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高校党组织育人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时间:2024-04-24

傅小珮

[摘 要] 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要梳理党组织育人需要优化的问题,弄清原因,然后按照“三全育人”的思路,从教育和管理两个角度深刻把握提升党组织育人的关键问题,更新党组织育人理念,加强各部门协同调度和资源整合,优化组织育人的格局和体系,着力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

[关键词] 高校;党组织育人;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党组织育人的内涵

为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发挥高等教育“十大”育人体系中组织育人的功能,提升组织育人质量,把党组织育人与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结合起来,发挥立德树人合力效应。着力健全高校党组织的育人体系,发挥党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思想引领和信念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强化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党组织育人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在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是以党组织的建设、党员的教育管理等为党组织育人的主要工作,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完善各项档案材料,组织育人的“育人”味道不浓厚[1]。

(一)党组织个体意识固化,组织育人新定位不清

在新形势下,党组织育人已经成为在高校人才培养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很多的基层党组织个体意识固化,对组织育人新定位不清楚,没能深刻理解组织育人和其他科研育人等“九大”育人体系之间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因此党组织育人工作缺乏系统思考。

(二)党、团等组织各自育人,组织育人各主体之间的配合不紧密

目前,高校基层组织在工作格局上,党、团等组织作为不同的组织主体依然沿用惯例管理模式,没有合理调整单个组织以适应整体育人格局的需求,依然存在各自安排工作,个人自扫门前雪的状况,组织育人工作缺乏整体安排下的配合,合力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党组织育人相关保障不够,组织育人工作开展有难度

在党组织育人实施过程中,相关资源配备还不到位。一是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存在部分干部没有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引导教育青年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强;二是党组织育人的场地设施状况跟不上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2]。有的有一定的场地开展活动,但是场地设施简陋;有的甚至没有党组织开展育人活动的专用场地,而是借助教室、寝室楼道、一楼公共大厅等地方开展党组织活动。

(四)党组织育人内容深入挖掘不够,组织育人活动吸引力不强

在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学习内容千篇一律,党课理论深奥难懂,所以较多党员教育停留在浅尝辄止或者难以深入领悟原理的尴尬境地。

(五)党组织育人不注重受众分析,组织育人实际效果不深刻

在基层党组织的各种育人活动中,都在力求推陈出新,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这种教育主体分析不够深入,常常忽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很少注重从青年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实际关注什么主题?需要什么形式?接受什么教育模式?这些都使组织育人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六)党组织育人效果评价形式简单化,组织育人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基层党组织育人活动评价最普遍的是简单量化评价和主观感受评价。比如要求基层党组织每学期开展党建活动不少于多少次的次数要求;又比如舉办某些党团育人活动,最后以领导的点评直接作为党组织育人活动的评判标准,造成了党组织育人效果评价形式简单化[3]。

由以上组织育人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当下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极为需要考虑党组织育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总体来看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方面来讲,“育”字的基本含义中有一个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这也是党组织育人的初衷。党组织育人的主要问题是新时代主体性教育的理念在党组织育人实践中的落地不够,基层对党组织育人主体、育人内容、育人方法以及育人效果多个要素的把握不准确,导致执行中缺少理论引导和支撑;同时,党组织育人是一盘棋,不能独善其身,因此从客观方面来看,管理运行中各部门的协同调度以及资源的整合,条件的保障是否到位,就是当下党组织育人过程中难以落到实处一个重要原因。

三、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在提升基层党组织育人质量过程中,党组织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资源保障等方面存在窘况,因此亟需从教育和管理两个角度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一)紧跟时代发展和需要,更新党组织育人的理念

1.遵循高校育人规律,树立党组织育人的主体性发展理念

在实现高校党组织育人目标过程中,要遵循高校育人规律,树立教育主体性原则。党组织育人要考虑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一方面加强对党组织育人队伍培训,解决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问题,建立激励机制让干事创业的干部有动力;另一方面要站在青年人视角,探寻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需要,让青年学生循序渐进地成长成才。

2.注重党组织育人的方式方法,契合创新教育发展理念

新时代党组织育人必须紧跟创新教育理念,注重方式方法,激活党组织育人的活力。一是坚持启发引导的教育原则。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社会生活事件,调动学生内在动力。二是优化组织育人教育内容供给。在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学习之外,还需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使之与大学生生活的时代紧密关联;三是创新党组织教育管理的工作载体,为党建活动赋能,打造互联网+党建、线上线下结合等新的教育模式,增强吸引力。四是用好党组织育人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教育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在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现身说法,这种体验式教育模式更能增强党组织育人效果。

(二)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加强协同调度和资源整合

1.建立协同育人的格局和体系,形成1+1>2的育人效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党组织育人更应该体现时代要求。进一步建立协同育人的格局和体系,就是深刻认识党组织育人和其他科研育人等“九大”育人体系之间的关系和定位,打破个体至上的惯有工作格局,整体安排和系统思考组织育人工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形成1+1>2的育人效果[4]。

2.紧盯组织育人目标,搭建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育人平台

搭建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育人平台,一是整合党组织育人资源。把党组织育人与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把党组织育人的个体力量与全员全程育人的洪流趋势融合,促进资源共享;二是打破各部门闭门造车的思想禁锢,工作多交流,思想多碰撞,行动多协做,着重建设好党课、志愿服务等活动阵地,搭建有吸引力的党组织育人平台。

(三)优化党组织育人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党组织育人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特点确定,对党组织育人的工作内容予以明晰,不仅是考评的依据,更是引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方向標”。

1.建立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评价指标体系,突党组织育人的过程评价指标

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评价指标体系是鼓励党员、调动基层党组织积极性的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因此应着眼于被评价者个体所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以育人为本,通过党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党建活动,突出党组织育人评价的过程指标,提升党组织成员的综合素养。

2.科学制定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评价体系,引入多方评价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任,因此科学制定党组织育人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党组织育人的评价体系包括不可量化指标与可量化指标。不可量化指标具体包括党组织育人对象的满意度、党组织育人意识、服务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等;可量化指标包括组织党组织育人活动的次数、参与党组织育人活动的人员比例等可直接量化的指标数据。通过制定科学而全面的评价体系,引入学校、育人组织、师生等多方评价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组织育人的格局和体系,着力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长锦.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9.

[2]张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33.

[3]中共中央宣传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9.

[4]冯志峰.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6):7-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