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推动上海局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4-08-31

过建钢 上海铁路局经营开发处

推动上海局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考

过建钢 上海铁路局经营开发处

为适应铁路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有效拓展路内外市场,提升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企业的经营实力,针对其转型升级发展进行思考,提出转型升级发展的意义、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

推动;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为适应铁路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有效拓展路内外市场,提升工业制造企业的经营实力,加速推动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本人针对我局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转型升级发展进行思考,提出转型升级发展的意义、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

1 我局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的基本情况

我局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包括局内多、集经工业制造企业,主要承担部分铁路配件、铁路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维修、租赁和售后服务,是铁路多元经营的重要行业之一。截至2014年6月31日,我局多元工业制造企业共计73家(其中多经39家、集经34家),从业人员4182人,其中,管理人员811人,技术人员566人(高级职称56、中级职称239、初级职称273),技术工人1153人,办公用房面积56296m2,生产用房面积176568 m2,生产设备2944台,设备固资原值25783万元。2013年我局工业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局内外销售额总计约20亿元。

2 我局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2.1 工业制造业总体处于小、散、弱的现状

对我局73家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企业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平均每家从业人员57人,50人以下的有25家,占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企业总数的34.2%;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的有36家,占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企业总数的49.3%;注册资金100万以下的有26家,占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企业总数的35.6%;产值在200万元以下有 10家,占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企业总数的14.7%;生产用设备数量少,并且大多为陈旧的设备。

2.2 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员老化

由于历史原因,非运输企业职工主要来源为运输企业减员分流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技术水平不高、年龄较大。车辆公司徐州分公司年产值1200万元,从事玻璃水生产,车辆油压减振器维修两项生产业务,无一名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机务公司徐州机务分公司增压器修理业务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而只有分管经理为高级工程师,其车间也无一名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上述两个分公司职工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

2.3 局属工业产品在局内、路内市场占有率不高

局属工业产品局内市场占有率只能达全局采购工业产品的30%左右,路内市场占有率更低。

2.4 资金不足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已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二是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及运作存在问题,特别是局内单位资金拖欠现象较为严重。

2.5 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影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一是创新资金投入较少。二是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比例失调。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突出。四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激励机制不健全。

3 我局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意义

我局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也极大影响我局多元经济的全面发展。只有对现有工业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我局高铁、动车、车辆配件生产能力及维修业务水平处于全路先进行列;多经工业制造企业相对集中、规模适度,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部分集经工业制造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拥有一批拳头产品,在局内、路内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等优势,有效解决工业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加速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共同实现我局多元经济的全面发展。

3.1 市场为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机遇

(1)近年来,我局加大了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到2015年末,全局营业里程增加到10235km,其中快速铁路由1687.8km增加到4711km,复线率71%,电气化率76%。CRH系列动车组配置300列以上,投入运营的新型大功率机车500台。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张为路产工业产品提供了潜在需求市场。

(2)近年来,我局管内区域经济发达及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上海、南京、无锡、杭州等城市地铁及轨道交通已运营多年,苏州、合肥正在进行地铁扩建和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大量的设备设施使用,为铁路工业产品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2 产品技术要求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

(1)高铁技术国产化为工业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对工业制造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水平、生产设备能力、管理水平、新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路用产品认证方式和产品准入管理方式的调整,一方面对产品质量监督和产品准入的要求会更高、更严;另一方面也为我局工业产品进入新领域创造条件。

3.3 政策环境要求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

(1)宏观环境的变化,有利于铁路工业制造企业开拓市场。十八大精神和国发〔2013〕33号文的出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合作方式和扩大对外合作,为工业制造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2)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工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随着铁路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为路内工业企业整合以及路内产品采购量的提升提供巨大可能,工业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业布局,集聚优势资源,加快产品升级,压缩单位成本,不断适应铁路高速发展的需要。

4 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内容

4.1 加大合作开发,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制高点的新产品

(1)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与铁科院、科研院所、南、北车集团开展合作,研发高铁、动车、供电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配件产品,逐步形成自主技术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

(2)提高市场竞争,打造自主品牌。重点对动车空调滤网、挡车器、减速顶、复合陶瓷柴油机配件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一批产品打造成全路知名品牌。

(3)大力开展高铁动车、大功率电力机车及工务维修业务。开发动车油压减振器四级修、动车空调、动车座椅维修配件制造维修范围。大力开展厂矿机车、轨道车、救援吊修理和机车增压器、轮对、通风机、螺杆泵等大部件检修业务。不断扩大轨道精测精调业务。

4.2 统筹资源,打造具备现代工装条件的四大基地

(1)建立车辆配件造修基地。利用生产力布局整合后车辆系统闲置的厂房、设备、土地等资产,与车辆配件制造企业合资或合作,建立车辆配件造修基地,共同开展“动、客、货”三位一体车辆配件制造、维修等业务,促进产品转型升级。

(2)建立与大功率电力机车检修基地相配套的配件检修生产基地。以上铁机务公司为主导整合局内机车配件生产企业,联合建立机车配件维修生产基地。促进机务产品升级、机务配件生产企业转型。

(3)建立工务、电务配件生产基地。整合工务配件、工务线上料、电务配件生产企业的场地、设备、人力及市场资源,建立工务配件、工务上料及电务配件生产基地。

(4)建立起重机械生产基地。以新上铁集团的三个起重机械生产企业为主要力量,整合全局货场起重设备维修单位,建立起重机械生产基地。

4.3 构建网络平台,推进科工贸融合发展

(1)建立工业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立以路局物资招标采购平台为基础,增加工业产品需求信息展示功能,方便制造企业了解局用工业产品需求量,为企业产品研发、拓展市场和组织生产明确方向。

(2)构建工业产品销售信息渠道。一是充分利用局内工业制造企业营销人员队伍资源,在进行本企业产品营销的同时,注意收集局内其他企业产品的相关市场信息,做到互通有无,共同推进局内企业工业产品销售。二是与兄弟局工业制造企业建立跨局合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销售合作,扩大工业产品的销售信息网。三是与路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开阔视野,进一步扩大工业产品销售信息收集范围。

(3)构建工业产品售后服务信息平台。利用铁路办公网建立全路工业产品售后服务、需求信息等综合平台,为路内工业制造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建立铁路企业间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互利合作机制,形成全路工业产品联合售后服务系统。

(4)构建产品研发联动机制。建立全局技术、人才资源共享机制,为全局技术、人才资源共享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技术合作、产品研发战略合作机制,各生产企业结合本企业产品研发实际,广泛开展与科研单位、高校之间的技术研发合作,切实解决企业技术人员不足,研发能力不强问题。

4.4 科学遴选,培育骨干核心企业群

(1)培育具有生产基地、产品市场支撑的骨干企业。

以车辆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动车配件维修、生产基地、车辆配件生产基地的功能,形成动车、车辆配件生产骨干企业。

以机务公司为主体,整合机务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设备场地资源及市场营销网络,建立机务产品生产骨干企业群。

以上铁经济开发公司为引领,打造局内工业制造高新技术品牌产品。发挥其自主研发及联合研发优势,探索进入高端工业产品的研发和制造领域,为我局高新技术产品创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以新上铁公司下属起重机械制造企业为主体,打造起重机械制造骨干企业群。

以充分发挥海宁由拳公司的设备、场地及技术资源,利用电务公司的局内市场优势,建立“工程带产品”、“产品促工程”、“代维拉产品”的共赢协调机制,打造工务线上料及电务配件骨干企业。

(2)按照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对一批规模小、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企业,实行混合经济方式改造。对产品落后、经营扭亏无望的企业,果断实施关停并转。

5 多元经济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保障措施

5.1 加强专业指导

发挥路局机务、车辆、供电、工务、电务等专业处室多元化经营工作职责,充分调配、优化、发挥专业系统内的生产资源,提供机车、车辆、供电、弓网、工务、通信、信号等设备设施所需工业产品信息,会同经营开发处(投资中心)开发局内外、路内外市场。

5.2 建立运作机制

建立项目协调、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安全风险评估、信息通报等运作机制,有效促进新项目、新产品开发。路局各专业处室负责组织专业公司、运输站段提出产品开发需求并进行论证、立项和研发。总师室负责牵头组织立项调研和产品开发后的技术审查、成果鉴定验收、示范性推广等工作。物资处负责对符合条件的新产品纳入采购目录。经营开发处(投资中心)负责按规定程序组织非运输企业落实设施设备的购置、统计汇总工业制造业项目推进及企业发展情况。科研所负责技术支撑,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开展科研攻关,形成并转化科技成果。运输站段负责科技成果或产品的现场应用。工业制造企业负责申请取得准入资格和销售市场开拓。

5.3 规范采购管理

认真执行总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各项制度办法,突出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统筹发挥好局内市场资源,结合实际对主要工业产品符合招标条件的实施招标采购,对不符合招标条件的实施单一来源或竞争性谈判采购。对于局属企业工业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与成本写实相结合的优先谈判采购方式。

5.4 落实资源保障

(1)落实资金保障。路局在资金拨付、费用结算等方面,优先解决工业制造企业的应付账款。

(2)落实设施设备保障。对于闲置或可调剂利用的房产、场地和工装设备等,优先统筹安排工业制造企业的经营开发使用。

(3)落实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人才引进、交流和培育、使用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4)统筹安排科研资金。对非运输企业、站段提出项目开发、产品使用计划,统筹运用好运输业和非运输企业的科研经费。

5.5 创新企业管理

(1)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给予工业制造企业在分配激励、融资决策等方面较大的经营自主权,鼓励骨干企业率先突破,逐步实行市场化的管理机制,不断增强企业活力。

(2)创新劳动用工方式,针对工业制造业的特点,积极探索采取多种灵活的弹性用工方式,有效降低用工成本。

(3)提升生产组织管理,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组织生产,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完善检测手段,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落实质量跟踪,建立售后服务体系。

5.6 培育专业团队

按照立足长远、解决急需的原则,分层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着力培育与企业市场化运行相适应的专业团队。

(1)以强化能力为重点,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2)以提升素质为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3)以适应需求为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万宝安 余铁
来稿日期:2014-08-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