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国五年望云亭“何须大树”题榜考释

时间:2024-08-31

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 濂溪研究所/国学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

民国五年望云亭“何须大树”题榜考释

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 濂溪研究所/国学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

文章是作者与汤军合著的《朝阳岩石刻释文考证》一百五十篇之一,是对民国五年望云亭“何须大树”题榜所作的考释。《朝阳岩石刻释文考证》全书于2014年5月已完稿,待出版。民国五年望云亭“何须大树”题榜,尺幅宽大,又弯转于岩洞穹顶之内,采集破难。犹忆2010年,与诸生相携至朝阳岩,适逢望氏后人自湖北来,拜谒嗟叹久之,终莫奈何而去,今不知安在矣。

朝阳岩石刻:释文考证:民国;望云亭

民国五年望云亭“何须大树”题榜,在朝阳岩上洞内壁。题榜为楷书,一行四字。有题记及署款,七行,行书。石刻尺幅240×75公分。全文云:“何须大树。丙辰伏日,天久不雨。流金烁石,忧心如焚。避暑朝阳岩,凉风飒然,不减箕踞长松下矣。题此志慨。彝陵望云亭。”

望云亭“何须大树”题榜拓本(拓本制作:汤军)

所云丙辰,为民国五年(1916)。

彝陵,即夷陵,清初避讳改“夷”为“彝”,顺治五年,改称宜昌。《汉书·地理志》,夷陵属南郡。《旧唐书·地理志》:“夷陵:汉县,属南郡。有夷山在西北,因为名。蜀置宜都郡。梁改为宜州,后魏改为拓州,又改为硖州。隋县治石皋城。武德四年,移治夷陵府。”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三《州郡十三》:“夷陵郡:峡州,春秋、战国时并楚地。秦将白起攻楚,烧夷陵,即其地也。秦、二汉并为南郡地。魏武平荆州,置临江郡。后刘备改为宜都郡。吴改夷陵为西陵,常为重镇。晋、宋、齐并为宜都郡。梁改置宜州。西魏改曰拓州。后周改为峡州。陈尝得之,为重镇。大唐为峡州,或为夷陵郡,以扼三峡之口,故为峡州,西通蜀江。”宋称峡州,明称夷陵州。清乾隆《东湖县志》卷三:“按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今皆追改为彝。”清同治《宜昌府志》卷三:“国朝升州为府,亦仍治夷陵。”卷十四:“国朝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因《宋·州郡志》宜都郡有宜昌、彝陵二县,遂以为名。”夷陵为楚西境,自古号称荆楚形胜之区。

望云亭,本名文祥,字桂丞。湖北宜昌人。少以驾船为业,后入行伍。随左宗棠入新疆,因功升守备。中日甲午之役,赴朝鲜作战,以功补游击,授镇远军副将。民国初,任内蒙古伊克昭盟宣抚使。自民国四年至十二年,任零陵镇守使,护国运动中,率先独立,自任湘南护国军总司令。

民国《雄县新志》第八册《兵事篇》:“光绪二十五年冬,张冈村人始习拳,知县冬之阳捕其魁,稍敛迹。明年,保定焚教堂,大吏不禁,县境拳匪乃日炽。五月二十二日,邢长春带兵赴津道,出孤庄头村,以拳匪要截,击毙三十余人,由是拳民恟惧。及京师陷,官吏威令不行,拳民据城署,夺炮船,无复忌惮矣。八月,淮军统领望云亭署提督吕本元率兵先后至,时拳匪已闻风遁,乃焚习拳之各村,以乱事敉平闻,实则伏莽尚多。”

《清德宗实录》卷四百七十六:光绪二十六年,“谕内阁李鸿章奏,武职大员声名恶劣,请旨惩处等语。记名提督署天津镇总兵徐得摽,统带各营训练无方,前在易州 州一带纵勇殃民,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并不准投效各路军营,以肃戎伍。分统尽先游击望云亭、苏长庆,均有被揭之案”。

刘寿林《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1966年版)载:零陵镇守使,望云亭:民国四年(1915),8月7日任。至民国十二年(1923)止,注云:“此后未见任免。”按其说甚误,零陵镇守使其后尚有刘建藩、萧昌炽。北京政府陆军部档案又有《谭延闿拟请以刘建藩为零陵镇守使电》(1917年9月8日),电文云:“大总统、陆军总长钧鉴:零陵镇守使望云亭劳苦功高,现因入京,乞赐拔擢。遗缺已委少将刘建藩署理,呈报在案。可否赐任命,俾专责成,毋任延跛。延闿叩。”(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数据汇编 》第3辑《军事》,1991年版。)仇鳌《刘建藩零陵独立前后》:“在谭延闿派望云亭到北京去接傅良佐的时候,并派刘建藩代理零陵镇守使。刘建藩原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曾在广西学兵营当过营长,和广西军人多有关系,同时零陵镇守使署所辖二十营中下级军官,多数是他的学生。当时谭延闿派他到零陵,原来也有准备独立和等待广西支持的意思。”“刘建藩的为人,有胸襟,有才具,为湖南军人中的杰出者;同时零陵的地位,正好与广西联成一气。”(《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文章写于1961年。)

北京政府陆军部档案,有《范国璋关于劝告望云亭“及早反正”密电》(1916年4月30日),电文云:“北京统率处、参陆两部钧鉴:本日准常澧王镇守使艳电内开:永州叛乱各节,殊堪发指。除电请王使电望严切劝告及早反正外,现经派探侦察确情,并激励将士准备一切,候令遵行。先此报闻。副司令范国璋叩。”又有《陆荣廷请分别授与望云亭、高佐国勋位勋章密电》(1917年2月7日),电文云:“北京大总统、国务总理钧鉴:窃荣廷去岁率师援湘,道出永州,衡永镇守使望云亭首先回应,自桂边(致)〔至〕衡阳千余里,匕鬯不惊,饷道无阻,湘南各军,赖其接应援助,用能进行一致,恢复共和,其功在全国,尽人皆知。中将高佐国,联合湘南义师,运筹决胜,励勚卓著。事定之后,望镇暨高中将,均不伐不矜,荣廷知之最深,未便壅于上闻,致令民国酬庸有所勿占,拟恳特沛鸿施,给与望镇勋位,并从优奖给高中将勋章,以励有功。是否有当,伏候钧裁。陆荣廷呈叩。”(均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数据丛刊:护国运动》,1988年版。)

《政府公报》民国六年第五百三十五号(1917年7月13日)载《永州望云亭电》,电文云:“天津国务院段总理钧鉴:张勋狂悖,以祸清者祸我国民,钧驾首先讨逆,救国苦衷,神人共鉴。恭读歌、鱼两电,敬悉既总师干,复劳国政,从此苍生有托,国本不摇,鼓舞欢欣。谨为全国军民额首称庆,同仇志切,愿效驰驱,万里孤忠,枕戈待命。零陵镇守使望云亭叩。”

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湖南之军事》一节中有“望云亭之独立”一目,叙述事件原委云:“湖南为三楚屏蔽,护国军得之,可以驱驰中原,又素为民党产地,故党人谋之最急。黔军入湘,袁世凯前后遣兵防御,不下四五万人,党人虽欲有所图,终屈于兵力过厚;即湘西罗剑仇之游民军五六千人,亦仅免于败耳。二月中,党人袭击将军署溃败,死者甚多,愈愤。会袁军之在湘西者,败耗日至,而桂、粤、秦、浙相继独立,陆督荣廷总大兵北伐,道出湘,湘西招讨使程潜、陈强亦合兵进逼,转战于凤绥、静武之间,汤芗铭始大窘,知袁世凯之必败,遂乘机邀利,乃贰于袁。时汤化龙在沪,以反袁自命,于是汤芗铭因乃兄以介绍于湘中民党领袖谭延闿等,与俱提携,约以独立,稍分其权于民党。然其时北军之在湘者尚多,不敢遽发,适零陵镇守使望云亭者,本汤旧属,惧桂军逼进,迭电请示,汤芗铭因之,暗嘱其独立,以联桂军,而迫驻衡(倪)〔袁〕军。望云亭亦以保领疆土计,于四月二十六日,宣告独立,自署湘南护国军总司令部,加派军队分赴各要隘驻札。桂军由是安然通过永州。”(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1930年版。)

事迹又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数据丛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变》(1982年版),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北洋军阀(1912-1928)》第二卷《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90年版)中《湖南独立记》、《癸丑失败后湘中革命党史概略》,及《毛泽东早期文稿》注释等。

湖北省宜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宜昌县志》卷三十《人物》有传,谓望云亭“1913年9月,汤芗铭督湘,召望随行,任湖南省第六区司令官兼道县知事”,“1916年,各省反对洪宪帝制,4月,望亦宣布零陵独立”云云。(《宜昌县志》,1993年版。)

题榜作于丙辰伏日,为民国五年夏历六月间,公历1916年7月8月间,其时望云亭宣布独立不久,桂军进入湖南,汤芗铭宣布湖南独立,袁世凯因病身亡,局势大定。

“何须大树”题写于朝阳岩上洞石窟内,寓能遮蔽酷暑,有取代树荫之意。此语典故,取源于“大树将军”。后汉冯异,为偏将军,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冯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帝以此多之。事见《后汉书》本传。又南朝冯道根,为右卫将军,性谨厚,木讷少言,每所征伐,终不言功,诸将讙哗争竞,冯道根默然而已。梁高祖尝指冯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事见《梁书》本传。望云亭题榜亦以古之大树将军自拟,可谓一语双关。

(责任编校:周欣)

K852

A

1673-2219(2015)03-0030-02

2014-05-29

张京华(1962-),男,北京人,湖南科技学院教授,濂溪研究所所长,国学研究所所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