata to facilit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nd enrich their schema during reading,and to organize student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ir schema after reading,thu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ies.

schema theory;reading comprehension;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H 319.3

A

1672-738X(2015)01-0078-03

2014-10-31

董娟娟(1983—),女,江西九江人,英语讲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与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