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晓娜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但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形势下上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才能培养出“受人尊敬”的天之骄子?现行的评价标准就是“211”、“985”等工程对高校的分类。此结果必将导致国民对高校排行榜的日益关注。据此,高校之间的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各高校要这种竞争中稳坐泰山,获得现代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以及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和认可,必然要以各种指标数字来作为支撑。这些硬性标准体现在高校教师身上,自然就表现为学术成果上。那么对学术成果如何鉴定、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学术自由是高校一直秉承的理念,每所学校的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都有自己的规定,没有形成统一正式的标准。
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评价者在全面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高校教师学术活动信息的基础上,对学者学术成果的质量、水平、效益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评价的对象包括学术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等。但从目前现状来看,以论文为纲的趋势愈演愈烈,论文的发表被当成是学术水平高的标志,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研究课题,最后结项的依据也是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最终也是要在期刊上出版才体现其价值。
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在指标选择上过多地青睐科研成果的数量,而在数量表示中,论文数量要求最为直观。大多数高校在职称评定标准中都规定教师要从讲师升为副教授要发多少篇论文,从副教授升为教授又要发多少篇论文。一些科研项目,也是要求要发表多少篇论文才给予结题,这样就必然导致一味谋求“论文产量”的后果。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高校教师过多地追求论文发表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论文创作的质量。
由于上述两点现象的存在,就导致了一些教师以在网上当数据、抄袭他人作品、闭门设计方案、弄虚作假,以东拼西凑替代了潜心撰写论文,甚至花钱雇枪手、花钱买版面。一些期刊社顺应趋势,为了经济利益,把将本社期刊列为权威或重点级别的高校收取费用,使其具有优先发表权;还有的直接向高校的某专业采取“版面买断”业务,具有专有发表权;还有的将属有国家级基金编号的论文加收一定比例的版面费后予以发表,以求期刊社和投稿作者的“双赢”。
无论情况如何,但学术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学术研究价值和确定学术应用的效益。目前学术功利化的发展势必使教育教学受到强烈的冲击,学术研究和学术应用也变了味。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学工作和教育科研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仅要有系统完备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鉴于此,对高校教师而言其学术评价,不宜采取事后考评,而应采用以能力评价为主的激励式考评;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而非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
学术研究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它需要学术研究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进行评价的主要承担者,更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所以要改变由学校行政主体进行评价的方式为由社会中介机构或者学术共同体来进行评价。社会作为第三方,是政府与大学间的桥梁和纽带,起到缓冲和双向调节的作用。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才能使大学教师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也是实践学术道德的严谨和规范,大学教师们才能全身心的专注于学术、倾心于研究,在学海中扬帆破浪。其结果必然最后导致学者们的科研成果累累,创新发明蔚然乘风。
纵观历史上伟大的科研发明创造,可见任何创新性学术成果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般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短期内论文发表的数量并不能代表学术研究的价值。并且在创新研究过程中一些阶段性学术研究成果由于观点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确认;一些研究技术保密或涉及发明专利等原因不能公开发表。这些都足以说明论文发表的数量与学术成果的价值并不是正比的关系,有的重大成果可以“一文定乾坤”。可见学术质量才是评价教师学术水平的一个最核心基本的准则。
要在学术评价中淡化数字指标的重要性,建立以质量为基准、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科研考核评价制度;摒弃以论文、项目的数量、科研经费的多少来评定优劣的做法,具体评议该成果对于知识体系的贡献,这才是衡量研究者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其学术成果水平优劣与高下基本要素。
高校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自己,冷静的认识自己,客观地规划自己的学术领域,这是端正学术心态的首要前提。要反思自己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何者最为擅长;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间该如何取舍,同时也要理应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各取所需,切不可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对于自己不熟悉又没有优势的工作与领域,当弃则弃,反之则当立则立,克服市场因素影响的为金钱与名利所左右的态势,阻止其以无孔不入的方式漫过学术的边界。
学术的价值在于原始创新。长期以来一般普通高校教师由于忙于其他任务,平日里没有进行有效的学术积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量则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其实众所周知,高校教师要想专心研究学术,必须有良好的学术氛围,这就必须要改变高校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发表多少论文的刚性的评价方式,让教师以轻松的心态进行研究。同时针对学科差异,要实行分类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科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侧重点,评价办法也要与该学科的学术活动和发展规律相适应的。
此外,还要加强学术质量文化建设,使学术质量观念在高校学术领域实践过程中深入人心中,树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价值认同和履行质量承诺的行为态度,加强学术研究的软实力;加强学术文化创新,从学术实践活动出发,把学术成果及时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将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转换为“知识资源”,应用到教育领域,推动教育学术的繁荣与发展。
高校教师是从事与高深知识密切相关的工作的人员,改变学术评价现状,就是整治与重构高校教师学术生态。改变评价方式、建立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实行多元化评价标准、民主化评价过程,不仅仅是净化大学学术环境,更是拯救大学文化精神;不仅仅是挽救大学的学术生命,更是挽救一个民族的学魂和灵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